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過度倚重柴油車生產各環節涉嫌密謀 德國汽車五巨頭或因壟斷面臨重罰

近日, 德國媒體首次披露了大眾、寶馬和戴姆勒等汽車巨頭涉嫌德國經濟史上的最大卡特爾案的內幕, 令世人震驚。 在柴油車尾氣處理醜聞中, 德國大眾汽車已經認罪並付出沉重代價, 但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德國各大汽車製造商如果真的涉嫌壟斷, 未來可能因來自大量消費者的訴訟潮而支付巨量賠償, 還可能面臨來自監管機構的巨額罰款。

涉嫌大規模行業壟斷

近日, 德國《明鏡》週刊首次披露了大眾集團和戴姆勒公司向德國競爭監管部門聯邦卡特爾局提交的不當行為坦白信內容,

讓德國汽車行業的卡特爾案浮出水面。 據報導,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結成卡特爾, 在研發、生產等領域私下串通, 操縱定價, 消除競爭, 欺瞞零件供應商和消費者。 如果查實, 這可能是德國經濟史上最大卡特爾案例之一。

卡特爾是指同業競爭對手之間達成或實施共謀, 以幫助削弱彼此之間的競爭。 根據目前披露的資訊, 這些汽車巨頭之間協商的具體程度尚不完全清楚。 《明鏡》21日援引的內部檔顯示, 過去20多年間, 大眾、奧迪、寶馬、保時捷和戴姆勒5家巨頭曾指使200多名高管和員工結成60多個工作小組, 他們私下串通的內容大到技術、成本、供應商, 小到最近深陷醜聞的柴油排放處理系統。

《明鏡》從大眾方面獲取到的一份相關內部檔顯示,

這5家企業私下討論的細節非常具體, 甚至包括柴油車尾氣處理液儲存罐的尺寸問題。 報導稱, 為了給利潤更大的揚聲器系統騰空間, 這些車企協商把儲存罐的尺寸改小。

報導說, 2015年曝出“排放門”醜聞的大眾集團最先向監管部門報告這一情況。 德國監管機構首次意識到問題的所在是在去年突擊搜查大眾辦公室時。 當時搜查的目的是尋找大眾主動承認可能違反反壟斷法規, 戴姆勒也向監管方坦白, 希望儘量減輕懲罰。

有報導稱, 戴姆勒過去幾年至少部分退出了德國汽車巨頭的秘密協商活動, 成為唯一主動退出共謀的汽車廠商。

德國《南德意志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 戴姆勒選擇部分退出的原因是2011年曾被發現參與卡車領域的壟斷活動。

後來戴姆勒因參與協商操縱卡車價格而被歐盟委員會罰款近11億歐元。 報導稱, 戴姆勒2011年還專門開設了反壟斷特別課程, 聘請法律人士向公司員工講解哪些事情被允許, 而哪些行為不被允許。 與此同時, 戴姆勒開始部分退出與其他汽車巨頭的秘密協商會議。 但目前尚不清楚部分退出是否會令戴姆勒得到從輕處罰。

據德國《商報》報導, 憲法法院的一名前法官克莉絲蒂娜·霍曼·登哈特在戴姆勒退出秘密會議的事情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她曾在戴姆勒負責法律事務, 並轉至大眾汽車工作。 是她注意到了可疑的會議並對這兩家公司敲響了警鐘。

戴姆勒26日公佈了第二季度財報之後,

其首席執行官迪特爾·策徹仍然拒絕就卡特爾指控置評, 表示不應當對此事進行猜測, 歐盟尚未正式對戴姆勒啟動調查程式。 戴姆勒第二季度的運營利潤同比增長17%至37.4億歐元。

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米勒也表示, 媒體報導是對事實的猜測。 據悉, 大眾和戴姆勒26日均就卡特爾指控召開了緊急的監事會會議。 大眾汽車職工委員會的一名發言人對德新社表示, 董事會有義務充分告知監事會, 但迄今為止情況並非如此。

