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湖湘人物,晚清重臣劉坤一

晚清重臣劉坤一

劉坤一(1830—1902), 字峴莊, 湖南新寧人。 廩生出身, 曾任教諭。 早年曾隨江忠源來長沙, 參與組建湘軍, 後參與鎮壓太平天國的戰爭,

1862年起歷任廣西布政使、江西巡撫、兩廣總督、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為晚清東南三大臣之一。 晚年多次上疏變法, 多為朝廷採納。 卒諡忠誠。 有《劉坤一遺集》傳世。

辦團練起家

清道光末年, 洪秀全在廣西發動太平天國起義, 湖南境內也風起雲湧。 就在這時, 劉坤一參與了鎮壓家鄉的李沅發起義, 初露鋒芒。 接著與江忠源、劉長佑在鄉間辦起了團練, 是為楚勇之前身。 咸豐五年(1855)入江忠源幕, 為楚軍記室, 旋入劉長佑部幫辦軍務, 轉戰湖南、江西、廣西等地, 參與袁州、臨江、吉安諸役。 九年春, 石達開率太平軍20餘萬人由江西人湖南, 他奉調隨軍回援永州、寶慶, 又追擊入廣西境, 與各地天地會軍作戰。 同治元年(1862)升廣西布政使。 同治三年四月,

襲破貴縣平天寨, 捕殺會黨領袖章王黃鼎鳳。 同治四年六月, 擢江西巡撫。 時有左都禦史贛人胡家玉袒護江西抗糧紳耆, 他上奏罷斥, 一時頗負聲名。 後又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餘部, 平定齋教, 堵截撚軍。 光緒元年(1875), 擢兩廣總督。

二任兩江總督

由於屢立戰功,

才華畢露, 光緒五年(1879)劉坤一調任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是清王朝極為重要的官位, 它管轄著當時的江蘇、安徽和江西省, 是清王朝財賦的主要來源。 近代兩江總督共30任, 湖南人就占了10任, 他們是陶澍、李星沅、曾國藩、劉坤一、彭玉麟、左宗棠、曾國荃、魏光燾、李興銳, 其中劉坤一是兩次任此職。 光緒六年, 劉坤一應詔籌議海防, 請由粵省自造蚊子輪船, 用於防守各海口。 中俄伊犁交涉中, 俄國藉端要脅, 他不為所屈, 建議西北沿邊應起用親歷戎行、膽識並茂之將軍督撫, 以期禦侮。 又抨擊李鴻章苟且因循, 疏於防務。 痛感“日本終為我患, 令人每飯不忘”, 但又認為外國“只求傳教通商, 別無覬覦之意”。 光緒七年(1881)被劾落職, 在家閒居9年。

光緒十六年(1890), 重被起用為兩江總督, 兼南洋通商大臣。 翌年, 受命幫辦海軍軍務。 任上修築鎮江都天廟金山寺焦山、象山兩炮臺。 同時鎮壓各地群眾反洋教鬥爭, 又與洋人周旋, 平息風波。

求見榮祿軼事

劉坤一雖為高官, 但仍要巴結當國者榮祿。 榮不學無術,

詔令批折, 一切委軍機處領班章京連文沖代辦。 連小有才, 又善諛媚, 深得榮祿歡心。 光緒十六年劉坤一欲回任兩江, 不得不奔走榮門。 然榮門不得而入, 只好求助於連文沖。 但連門也難進, 曾謁二次都未得入。 不得已, 劉坤一只好求見于連文沖的一位幕僚, 間接以通榮祿。 這位幕僚既好財又狡詐。 翌日, 幕僚向連文沖打探當日所辦之事, 連曰:“榮相奏請, 以劉坤一回任, 竟得諭允。 ”再過一日, 劉來見, 幕僚向劉祝賀, 說事已成, 並暗示劉應有所回報。 恰逢連文沖壽辰, 劉遂持二萬兩銀票, 矚幕僚“乞為連君壽”。 幕僚竟私吞銀票而緘其口。 待到連文沖拜客之日, 劉始與連見面, 連未道謝饋金一事, 劉亦不便明言, 懷疑連嫌二萬太少。 於是, 又於翌日,再送去二萬兩,仍交幕僚之手。此次,幕僚又吞掉一萬,只交一萬給連,連以二千金回扣幕僚。這樣,連文沖僅得八千。越半月,幕僚藉口辭職,挾三萬二千金而去。

後來,連文沖因庇護義和團之故,貶為江西某知府。適劉坤一督兩江,連以屑吏禮參謁。閒談之中,連自訴“生平未嘗妄取一錢,而為人謀無不忠。”劉坤一以為連說了假話,遂曰:“余前以二萬金饋君,君猶以為未足,必欲再得余二萬金乃饜,君曰不妄取一錢,毋乃自戾其說乎!”連聞言,瞠目不解所謂,劉反復詳述當日種種情狀,連文沖如夢初醒,自悔墜入幕僚彀中,然已無及矣。

