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滸傳》你不知道的細節都在這裡

我們今天聊一聊水滸, 相信許多朋友都讀過這本名著, 現在小編就講一些, 你可能沒看到的細節!

晁蓋與七星聚義

晁蓋智取生辰綱的那一段。 在公孫勝找晁蓋去打劫前, 晁蓋曾做一夢, 夢有七星和一顆小星。

晁蓋道:“江湖上好漢, 此人姓劉, 名唐, 是東潞州人氏。 因此有一套富貴, 特來投奔我。 夜來他醉臥在靈官廟裡, 卻被雷橫捉了, 拿到我莊上, 我因認他做外甥, 方得脫身。 他說:‘有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 送上東京, 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 早晚從這裡經過, 此等不義之財, 取之何礙!’他來的意,
正應我一夢。 我昨夜夢見北斗七星, 直墜在我屋脊上, 斗柄上另有一顆小星, 化道白光去了。 我想星照本家, 安得不利?今早正要求請教授商議, 此一件事若何?”

後來晁蓋, 吳用, 公孫勝, 劉唐, 阮小二, 阮小五, 阮小七聚齊後, 吳用解夢說正應七星, 說白勝是那白光

吳用道:“保正夢見北斗七星墜在屋脊上, 今日我等七人聚義舉事, 豈不應天垂象!此一套富貴, 唾手而取。 前日所說央劉兄去探聽路程從那裡來, 今日天晚, 來早便請登程。 ”公孫勝道:“這一事不須去了。 貧道已打聽, 知他來的路數了, 只是黃泥岡大路上來。 ”晁蓋道:“黃泥岡東十裡路, 地名安樂村, 有一個閑漢, 叫做白日鼠白勝, 也曾來投奔我, 我曾齎助他盤纏。 ”吳用道:“北斗上白光, 莫不是應在這人?自有用他處。 ”

仔細一想, 其實晁蓋並不是天罡地煞之數, 那暗淡小星方才是晁蓋才對。

燕青去了哪兒

在打完方臘回京覆命的時候, 燕青明哲保身, 功成身退, 並且勸主人盧俊義辭官歸隱, 盧俊義不聽。

燕青道:“既然主公不聽小乙之言, 只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辭宋先鋒,
他是個義重的人, 必不肯放, 只此辭別主公。 ”盧俊義道:“你辭我, 待要那裡去?”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後。 ”盧俊義笑道:“原來也只恁地。 看你到那裡?”燕青納頭拜了八拜, 當夜收拾了一擔金珠寶貝挑著, 竟不知投何處去了。

燕青說, 也只在主公前後。 我還以為, 燕青後來能救玉麒麟一命, 結果後來, 盧俊義被奸臣下毒, 墜死河中, 也不見燕青現身。

盧俊義是夜便回廬州來, 覺道腰腎疼痛, 動舉不得, 不能乘馬, 坐船回來。 行至泗州淮河, 天數將盡, 自然生出事來。 其夜因醉, 要立在船頭上消遣, 不想水銀墜下腰胯並骨髓裡去, 冊立不牢, 亦且酒後失腳, 落于淮河深處而死。 可憐河北玉麒麟, 屈作水中冤抑鬼。 從人打撈起首, 具棺譎殯于泗州高原深處。

水滸裡的預言

水滸傳裡有多處預言, 並都一一應驗, 前後呼應。 這些預言主要來自世外高人或者神仙:智真長老, 九天玄女和羅真人。

智真長老的偈語

1.魯智深第一次離開五臺山時, 智真長老贈給魯智深一個偈子

“我夜來看了,
贈汝四句偈言, 你可終身受用, 記取今日之言。 ”智深跪下道:“洒家願聽偈言。 ”長老道:“遇林而起, 遇山而富, 遇水而興, 遇江而止。 ”魯智深聽了四句偈言, 拜了長老九拜。 背了包裹、腰包、肚包, 藏了書信, 辭了長老並眾僧人, 離了五臺山, 徑到鐵匠間壁客店裡歇了, 等候打了禪杖、戒刀完備就行。