對於這一指控, 戴姆勒仍保持沉默。 策徹表示, “不參與猜測是恰當的做法”。 他稱, 在他看來, 相關的報導暫不會影響與其他生產商的現有合作, 而這樣的合作符合現行法律框架。

除戴姆勒外, 迄今,

其他汽車生產商也對相關報導保持沉默。

設址慕尼克的德國Ifo經濟研究所負責人菲斯特認為, 針對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壟斷懷疑不會導致銷售銳減。 他在接受巴伐利亞電臺採訪時表示, 無論怎麼看, 所有這些企業生產的都是好車, “雖然過去對消費者來說, 它們或許稍稍貴了些, 但銷量並不會立即受到影響”, 在尾氣醜聞曝光後, 大眾的銷售依然良好。

不過, 菲斯特指出, 德國生產商的信譽還是受到了損害, “在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很有意思, 汽車股值總共下跌了約100億歐元”。 他表示, 戴姆勒能撐住可能的罰金和賠償金, 因為, “此前, 它們盈利巨大, 交得出這筆錢。 它們都是大企業, 經得起重負”。

大眾也對有關德國汽車製造商結成壟斷關係的指控持沉默態度, 同時為之間互通資訊做了辯護。大眾在舉行了監事會特別會議後通報說,“汽車製造商們就技術問題交換意見,從而提高創新速度和品質,這是全球通行做法”。大眾稱,消費者們也會從中獲益,因為,經此途徑,創新成果能比費用更高的各自為戰的研發得到更快的應用、更加經濟。大眾指出,電動汽車的充電插座便是一個例子。

寶馬汽車公司23日發表聲明否認與同行進行行業壟斷。據《南德意志報》報導,寶馬已經暫停了與戴姆勒的一些合作項目,包括聯合購入汽車零件的計畫以及一項電動汽車充電站網路建設專案。

這一媒體爆料令尚未擺脫尾氣排放檢測醜聞困擾的德國汽車業再次蒙上陰影。24日,德國各大汽車公司股價大幅跳水,奧迪公司股價大跌超過5%,戴姆勒、大眾和寶馬也均下跌2%以上。

或面臨集體重罰

這一行業壟斷醜聞已經令德國汽車業陷入危機,並引起德國聯邦反壟斷局和歐盟委員會的注意。專家認為,如果報導屬實,這些車企各自將面臨近百億歐元的罰款。同時,來自工會、企業、消費者和政界等層面要求合理解釋的呼聲也不斷增長。

德國汽車業可謂是德國工業的一張名片,代表著德國先進和嚴謹的工程和製造技術。2015年曝出的尾氣排放檢測醜聞和此次的卡特爾案,不僅令整個德國汽車業面臨危機,更使整個德國工業面臨尷尬局面。隨著事件的發酵,卡特爾案事件在德國正引起軒然大波。

德國相關部門網站尚未披露去年突查大眾辦公室的結果,也沒有該事件的進展。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據歐盟和德國的法律,突檢結果不要求必然披露,因此以媒體披露的現有資訊,調查可能仍處於前期週邊調查階段,不足以對車企是否違法進行認定。

德國經濟部長布麗吉特·齊普裡斯強調了指控的嚴重性:“在這個問題上,處於危險的根本就是整個德國汽車工業的信譽。”

德國綠黨要求聯邦議院交通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德國自由民主黨主席克利斯蒂安·林德納說,上述懷疑令人震驚,“如果壟斷嫌疑被證實,絕不能讓這種破壞市場原則的做法不受懲罰地繼續存在下去”。

德國聯邦消費者中心聯合會主席克勞斯·穆勒24日說,德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因涉嫌德國史上最大卡特爾案,可能面臨消費者巨額索賠。穆勒說,因為這些汽車製造商涉嫌壟斷,大量消費者存在“以過高價格購車的可能性”。因此,未來各大汽車製造商可能遭遇“訴訟潮”,面臨巨額索賠。他還說,目前德國聯邦消費者中心聯合會正就此推動發起一項集體訴訟,向這些汽車製造商集體索賠。

