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開封,雖然清明上河圖的繁華不在,為何後人都記起的是靖康之恥呢?

開封, 古稱汴梁, 自從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後, 成為自長安, 洛陽後, 有一座新興的帝都。

和漢唐不同, 北宋建國起就重文抑武,

漢朝自立國後雖然殺了不少功臣, 包括韓信, 彭越, 周亞夫, 但一直重用武將, 名將輩出, 特別是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 犯我強漢, 雖遠必誅。

唐朝自唐太宗開始, 就對外使用武力, 特別是到唐高宗時, 擊敗東北的高句麗, 降服突厥, 疆域擴大到如今的中亞地區。

唐朝滅亡後, 進入五代十國, 藩鎮割據, 只要有兵權, 就有機會廢立皇帝或者乾脆自立。 甚至是宋太祖趙匡胤, 本身就是武將, 在後周做到了殿前都點檢, 後來發動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 開創了宋朝。

宋朝立國後, 本身疆域不如漢唐, 而燕雲十六州的丟失, 更是宋朝面對北方強敵, 沒有辦法有效抵抗。 不過就是在這種情況下, 宋朝依然存在了一百多年, 開封更是成為了當時最繁華的帝都。

不過由於趙匡胤本身就是篡國得位, 最怕的不是外患, 而是內部的武將。 先是杯酒釋兵權, 解除了開國大將的兵權, 其實重文抑武, 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上演, 宋初的統治者制定了以下的重要制度, 並作為基本國策予以執行。 這些基本國策也為後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 影響貫穿整個宋代。

首先, 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 即所謂:“重文教, 輕武事”(《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

具體措施, 第一步是通過杯酒釋兵權剝奪中央及各地節度使的兵權;第二步, 派文臣到地方任職, 剝奪節度使的行政權;第三步,

派專人任轉運使, 剝奪節度使的財權。 這樣就初步解決了自唐後期以來的武人專橫, 藩鎮割據的問題。 進而對武將實行種種限制, 如最突出的“更戍法”, 時人曾這樣描述它的消極作用“而又移換改易, 地形山川未及知, 軍員仕伍未及識, 吏民士俗未及諳, 已複去矣”(張方平語), 其結果使兵不知將, 將不知兵, 校往過正的結果是以後發展成為可笑的“恐武人症”。

開國之初, 由於功臣宿將的存在, 重文輕武政策的消極作用尚不明顯。 對兵力較弱的南方諸國, 包括北漢, 還能取得軍事勝利。 但在宋初的對遼作戰中, 就顯出它的端倪了。 宋太宗戰前對將領賜陣圖, 不信任他們。 所謂“權任輕而法制密”, 使他們“不能奮于一戰”。 對於他們進行限制、牽制,

最終導致高粱河、雙歧溝戰役的失敗。 在這樣的政權下, 這樣的氛圍下, 名將輩出確實是怪事。 有宋一代, 名將也確實是鳳毛麟角。 象北宋初年的楊業, 被逼得以死明志;曹彬雖被譽為宋初名將第一, 也不過是能遵命耳;其子曹瑋, 在丁謂的排擠下, 只能默默無聞地死去;狄青雖功勳卓著, 位至樞密, 但由於出身武將, 最終也只能是外調;最冤莫過於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之死, “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正是因為宋朝的這種國策, 導致北宋最後被金朝出兵擊敗, 開封淪陷, 因為發生在靖康年間, 又稱靖康之恥。

正是宋朝的這個國策,後來到了明朝,朱元璋發揮到了頂峰,杯酒釋兵權根本不夠,乾脆通通殺了,在整個明朝,文官的權勢極大,加上宦官亂政,結果到了崇禎自殺的時候,留下了文臣人人可殺的評語。

開封,千年帝都,除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靖康之難更讓人心痛。那就是無論時候,都必須有強大的軍隊和武力作支撐,否則,即使你文化在繁華,經濟在繁盛,一旦外敵入侵,都會化為泡影。

正是宋朝的這個國策,後來到了明朝,朱元璋發揮到了頂峰,杯酒釋兵權根本不夠,乾脆通通殺了,在整個明朝,文官的權勢極大,加上宦官亂政,結果到了崇禎自殺的時候,留下了文臣人人可殺的評語。

開封,千年帝都,除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靖康之難更讓人心痛。那就是無論時候,都必須有強大的軍隊和武力作支撐,否則,即使你文化在繁華,經濟在繁盛,一旦外敵入侵,都會化為泡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