“遇林而起”, “林”自是指林沖, 魯智深為搭救林沖而惡了高太尉, 從而落草。

“遇山而富”, 當指魯智深和楊志在二龍山落草的事。

“遇水而興”, “水”應該指的是梁山泊。

“遇江而止”, “江”應為宋江。

2.第二次宋江一干人馬路過五臺山時,請教智真法師, 法師給宋江和魯智深分別有一偈

智真長老命取紙筆,寫出四句偈語: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寫畢,遞與宋江道:「此是將軍一生之事,可以秘藏,久而必應。」宋江看了,不曉其意,又對長老道:「弟子愚蒙,不悟法語,乞吾師明白開解,以釋憂疑。」智真長老道:「此乃禪機隱語,汝宜自參,不可明說。」長老說罷,喚過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與汝前程永別,正果將臨也!與汝四句偈,去收取終身受用。」偈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魯智深拜受偈語,讀了數遍,藏在身邊,拜謝本師

“當風雁影翩”應該是一百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見燕青射雁,有感而發,說道:“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隻,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說梁山泊眾人似群雁一般,分崩離析。

“東闕不團圓”,東闕,應指朝廷。

“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 指宋江若能早退,或能保全,不致後來被奸臣藥死。

“逢夏而擒”,是講魯智深生擒夏侯成;

“遇臘而執”,指魯智深生擒方臘;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講魯智深在聽到“潮信”後圓寂。

魯智深看了,從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付與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萬松林裡殺,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眾和尚,俺家問你,如何喚做圓寂?”寺內眾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洒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洒家沐浴。”寺內眾僧,都只道他說耍,又見他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喚道人燒湯來,與魯智深洗浴。換了一身御賜的僧衣,便叫部下軍校:“去報宋公明先鋒哥哥,來看洒家。”又問寺內眾僧處討紙筆,寫了一篇頌子,去法堂上捉把禪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放了那張紙在禪床上,自疊起兩隻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比及宋公明見報,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九天玄女的天言

宋江逃難時誤入九天玄女廟,然後夢入九天玄女住處,九天玄女賜予其三卷天書,並授其四句天言。

青衣去屏風背後,玉盤中托出黃羅袱子,包著三卷天書,度與宋江。宋江看時,可長五寸,闊三寸,厚三寸,不敢開看,再拜祗受,藏於袖中。娘娘法旨道:“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吾有四句天言,汝當記取,終身佩受,勿忘勿泄。”宋江再拜,願受天言。娘娘法旨道: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外夷及內寇,幾處見奇功。宋江聽畢,再拜謹受。

“遇宿重重喜” “宿”是指殿前太尉宿元景。這句讖言兩次應驗,一次是在第五十九回,宿太尉奉旨到西嶽降香,梁山好漢將其截獲、軟禁,冒其名賺開華州城,救出被拿入大牢的史進和魯智深。另一次是在第八十一回,宋江等通過宿太尉的關係,最終實現了梁山泊的招安。

“逢高不是凶”中的“高”是指太尉高俅。高俅親率大軍征討梁山,但高俅兵敗被俘,成為梁山義軍受招安的重要契機。

“外夷及內寇,幾處見奇功。” 外夷,指遼國。內寇指河北田虎、淮西王慶,江南方臘。也就是宋江等好漢的幾處功績。

羅真人的兩次真言

1.宋江大軍被高廉法術所困,派戴宗去尋公孫勝來幫忙,戴宗在羅真人處尋得公孫勝,一行人臨走時羅真人傳給公孫勝五雷天罡正法和八字真言。

話說當下羅真人道:“弟子,你往日學的法術,卻與高廉的一般。吾今傳授與汝五雷天罡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休被人欲所縛,誤了大事,專精從前學道之心。你的老母,我自使人早晚看視,勿得憂念。汝應上界天閑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吾有八個字,汝當記取,休得臨期有誤。”羅真人說那八個字,道是:“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拜授了訣法,便和戴宗、李逵三個,拜辭了羅真人,別了眾道伴下山。

