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上同名猛將:倆楊廣死於兵變,倆李廣死於臨敵,倆衛青皇帝厚葬

史上有不少同名猛將, 今天向大家介紹三位。 分別是“楊廣”、“李廣”、“衛青”。 其中兩個楊廣都死於兵變, 兩個李廣都死於臨敵之時, 兩個衛青都抗擊外寇千古流芳, 死後都是皇帝厚葬, 是歷史巧合, 還是名字中有什麼玄機?這事誰也說不清。

楊廣。 史上有兩個“楊廣”, 一個是西漢將領, 一個是隋朝猛將、皇帝。

西漢楊廣(?-西元32年), 西漢上邽(今甘肅天水市)人。 劉玄始立, 楊廣跟隨隗囂等一道起兵應漢, 被封為右將軍, 擊潰赤眉軍。 建武八年(西元32年), 隗囂割據, 光武帝劉秀御駕親征, 包圍上邽一個多月之後, 楊廣去世。

隋朝楊廣(569年-618年), 隋朝第二位皇帝, 也是文武雙全的猛將。 史書稱:“美姿儀, 少聰慧”。 十三歲封為晉王, 官拜柱國、並州總管。 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 修隋朝大運河,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 對後世頗有影響, 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 如親征吐谷渾, 三征高句麗, 加之濫用民力,
致使民變頻起。 大業十四年(618年), 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 楊廣被叛軍縊殺。

李廣。 史上有兩個“李廣”, 一個是西漢猛將, 一個是三國曹魏部將。

西漢李廣(?-前119年), 西漢神箭手, 人稱“飛將軍”。 李廣身背寶靈弓, 箭術超群。 他多次與匈奴作戰, 屢立戰功, 後為右北平郡太守。 曾率100騎追殺匈奴兵, 射殺兩人, 活捉一人, 三千匈奴兵見他持弓而坐, 不敢近前。 有幾個膽大的上前, 被李廣一一射穿喉嚨。 匈奴從此懼怕, 數年不敢進犯。 後李廣在漠北伐匈奴作戰中, 因迷路未能參戰羞愧而拔劍自刎。

三國李廣, 生卒不詳, 曹魏部將, 據《晉書·文帝本紀》載:甘露二年秋七月, 因為臨敵不進與常常稱病不出兵的泰山太守一同被斬首, 以儆效尤。

衛青。 史上有兩個“衛青”,

一個是西漢猛將, 一個是明朝猛將。

西漢衛青(?-前106年)。 西漢開疆猛將, 官至大司馬大將軍, 封長平侯, 與霍去病並稱“帝國雙璧”, 為西漢中興第一將。 衛青是使漢匈戰爭轉敗為勝的首要戰將和功臣, 他首次出征奇襲龍城, 而後七戰七捷, 收復河朔、河套地區, 擊破單于, 使匈奴徹底臣服於漢。 衛青以戰養戰, 用兵敢於深入, 為鞏固“大漢帝國”的絕對統治地位立下汗馬功勳。 經過衛青和霍去病開疆拓土, 西漢版圖由原來的354.69萬平方公里增加到666.37萬平方公里, 增加了近一倍。 衛青逝世後舉行國葬, 其墓如廬山, 以表彰其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 北宋軍事家宗澤對衛青極為敬佩, 說:“為將者當學衛青”。 嶽飛也說:“戰法革新破匈奴, 衛青始”。

明朝衛青(?-1436年)。

明朝抗倭將領, 官至金吾左衛、山東指揮同知, 歷經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五朝, 為五朝元老, 建文元年任薊州百戶, 朱棣克薊州, 衛青投降。 建文四年任都指揮僉事, 後改往山東沿海防倭。 永樂十四年, 率軍前往登州衛平倭。 永樂十八年, 唐賽兒義軍夜劫安丘明軍, 明軍大敗。 衛青自山東率一千騎兵晝夜兼程趕到安丘, 大敗起義軍, 殺死義軍兩千人, 生擒四千餘人, 全部斬首。 朱棣升衛青為山東都指揮使, 賞賜各鈔四百錠、彩幣四百里, 駐山東沿海駐軍防備倭寇。 宣德八年率領三千八百人於登州抗倭。 正統元年衛青去世, 明英宗傳旨厚葬並遣官祭葬。 衛青駐紮山東沿海抗擊倭寇十幾年, 為維護明朝邊境穩定作出了貢獻。
衛青死後, 山東沿海百姓向朝廷請求為衛青建立祠堂, 千古流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