歐盟委員會對此表示震驚。據路透社消息,歐盟反壟斷官員已表示,對於德國車企可能存在的卡特爾壟斷行為,歐洲反壟斷委員會以及德國反壟斷組織已經展開聯合調查。歐盟委員會22日表示,已經獲悉相關資訊,正在對此進行評估,“現階段進行揣測為時過早”。

根據歐盟的反壟斷規則,涉事公司可能面臨約合其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如果按這個比例計算,大眾集團最高可能面臨200多億歐元的罰款,戴姆勒面臨150億歐元、寶馬面臨90多億歐元罰款。

有分析指出,汽車行業企業間的相互交流頻繁,要評估這些相互串通會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是非常複雜和困難的,而且在合法和非法合作之間還有一片很大的灰色地帶。

有專家表示,合法的資訊交流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通過減少庫存、加速配送、應對不穩定需求等,有利於企業提高經營效率。但是,如果競爭者之間的資訊交流以固定價格、限制產量、分割市場為目的,特別是涉及未來預期價格和產量或研發和經營策略等敏感資訊時,這類資訊交流很有可能被認定為卡特爾行為並被處罰。同時,這些車企巨頭們的銷售網路遍及全球,如果德國執法機構認定三大德國車企的行為構成違法,這些車企還可能在其他國家面臨反壟斷調查和訴訟。

此次卡特爾案事件還可能是對歐盟法律界的一次考驗。此次捲入卡特爾壟斷案的都是德國傳統車企,媒體報導稱,福特歐洲公司以及此前一直在美國通用汽車旗下的歐寶,都曾被秘密組織拒之門外。德國汽車業在這一點上可謂十分“團結”。

有分析指出,歐盟反壟斷組織一直強調自身獨立且不受外界影響,其反壟斷部門曾調查過涉及蘋果、穀歌、亞馬遜與麥當勞等一系列美國公司的反壟斷大案,此次如果展開針對德國車企的調查,其結果則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向外界說明歐盟反壟斷組織對於歐洲違規大型企業的立場。

沒有未來的柴油車

無論這些汽車巨頭的行為是否被認定為壟斷行為,其串通共謀的行為無疑為許多問題的產生埋下隱患,比如柴油車尾氣“排放門”醜聞。

2015年9月,大眾“排放門”在美國曝光。美國環境保護署指認大眾為通過尾氣檢測在部分柴油車上安裝作弊軟體,車輛排放的尾氣檢測合格,但實際上排除的污染物數量超標幾倍甚至幾十倍。大眾隨後承認在銷往全球的1100萬輛柴油車上安裝這類軟體,涉及大眾、奧迪、西雅特、保時捷等多個品牌。今年1月,大眾在美國承認欺詐等3項罪名。大眾為“排放門”善後需支付的罰金、賠款等各項金額也如滾雪球般增長,已接近250億美元。

近來,柴油車尾氣“排放門”醜聞仍在德國不斷發酵。繼大眾之後,戴姆勒和奧迪也均進行了大規模的召回。戴姆勒近日宣佈在歐洲召回300萬輛柴油車。奧迪21日也宣佈在全球召回85萬輛柴油車。

根據媒體報導,這些汽車巨頭均在長達近10年時間內向市場銷售有害氣體超標的汽車,對環境造成的實際污染令人震驚。德國巴伐利亞州議會近日公佈了慕尼克空氣污染研究,發現慕尼克部分街區的空氣污染超標。慕尼克城市主幹道以及內城區的主要街道都有嚴重的空氣污染,造成城市污染的禍首是老款柴油車。