“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也確實做到了,攻打大遼後止步不前,回到汴梁城便辭別大夥回山

2. 宋江一夥征遼,路經薊州,於是去拜訪羅真人,羅真人給了八句法語,概括宋江一生。

當晚留宋江庵中閒話。宋江把心腹之事,備細告知羅真人,願求指迷。羅真人道:「將軍一點忠義之心,與天地均同,神明必相護佑。他日生當封侯,死當廟食,決無疑慮。只是將軍一生命薄,不得全美。」宋江告道:「我師,莫非宋江此身不得善終?」羅真人道:「非也!將軍亡必正寢,死必歸墳。只是所生命薄,為人到處多磨,憂中少樂。得意濃時,便當退步,切勿久戀富貴。」宋江再告:「我師,富貴非宋江之意,但願弟兄常常完聚,雖居貧賤,亦滿微心。只求大家安樂。」羅真人笑道:「大限到來,豈容汝等留戀乎?」宋江再拜,求羅真人法語。羅真人命童子取過紙筆,寫下八句法語,度與宋江。那八句說道是: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 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宋江看畢,不曉其意,再拜懇告:「乞我師金口剖決,指引迷愚。」羅真人道:「此乃天機,不可洩漏。他日應時,將軍自知。夜深更靜,請將軍觀內暫宿一宵,來日再會。貧道當年寢寐,未曾還的,再欲赴夢去也。將軍勿罪!」宋江收了八句法語,藏在身邊,辭了羅真人,來觀內宿歇。眾道眾接至方丈,宿了一宵。

朝廷中“忠心者少,義氣者稀”,打完大遼(幽燕功畢)後,結果卻沒有多少功賞(明月虛輝)。後來說梁山頭領,如鴻雁般分飛,也印證一百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吳頭楚尾”可能指宋江寫反詩始于吳,江州即九江,可稱為吳地,宋江反詩中也寫道“心在山東身在吳”。宋江最後也是死于楚州 。

2.第二次宋江一干人馬路過五臺山時,請教智真法師, 法師給宋江和魯智深分別有一偈

智真長老命取紙筆,寫出四句偈語: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寫畢,遞與宋江道:「此是將軍一生之事,可以秘藏,久而必應。」宋江看了,不曉其意,又對長老道:「弟子愚蒙,不悟法語,乞吾師明白開解,以釋憂疑。」智真長老道:「此乃禪機隱語,汝宜自參,不可明說。」長老說罷,喚過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與汝前程永別,正果將臨也!與汝四句偈,去收取終身受用。」偈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魯智深拜受偈語,讀了數遍,藏在身邊,拜謝本師

“當風雁影翩”應該是一百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見燕青射雁,有感而發,說道:“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隻,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說梁山泊眾人似群雁一般,分崩離析。

“東闕不團圓”,東闕,應指朝廷。

“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 指宋江若能早退,或能保全,不致後來被奸臣藥死。

“逢夏而擒”,是講魯智深生擒夏侯成;

“遇臘而執”,指魯智深生擒方臘;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講魯智深在聽到“潮信”後圓寂。

魯智深看了,從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付與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萬松林裡殺,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眾和尚,俺家問你,如何喚做圓寂?”寺內眾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洒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洒家沐浴。”寺內眾僧,都只道他說耍,又見他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喚道人燒湯來,與魯智深洗浴。換了一身御賜的僧衣,便叫部下軍校:“去報宋公明先鋒哥哥,來看洒家。”又問寺內眾僧處討紙筆,寫了一篇頌子,去法堂上捉把禪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放了那張紙在禪床上,自疊起兩隻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比及宋公明見報,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九天玄女的天言

