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希特勒假如不進攻蘇聯,有機會打贏英美嗎?

二戰時的納粹德國囂張一時, 但卻最終被英美蘇等國聯合絞殺, 可以說, 納粹德國是被多國聯軍一起做掉的。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假如希特勒當年不兩線作戰, 而是在佔領法國後全力對英美作戰, 不去招惹蘇聯, 德國有機會贏得戰爭嗎?

德國的地理位置一直比較尷尬, 他地處蘇聯與法國之間, 一站時就因為兩線作戰而失敗, 二戰時他同樣面臨這個問題。

1940年, 納粹德國的鐵蹄繞過馬奇諾防線, 從阿登森林突入法國腹地, 短短一個月後, 法國戰敗。

此時, 納粹德國如日中天, 實力達到鼎盛, 而此時美國尚未參戰, 英美聯軍已經是驚弓之鳥。

希特勒本打算跨過英吉利海峽, 佔領英國本土, 但是, 在嘗試了各種空襲策略後, 希特勒竟然“知難而退”, 放棄了攻擊英倫三島的企圖。

他轉而將目標對準了東面的蘇聯。

1941年6月, 納粹德國對蘇聯發動進攻, 雖然在戰爭初期德國人取得了巨大戰果,

但最終, 面對蘇聯廣袤的國土和惡劣的天氣, 以及蘇聯軍民的頑強抵抗, 德國人引以為傲的陸軍最終戰敗了。

蘇德戰爭就是像是一個巨大的絞肉機, 把無數德國青壯年送到裡面, 化為爛泥。

德國人對波蘭、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法國、英國、南斯拉夫、希臘等十幾個歐洲國家, 以及後來美國參戰後德國對盟軍作戰的傷亡總人數, 還不及蘇德戰爭傷亡人數的十分之一!

可以說, 假如沒有蘇德戰爭, 德國人將幾乎沒有對手。

那麼希特勒為什麼要招惹蘇聯呢?他不去打蘇聯有機會戰勝英美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 希特勒希望戰勝英法美, 但他更希望戰勝蘇聯。 希特勒的瘋狂理論一再強調, 俄國人廣袤的土地, 豐厚的物產將會是德國人未來佔領的主要目標。

縱觀蘇德戰爭, 希特勒的進攻重點一直都是南俄, 因為那裡有烏克蘭糧倉, 有巴庫的油田, 有豐富的礦產和稀有金屬, 所有這些都是戰爭必須具備的重要物資。

所以, 希特勒進攻蘇聯並非是一時心血來潮,

而是蓄謀已久的一場戰爭。

而希特勒之所以選擇在1941年對蘇聯發動進攻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蘇聯自從遭受了大清洗以後就元氣大傷, 蘇聯紅軍數百萬之眾, 竟然沒有打贏一個小小的芬蘭, 蘇芬戰爭中紅軍拙劣的表現令希特勒認為蘇軍不堪一擊。

後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希特勒錯誤判斷, 但是, 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到希特勒當時執意進攻蘇聯的原因。

假如希特勒不在1941年進攻蘇聯, 那麼蘇聯紅軍又獲得了寶貴的重建時間。 蘇聯有巨大的人力和無窮無盡的資源, 假如蘇聯紅軍完成了現代化改編和武器的更新換代, 那時候希特勒再想進攻蘇聯就一點機會也沒有了。

所以說, 希特勒是看准了這是紅軍最虛弱的才進攻蘇聯的。

希特勒若不在1941年6月進攻蘇聯, 那麼他就必須全力以赴與英國作戰, 而他一旦威脅到英國本土, 美國人絕對不會坐視不管, 美國人提前參戰也就成為了必然。

納粹德國面對馬力全開的美國, 又有幾分勝算呢?

其實對於二戰軸心國而言, 他們勝利的唯一機會是:在美國參戰之前打垮蘇聯。

但是,這個目標的主動權不在軸心國手中,而在美國手中,美國人在1941年底的珍珠港事件後參戰了,但實際上,只要德國有機會打垮英國或蘇聯,那麼即便沒有珍珠港事件,美國也會毫不猶豫的參戰。

那時候,納粹面臨的仍將是失敗。

他們勝利的唯一機會是:在美國參戰之前打垮蘇聯。

但是,這個目標的主動權不在軸心國手中,而在美國手中,美國人在1941年底的珍珠港事件後參戰了,但實際上,只要德國有機會打垮英國或蘇聯,那麼即便沒有珍珠港事件,美國也會毫不猶豫的參戰。

那時候,納粹面臨的仍將是失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