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行進管樂,真是特殊體驗?!

達人召集令

各位爸媽、小朋友, 你想跟我們分享你的學藝故事嗎?

不論是老師、父母教孩子的心得或孩子自己的心聲,

我們都歡迎你寫成文字,

電郵至ttxs@188.com, 並留下姓名及電話, 主題請注明“學藝智囊團”。

最近, 有家長說, 孩子想加入行進管樂團, 嚷著要參加4月30日上午廣州大劇院青少年行進管樂團舉行的招新活動。

但家長很猶豫, 因為對行進管樂團瞭解甚少, 如果只是孩子說的看上去很酷, 有沒有必要每週參加幾個小時訓練呢?

為此, 我們採訪了廣州大劇院青少年行進管樂團指揮段亨明, 他告訴大家:加入行進管樂團, 得準備在這幾方面多下功夫, 才能在表演的時候耍酷耍帥。

一、這兒玩的是令行禁止。

紀律是一個優秀樂團的必要因素。 據瞭解, 出身于武警廣東省總隊軍樂團的段亨明, 有著豐富的軍樂團經驗。 在行進管樂團中, 學員必須令行禁止。

段亨明說, 令行禁止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有點難。 他前幾年在廣州市八一實驗小學排練, 第一節課時, 嗓子叫的都冒煙, 學生們還不能安靜。

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孩子讀秒安靜。 學生們集體挑戰, 先做到10秒鐘不動, 然後30秒, 再一分鐘、三分鐘……

訓練了一段時間, 學生們可以做到三分鐘甚至更長時間一動不動。

二、這兒需要吃苦耐勞。

吹奏氣息的穩定性、步伐的一致性, 都需要有強有力的體能為基礎。

“訓練時, 有的孩子站了一會就沒力氣了。 在演奏時, 他們還需要拿著號, 背著鼓……沒有足夠的體能是不行的。 ”段亨明說。

去年暑假, 段亨明在江門市一個小學進行行進管樂隊培訓。 培訓第一天, 一些孩子剛站三分鐘的軍姿, 就臉色發白,

想要暈倒。

段指揮安排孩子一週三練, 結合俯臥撐、仰臥起坐、跑步進行體能訓練。

在行進管樂團的跑步不是隨便跑, 跑步的步點必須踩准節奏。 放什麼節奏的音樂, 就要邁出相同頻率的節奏。

一個月後, 孩子們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表演獲得家長的認可。 家長紛紛表揚孩子“人黑了, 但精神好了”。

三、這兒需要長時間訓練。

一般來說, 行進管樂團的課時都在1.5至3個小時之間。

就如即將開課的廣州大劇院青少年行進管樂團來說, 課程安排在每週日上午9點至12點, 長達3個小時。

第一個小時, 在室內進行基本功練習, 熟悉曲譜演奏;

第二個小時, 進行基本步伐練習, 前進、後退、左側行、右側行等;

第三個小時, 拿上樂器, 統一步伐, 配合演出方案開始訓練。

一般小學四五年級的學員, 集中半個小時沒什麼問題, 但時間一長就不行了。 要加入的孩子可要鍛煉好自己的注意力。

四、這兒鍛煉身體協調性。

協調性在行進管樂團的表演中特別關鍵, 要求很嚴格。 協調性不夠, 踩不住點, 和整體節奏不一致, 表演就會亂套。

節奏訓練對大多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 一般前進比較容易做好, 後退是難點。

段亨明建議協調性較差的孩子可在家多練習:跟著音樂節奏或者節拍器, 做踏步、跑步訓練。

如果覺得難度大的話, 可以嘗試從慢練開始——放慢一倍節奏, 掌握後恢復正常, 再加快。

五、這兒綠葉紅花隨時換位。

行進管樂是一種集體合作性極強的藝術, 集音樂性與表演性於一體,

是一門合作的藝術。 在行進管樂表演中, 想要得到出色的表演效果, 感染在場的每一個觀眾, 需要樂隊學員在平時訓練和演出時明確分工、默契配合。 在表演中會有主角、配角的分工。 一首曲目, 可能前一段是黑管做主角, 到後一段黑管就變成伴奏、旋律了。