宋江逃難時誤入九天玄女廟,然後夢入九天玄女住處,九天玄女賜予其三卷天書,並授其四句天言。

青衣去屏風背後,玉盤中托出黃羅袱子,包著三卷天書,度與宋江。宋江看時,可長五寸,闊三寸,厚三寸,不敢開看,再拜祗受,藏於袖中。娘娘法旨道:“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吾有四句天言,汝當記取,終身佩受,勿忘勿泄。”宋江再拜,願受天言。娘娘法旨道: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外夷及內寇,幾處見奇功。宋江聽畢,再拜謹受。

“遇宿重重喜” “宿”是指殿前太尉宿元景。這句讖言兩次應驗,一次是在第五十九回,宿太尉奉旨到西嶽降香,梁山好漢將其截獲、軟禁,冒其名賺開華州城,救出被拿入大牢的史進和魯智深。另一次是在第八十一回,宋江等通過宿太尉的關係,最終實現了梁山泊的招安。

“逢高不是凶”中的“高”是指太尉高俅。高俅親率大軍征討梁山,但高俅兵敗被俘,成為梁山義軍受招安的重要契機。

“外夷及內寇,幾處見奇功。” 外夷,指遼國。內寇指河北田虎、淮西王慶,江南方臘。也就是宋江等好漢的幾處功績。

羅真人的兩次真言

1.宋江大軍被高廉法術所困,派戴宗去尋公孫勝來幫忙,戴宗在羅真人處尋得公孫勝,一行人臨走時羅真人傳給公孫勝五雷天罡正法和八字真言。

話說當下羅真人道:“弟子,你往日學的法術,卻與高廉的一般。吾今傳授與汝五雷天罡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休被人欲所縛,誤了大事,專精從前學道之心。你的老母,我自使人早晚看視,勿得憂念。汝應上界天閑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吾有八個字,汝當記取,休得臨期有誤。”羅真人說那八個字,道是:“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拜授了訣法,便和戴宗、李逵三個,拜辭了羅真人,別了眾道伴下山。

“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也確實做到了,攻打大遼後止步不前,回到汴梁城便辭別大夥回山

2. 宋江一夥征遼,路經薊州,於是去拜訪羅真人,羅真人給了八句法語,概括宋江一生。

當晚留宋江庵中閒話。宋江把心腹之事,備細告知羅真人,願求指迷。羅真人道:「將軍一點忠義之心,與天地均同,神明必相護佑。他日生當封侯,死當廟食,決無疑慮。只是將軍一生命薄,不得全美。」宋江告道:「我師,莫非宋江此身不得善終?」羅真人道:「非也!將軍亡必正寢,死必歸墳。只是所生命薄,為人到處多磨,憂中少樂。得意濃時,便當退步,切勿久戀富貴。」宋江再告:「我師,富貴非宋江之意,但願弟兄常常完聚,雖居貧賤,亦滿微心。只求大家安樂。」羅真人笑道:「大限到來,豈容汝等留戀乎?」宋江再拜,求羅真人法語。羅真人命童子取過紙筆,寫下八句法語,度與宋江。那八句說道是: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 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宋江看畢,不曉其意,再拜懇告:「乞我師金口剖決,指引迷愚。」羅真人道:「此乃天機,不可洩漏。他日應時,將軍自知。夜深更靜,請將軍觀內暫宿一宵,來日再會。貧道當年寢寐,未曾還的,再欲赴夢去也。將軍勿罪!」宋江收了八句法語,藏在身邊,辭了羅真人,來觀內宿歇。眾道眾接至方丈,宿了一宵。

朝廷中“忠心者少,義氣者稀”,打完大遼(幽燕功畢)後,結果卻沒有多少功賞(明月虛輝)。後來說梁山頭領,如鴻雁般分飛,也印證一百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吳頭楚尾”可能指宋江寫反詩始于吳,江州即九江,可稱為吳地,宋江反詩中也寫道“心在山東身在吳”。宋江最後也是死于楚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