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廷玉說軍史丨一九三三:紅軍最初是如何紀念建軍節的?

1927年8月1日, 中國共產黨領導了南昌起義, 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 成為黨領導創建新型人民軍隊和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重要開端。

南昌起義日“八一”, 為什麼到1933年才成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即人民軍隊的建軍節?紅軍是如何第一次紀念建軍節的?1933年八一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典禮, 為什麼說它開了人民解放軍建軍節閱兵的先河?

本欄目分

《八一南昌起義:

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

《八月一日:

為什麼一九三三年才被確定為建軍節?》

《一九三三:

紅軍是如何第一次紀念建軍節的?》

《一九三三年八一閱兵:

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閱兵的先河》

四期進行介紹——

“CNR國防時空”特意邀請到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原編輯研究處處長、研究員

姜廷玉為大家講述

建軍節時說“八一”

(三)

一九三三:

紅軍是如何第一次紀念

建軍節?

1933年八一, 這是紅軍第一次紀念建軍節。

中央蘇區和各蘇區軍民廣泛開展了紀念“八一”活動。 紅軍各部隊普遍加強了軍政訓練, 表示要以多消滅國民黨軍、多繳槍的實際行動來紀念“八一”。

8月1日, 中革軍委、紅一方面軍分別在瑞金和前線舉行了閱兵活動。 除此之外, 中革軍委和紅一方面軍等部隊在“八一”還隆重舉行了以下紀念活動。

一、紅軍舉行宣誓儀式

1933年7月27日,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頒發了《中國工農紅軍誓詞》。 28日, 中革軍委發佈訓令指出:“本委員會制定中國工農紅軍誓詞, 以備八一紀念日及最近期內新成立紅軍部隊舉行宣誓之用。 各級指揮員務須先負責詳細講解, 使每一個紅軍軍人都能徹底瞭解和遵守為要。 ”

8月1日, 朱德總司令帶領紅一方面軍全體官兵莊嚴宣誓:

“我們是工農的兒子, 自願來當紅軍, 完成蘇維埃給我們的光榮任務, 為著工農解放奮鬥到底。 我們是紅色軍人, 要保證自己和同志們絕對遵守和服從蘇維埃的一切法令, 並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做模範, 努力學習政治軍事, 愛護工農的利益和自己的武器, 使它不遭損害和竊奪。 我們是蘇維埃柱石, 誓以我們血與肉發展民族革命戰爭, 實行土地革命, 推翻國民黨, 保護蘇維埃, 打倒帝國主義, 爭取中國解放, 武裝擁護蘇聯, 完成民主革命, 為社會主義前途鬥爭。 現在敵人正在大舉進攻, 我們要團結一致, 拿我們刺刀和槍炮與敵決一死戰, 拿我們頭顱與熱血換得蘇維埃新中國。 我們為著階級利益遵守革命紀行,

服從上級命令, 如若違犯和不忠實, 甘受革命紀律制裁, 願聽同志指斥。 謹誓。 ”

二、為紅軍部隊舉行授旗儀式

1931年11月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 給紅軍各部隊授榮譽獎旗, 以“嘉慰鬥爭功績”。 1933年7月11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關於“八一”紀念運動的決議》中指出:“今年八一紀念節授與戰旗于紅軍的各團”。

中革軍委給各部隊的授予榮譽獎旗

8月1日, 舉行了隆重的授旗典禮。 中革軍委授予各部隊的榮譽獎旗分別是:中央蘇區紅3軍團為“堅決奮鬥”, 紅3軍為“犧牲決勝”, 紅4軍為“英勇衝鋒”, 紅7軍為“轉戰千里”, 紅12軍為“沉著殺敵”;鄂豫皖蘇區紅1軍為“奮勇決戰”;湘鄂西蘇區紅2軍為“勇敢決戰”, 紅6軍為“奮勇殺敵”;贛東北蘇區紅10軍為“艱苦奮鬥”;湘鄂贛蘇區紅16軍為“堅強苦戰”。 在紀念大會上, 中革軍委決定給每個團授一面軍旗。 總政治委員周恩來宣讀中革軍委通令後, 每團派3名代表列隊受旗。