東南互保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開始後,淮軍節節失利,劉坤一被任命為欽差大臣,駐山海關,節制關內外陸軍百餘營。遼河一戰,全軍潰敗。乃準備反攻,佈置尚未就緒,而和議已成。對於和約,他頗有不滿。對唐景崧、劉永福堅持臺灣抗戰,卻表示支持,派道員易順鼎赴台聯絡並邀張之洞共同援台。光緒二十一年(1895)六月強學會成立,曾發函於各督撫,以表支持,並捐5000金列名入會。

光緒二十五年(1899),榮祿與慈禧謀廢黜光緒帝,欲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對此,劉坤一甚為憂慮,連忙致書榮祿,申述“廢立”之弊端。又給軍機處發了一封密電,電文簡潔,只有兩句:“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慈禧看到電文後,雖不悅,但覺得有理,不能不慎重對待,“廢立”之事遂止。次年,北方義和團運動興起,劉主張嚴禁。清廷對八軍聯軍宣戰後,劉又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倡議東南互保,並會同兩廣總督李鴻章等,聯合各省巡撫,由盛宣懷為代表,與各國領事訂立《東南保護約款》。其消息一傳出,海外的康黨、革命党以及國內自立軍首領唐才常等都有勸說東南三都督獨立之意望。遊說劉坤一的,是後來做了新軍第六鎮統制的吳祿貞。吳祿貞話沒說幾句就直入“兩江獨立”的主題。劉聽後,臉色陡變,說:“你是想走當年王闓運勸曾國藩自立的路嗎?此路在我劉某這裡走不通。”

光緒二十七年(1901),《辛丑合約》締結過程中,沙俄乘機擴大侵略範圍,李鴻章竟主張簽訂中俄密約出賣國家權益。劉坤一聯合張之洞等,竭力反對。同年,還與張之洞聯名連上三疏,請求變法,提出育才興學、整頓交通朝政、兼采西法等主張,希望改變“竭海內之力,百計搜括,但供每年賠款,以冀無事”的局面,被稱為“江楚三折”。劉張三折,朝野皆知,名噪一時。慈禧太后見這三折中提出的新政措施切到實處,乃令軍機處擬發諭旨施行。劉旋加太子太保銜。光緒二十八年(1902)病卒,終年72歲。

又於翌日,再送去二萬兩,仍交幕僚之手。此次,幕僚又吞掉一萬,只交一萬給連,連以二千金回扣幕僚。這樣,連文沖僅得八千。越半月,幕僚藉口辭職,挾三萬二千金而去。

後來,連文沖因庇護義和團之故,貶為江西某知府。適劉坤一督兩江,連以屑吏禮參謁。閒談之中,連自訴“生平未嘗妄取一錢,而為人謀無不忠。”劉坤一以為連說了假話,遂曰:“余前以二萬金饋君,君猶以為未足,必欲再得余二萬金乃饜,君曰不妄取一錢,毋乃自戾其說乎!”連聞言,瞠目不解所謂,劉反復詳述當日種種情狀,連文沖如夢初醒,自悔墜入幕僚彀中,然已無及矣。

東南互保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開始後,淮軍節節失利,劉坤一被任命為欽差大臣,駐山海關,節制關內外陸軍百餘營。遼河一戰,全軍潰敗。乃準備反攻,佈置尚未就緒,而和議已成。對於和約,他頗有不滿。對唐景崧、劉永福堅持臺灣抗戰,卻表示支持,派道員易順鼎赴台聯絡並邀張之洞共同援台。光緒二十一年(1895)六月強學會成立,曾發函於各督撫,以表支持,並捐5000金列名入會。

光緒二十五年(1899),榮祿與慈禧謀廢黜光緒帝,欲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對此,劉坤一甚為憂慮,連忙致書榮祿,申述“廢立”之弊端。又給軍機處發了一封密電,電文簡潔,只有兩句:“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慈禧看到電文後,雖不悅,但覺得有理,不能不慎重對待,“廢立”之事遂止。次年,北方義和團運動興起,劉主張嚴禁。清廷對八軍聯軍宣戰後,劉又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倡議東南互保,並會同兩廣總督李鴻章等,聯合各省巡撫,由盛宣懷為代表,與各國領事訂立《東南保護約款》。其消息一傳出,海外的康黨、革命党以及國內自立軍首領唐才常等都有勸說東南三都督獨立之意望。遊說劉坤一的,是後來做了新軍第六鎮統制的吳祿貞。吳祿貞話沒說幾句就直入“兩江獨立”的主題。劉聽後,臉色陡變,說:“你是想走當年王闓運勸曾國藩自立的路嗎?此路在我劉某這裡走不通。”

光緒二十七年(1901),《辛丑合約》締結過程中,沙俄乘機擴大侵略範圍,李鴻章竟主張簽訂中俄密約出賣國家權益。劉坤一聯合張之洞等,竭力反對。同年,還與張之洞聯名連上三疏,請求變法,提出育才興學、整頓交通朝政、兼采西法等主張,希望改變“竭海內之力,百計搜括,但供每年賠款,以冀無事”的局面,被稱為“江楚三折”。劉張三折,朝野皆知,名噪一時。慈禧太后見這三折中提出的新政措施切到實處,乃令軍機處擬發諭旨施行。劉旋加太子太保銜。光緒二十八年(1902)病卒,終年72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