每個聲部, 不論是紅花還是綠葉, 都各司其職, 能配合、協作適當, 才能共同演奏好一首樂曲。 資訊時報記者 李沁

保證練琴時間的前提下制定考級計畫

又到一年一度鋼琴考級報名季, 很多家長為孩子參不參加考級、怎麼考級傷透腦筋, 我們集中大家的三個問題, 請關平老師來回答下。

1.對並不想成為音樂家的孩子來說, 怎樣的考級計畫會比較好?

考級的初衷是檢驗孩子一個階段的學習成果, 所以如果要說合理的考級計畫理所當然是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來安排的,而不是一年考三級,兩年考五級這樣畸形的考級安排。學習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做為一種技能型學習,音樂學習更是如此。每天是否有合理的練習時間也是可否考級的重要保證,所以真正合理的考級安排,是在能夠保證練琴時間的前提下,老師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來制定的,切不可揠苗助長,孩子學習的熱情就會被毀掉了。

2.是不是需要每年都考一次?

這個不絕對,我個人來說除非一些特殊需要,不建議每年考級,因為考級需要練習很多必考專案,有時就局限了學習的寬度和音樂學習的多樣性,所以我並不建議孩子每年考級。

3.考級考的除了彈奏、樂理外,還考驗孩子的一些什麼方面?家長做哪些配合比較好?

比較完善的考級,比如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考級(ABRSM),目前這個是考的比較多的,這個考級的合理就在於,技術不是衡量學習品質好壞的唯一標準,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標準。更側重于考察學生全面的音樂素質,比如聽力和視奏,這個是我們國內的學生比較薄弱的環節,會彈琴但不會分辨音色的好壞;學了很多年,識譜依然很慢,這些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音樂技能。真正的音樂學習或者器樂學習絕不是會彈會拉會吹就行了,真正學會如何分辨和表達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對於還沒有考級或者有打算考級的孩子來說,聽(模唱、視唱、音樂風格聽辨認等)、視奏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和訓練,應該和技巧訓練同等重要並堅持練習的。對於家長來說,不是老師,怎麼輔助孩子的學習呢?我建議大家多帶孩子去聽音樂會,要學會好的演奏,都要從聽開始培養。

所以如果要說合理的考級計畫理所當然是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來安排的,而不是一年考三級,兩年考五級這樣畸形的考級安排。學習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做為一種技能型學習,音樂學習更是如此。每天是否有合理的練習時間也是可否考級的重要保證,所以真正合理的考級安排,是在能夠保證練琴時間的前提下,老師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來制定的,切不可揠苗助長,孩子學習的熱情就會被毀掉了。

2.是不是需要每年都考一次?

這個不絕對,我個人來說除非一些特殊需要,不建議每年考級,因為考級需要練習很多必考專案,有時就局限了學習的寬度和音樂學習的多樣性,所以我並不建議孩子每年考級。

3.考級考的除了彈奏、樂理外,還考驗孩子的一些什麼方面?家長做哪些配合比較好?

比較完善的考級,比如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考級(ABRSM),目前這個是考的比較多的,這個考級的合理就在於,技術不是衡量學習品質好壞的唯一標準,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標準。更側重于考察學生全面的音樂素質,比如聽力和視奏,這個是我們國內的學生比較薄弱的環節,會彈琴但不會分辨音色的好壞;學了很多年,識譜依然很慢,這些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音樂技能。真正的音樂學習或者器樂學習絕不是會彈會拉會吹就行了,真正學會如何分辨和表達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對於還沒有考級或者有打算考級的孩子來說,聽(模唱、視唱、音樂風格聽辨認等)、視奏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和訓練,應該和技巧訓練同等重要並堅持練習的。對於家長來說,不是老師,怎麼輔助孩子的學習呢?我建議大家多帶孩子去聽音樂會,要學會好的演奏,都要從聽開始培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