川陝蘇區於“八一”當天在巴中縣城召開川陝省第二屆蘇維埃代表大會, 決定為紅四方面軍中戰績突出的團授獎旗:原第32、第33、第217團分別被授予“以一當百”、“百戰百勝”和“夜摸常勝”獎旗。

三、舉行頒發紅星獎章典禮

8月1日,中革軍委、紅一方面軍總部和各軍團、湘贛蘇區紅6軍團、湘鄂贛蘇區紅16師、閩浙贛蘇區紅10軍及軍區地方部隊,根據中革軍委的命令,按照中革軍委批准的授予一、二、三等紅星獎章的指戰員名單分別隆重舉行授獎大會。

1933年八一被授予一等紅星獎章的有: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人;被授予二等紅星獎章有王稼祥、劉伯承、聶榮臻、周建屏、張雲逸、陳毅、周子昆、蔡會文、蕭克、王如癡、何長工、羅炳輝、徐彥剛、周昆、羅瑞卿、陳光、劉海雲、李賜凡、吳皋群、畢占雲、滕代遠、袁國平、尋淮洲、張純清、洪超、彭紹輝、彭雪楓、李青雲、袁血卒、曠朱權、朱良才、程子華、陳伯鈞、王諍等34人,被授予三等紅星獎章的有興國模範師創始人師長鐘無洪、政治委員謝遠松,紅軍無線電新聞台創始人王震等53人。

中央蘇區頒發紅星獎章儀式,是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舉行的。中革軍委代主席項英向有戰功的紅軍指戰員授紅星獎章。當場被授予紅星獎章的有歐陽欽、何長工、彭雄、薑啟化、袁血卒、楊梅生等6人。

紅星獎章的頒發,對於鼓舞紅軍廣大指戰員的革命熱情,激發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活動

蘇區各級政府和群眾組織也紛紛開展慰問紅軍活動。少共蘇區中央局號召青年婦女,“做十萬雙草鞋送給紅軍,做我們紀念紅軍成立紀念日的禮物”。中共江西省委、福建省委、閩贛省委、粵贛省委也相應作出部署,要求各縣委在“八一”期間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活動。興國縣組織了180多人的婦女洗衣隊,為駐地官兵洗衣,並送了70多擔蔬菜和大量慰問品給紅軍。中央蘇區轟轟烈烈的紀念“八一”、擁軍優屬活動,有力地增強了軍政、軍民團結,提高了紅軍廣大指戰員的政治覺悟和戰鬥積極性。在“八一”前後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成為全體軍民的光榮傳統。

作者

簡介

薑 廷 玉:吉林省公主嶺市人。1951年7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入伍。大學本科畢業。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編輯研究處處長兼館學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研究員,專業技術4級、文職2級。獲解放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

全軍軍史專家庫首席軍史專家之一,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理事,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會、朱德思想生平研究會常務理事,聶榮臻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特約軍史專家。

長期從事軍事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華民族抗戰精神永存》、《多視角下的長征》、《中國軍校發展史》、《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解讀紅色見證》、《外軍名校與名將》、《跨世紀的輝煌》、《軍事證章史話》、《新中國十四次國慶大閱兵》、《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60年》、《解讀抗美援朝戰爭》、《臺灣五十年軍事史》、《黨史軍史研究文集》、《解讀抗日戰爭》、《紅軍不怕遠征難》等20餘部。其中多部獲國家圖書獎、解放軍圖書獎。曾主持完成《中國軍校發展史》、《臺灣五十年軍事史》等全軍軍事科研課題。被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聘為《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歷代軍事人物”、“中國古代戰爭史”、“古代兵器”三個學科副主編。

