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用錯餵奶姿勢,寶寶聽力被毀!很多媽媽依然不知

隨著寶寶體重越來越重, 哺乳也變成了一個力氣活, 往往只喂上一小會, 胳膊就酸得不行。 為此媽媽們一直尋找相對比較輕鬆的方法, 這其中讓寶寶躺著吃絕對是最省力的選擇。

01

王媽媽平常喜歡讓寶寶平躺著餵奶, 一次寶寶躺床上餓得大哭起來, 她趕緊沖奶並餵食。 和往常不同, 寶寶這次沒有停下哭泣, 哭聲反而越來越大。 晚上寶寶還發起了燒, 小手一直撓自己的耳朵, 睡覺的時候頭還在枕頭上蹭來蹭去。

起初王媽媽只是以為寶寶是發燒不舒服, 直到寶寶耳朵裡流出膿液時, 她才發覺事態的嚴重性, 趕緊把孩子送到了醫院。 結果發現, 寶寶竟然患上了化膿性中耳炎了。

在生活中, 有很多媽媽喜歡把寶寶平放在床上, 奶瓶豎著放在寶寶嘴裡給他餵奶;有時候奶量過大, 寶寶嘴裡或鼻子裡有奶水溢出, 不過只要寶寶沒有哭鬧, 媽媽就不會在意,

往往擦乾後繼續餵奶。 殊不知, 這種餵奶姿勢存著不小的危險, 比如嗆奶、幼兒中耳炎等等。

02

媽媽們可不要覺得美媽是危言聳聽, 這可是有理有據的:

學醫的都知道, 人的耳朵、鼻子、咽喉都不是完全獨立的, 它們被咽鼓管連在一起, 而咽鼓管是中耳調整壓力的唯一通道。

大部分情況, 咽鼓管是關閉的狀態, 外面進不來, 裡面出不去。 但是在吞咽、咀嚼、打噴嚏或哭鬧時, 咽鼓管會自己打開, 調整鼓膜兩側的氣壓, 避免穿孔問題。

而嬰幼兒的中耳還沒有發育完全, 相較于成人, 咽鼓管更短、峽部更寬、管腔更大, 再加上肌肉收縮力較差、鼻咽部開口較低, 在吞咽的時候, 奶水極容易流入中耳, 導致中耳炎問題;在躺著吃奶的時候, 幾率更是提高數倍。

當寶寶發生急性中耳炎時, 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治療, 那麼就會出現鼓膜穿孔的情況, 嚴重影響寶寶聽力發展;而如果病情繼續惡化, 中耳中的液體會慢慢變得粘稠, 可使得內陷的耳膜粘連固定, 嚴重的可出現耳聾問題, 更有甚者可引發顱內感染,

危及生命。

03

所以在生活中, 媽媽們一定要注意餵奶姿勢:

餵奶的時候, 要提高寶寶的頭部和上身, 奶瓶不要過分垂直, 確保奶嘴被奶水充盈即可;奶嘴的選擇上也要多加注意, 選擇合適的奶嘴孔, 避免奶水流量過高。

記得喂完奶後, 要將孩子豎抱起來,

並且讓她的臉靠在你的肩膀上, 然後用手輕拍寶寶的後背。 等到寶寶打嗝後, 將其放下即可;記得放下後要採取右側臥位, 頭部稍稍抬高, 避免寶寶吐奶嗆到自己。

另外寶寶剛吃完奶不要逗他們笑, 換尿布也應該在餵奶之前進行, 否則在逗笑或者換尿布的時候, 孩子容易吐奶。 而一旦發生吐奶, 要將寶寶的頭側向一邊, 以免吸入呼吸道。

04

如果寶寶有中耳炎的問題, 那麼要及時送醫, 不能拖延。

耳朵疼是主要症狀之一,不過小寶寶還不會表達,只會用哭的方式告訴你耳朵疼,讓媽媽們難以區分。所以在生活中,媽媽們要多觀察寶寶的狀態,當出現下面這些情況時,就表示他可能患病,需要立即送醫:

1.寶寶不願意吃奶,而且不管怎麼哄都在哭鬧;

2.睡覺不踏實,總喜歡用手撓耳朵或者用頭蹭枕頭;

3.明明沒有受涼卻不停地發燒,體溫可達37.8-40℃;

4.耳朵有比較粘稠的液體流出;

5.寶寶聽力變得不靈敏,喊他也不理你;

在餵奶這件事情上,還是不要偷懶了。

耳朵疼是主要症狀之一,不過小寶寶還不會表達,只會用哭的方式告訴你耳朵疼,讓媽媽們難以區分。所以在生活中,媽媽們要多觀察寶寶的狀態,當出現下面這些情況時,就表示他可能患病,需要立即送醫:

1.寶寶不願意吃奶,而且不管怎麼哄都在哭鬧;

2.睡覺不踏實,總喜歡用手撓耳朵或者用頭蹭枕頭;

3.明明沒有受涼卻不停地發燒,體溫可達37.8-40℃;

4.耳朵有比較粘稠的液體流出;

5.寶寶聽力變得不靈敏,喊他也不理你;

在餵奶這件事情上,還是不要偷懶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