曾被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聘請為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專家組專家。全軍軍事圖書、軍事期刊評審專家組專家。

本期編審:孫 利

投稿郵箱:guofangshikong@qq.com

決定為紅四方面軍中戰績突出的團授獎旗:原第32、第33、第217團分別被授予“以一當百”、“百戰百勝”和“夜摸常勝”獎旗。

三、舉行頒發紅星獎章典禮

8月1日,中革軍委、紅一方面軍總部和各軍團、湘贛蘇區紅6軍團、湘鄂贛蘇區紅16師、閩浙贛蘇區紅10軍及軍區地方部隊,根據中革軍委的命令,按照中革軍委批准的授予一、二、三等紅星獎章的指戰員名單分別隆重舉行授獎大會。

1933年八一被授予一等紅星獎章的有: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人;被授予二等紅星獎章有王稼祥、劉伯承、聶榮臻、周建屏、張雲逸、陳毅、周子昆、蔡會文、蕭克、王如癡、何長工、羅炳輝、徐彥剛、周昆、羅瑞卿、陳光、劉海雲、李賜凡、吳皋群、畢占雲、滕代遠、袁國平、尋淮洲、張純清、洪超、彭紹輝、彭雪楓、李青雲、袁血卒、曠朱權、朱良才、程子華、陳伯鈞、王諍等34人,被授予三等紅星獎章的有興國模範師創始人師長鐘無洪、政治委員謝遠松,紅軍無線電新聞台創始人王震等53人。

中央蘇區頒發紅星獎章儀式,是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舉行的。中革軍委代主席項英向有戰功的紅軍指戰員授紅星獎章。當場被授予紅星獎章的有歐陽欽、何長工、彭雄、薑啟化、袁血卒、楊梅生等6人。

紅星獎章的頒發,對於鼓舞紅軍廣大指戰員的革命熱情,激發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活動

蘇區各級政府和群眾組織也紛紛開展慰問紅軍活動。少共蘇區中央局號召青年婦女,“做十萬雙草鞋送給紅軍,做我們紀念紅軍成立紀念日的禮物”。中共江西省委、福建省委、閩贛省委、粵贛省委也相應作出部署,要求各縣委在“八一”期間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活動。興國縣組織了180多人的婦女洗衣隊,為駐地官兵洗衣,並送了70多擔蔬菜和大量慰問品給紅軍。中央蘇區轟轟烈烈的紀念“八一”、擁軍優屬活動,有力地增強了軍政、軍民團結,提高了紅軍廣大指戰員的政治覺悟和戰鬥積極性。在“八一”前後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成為全體軍民的光榮傳統。

作者

簡介

薑 廷 玉:吉林省公主嶺市人。1951年7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入伍。大學本科畢業。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編輯研究處處長兼館學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研究員,專業技術4級、文職2級。獲解放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

全軍軍史專家庫首席軍史專家之一,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理事,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會、朱德思想生平研究會常務理事,聶榮臻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特約軍史專家。

長期從事軍事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華民族抗戰精神永存》、《多視角下的長征》、《中國軍校發展史》、《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解讀紅色見證》、《外軍名校與名將》、《跨世紀的輝煌》、《軍事證章史話》、《新中國十四次國慶大閱兵》、《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60年》、《解讀抗美援朝戰爭》、《臺灣五十年軍事史》、《黨史軍史研究文集》、《解讀抗日戰爭》、《紅軍不怕遠征難》等20餘部。其中多部獲國家圖書獎、解放軍圖書獎。曾主持完成《中國軍校發展史》、《臺灣五十年軍事史》等全軍軍事科研課題。被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聘為《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歷代軍事人物”、“中國古代戰爭史”、“古代兵器”三個學科副主編。

曾被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聘請為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專家組專家。全軍軍事圖書、軍事期刊評審專家組專家。

本期編審:孫 利

投稿郵箱:guofangshikong@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