圍繞柴油車尾氣“排放門”,有關機構對德國多家汽車製造商的調查仍在進行。在歐洲,這一問題的浮出水面令外界對柴油汽車技術的反對聲與日俱增,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政府對柴油車監管的加速收緊,並將對整個歐洲汽車產業造成重大影響。

在不少歐洲城市,包括保時捷的總部斯圖加特,均在呼籲禁止柴油車。德國《汽車週刊》報導,德國巴伐利亞州決定為減少空氣污染執行多項措施,包括汽車公司必須召回、維修柴油車,公共交通改用電動車等。巴伐利亞州政府明確要求汽車公司召回、維修歐5發動機的柴油車,相關費用由車企自行承擔。寶馬和奧迪為了避免慕尼克執行柴油車禁令,已經宣佈將召回在德國出售的一半歐5柴油車。

更長遠來看,柴油車乃至化石燃料汽車或許根本沒有未來。英國政府26日宣佈,將於2040年起全面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車,屆時市場上只允許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環保車輛銷售,英國政府希望確保2050年道路上不再有汽油和柴油車行駛。本月早些時候,法國宣佈將在2040年前禁止銷售柴油和汽油汽車。挪威此前也宣佈,到2025年前禁止銷售化石燃料汽車。

這意味著德國車企加快進行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壓力巨大。目前,柴油車還是德國車企的一大銷售來源。有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柴油車占到歐洲五大市場轎車銷量的47%左右。這意味著德國車企短時間內還無法擺脫對於柴油車銷售的依賴。

在德國,政府與汽車廠商之間就是否禁售柴油車的問題仍在進行磋商。德國汽車產業目前仍不希望地方和聯邦政府對柴油車發出禁令。慕尼克經濟研究所的資料顯示,如果德國也在2030年前對包括柴油車和汽油車在內的內燃機車輛發出禁令,德國將會有60萬個就業崗位受到威脅。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報導,有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德國政府和汽車行業已經同意一項柴油車救助計畫,具體計畫定於8月初提出。

目前,各大汽車製造商均已開始著手佈局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是目前最主要的方向。德國寶馬汽車本周宣佈,將於2019年開始在英國牛津工廠生產純電動Mini汽車。本月早些時候,瑞典汽車製造商富豪表示,從2019年起公司所有新車型都將配備電動引擎。大眾汽車去年公佈的計畫顯示,預計在2025年之前,其電動汽車的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至300萬輛,約占其總產量的25%。

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米勒曾表示,儘管內燃機車輛還將擁有至少20年的未來,但顯然未來終究是屬於電動汽車的。

同時為之間互通資訊做了辯護。大眾在舉行了監事會特別會議後通報說,“汽車製造商們就技術問題交換意見,從而提高創新速度和品質,這是全球通行做法”。大眾稱,消費者們也會從中獲益,因為,經此途徑,創新成果能比費用更高的各自為戰的研發得到更快的應用、更加經濟。大眾指出,電動汽車的充電插座便是一個例子。

寶馬汽車公司23日發表聲明否認與同行進行行業壟斷。據《南德意志報》報導,寶馬已經暫停了與戴姆勒的一些合作項目,包括聯合購入汽車零件的計畫以及一項電動汽車充電站網路建設專案。

這一媒體爆料令尚未擺脫尾氣排放檢測醜聞困擾的德國汽車業再次蒙上陰影。24日,德國各大汽車公司股價大幅跳水,奧迪公司股價大跌超過5%,戴姆勒、大眾和寶馬也均下跌2%以上。

或面臨集體重罰

這一行業壟斷醜聞已經令德國汽車業陷入危機,並引起德國聯邦反壟斷局和歐盟委員會的注意。專家認為,如果報導屬實,這些車企各自將面臨近百億歐元的罰款。同時,來自工會、企業、消費者和政界等層面要求合理解釋的呼聲也不斷增長。

德國汽車業可謂是德國工業的一張名片,代表著德國先進和嚴謹的工程和製造技術。2015年曝出的尾氣排放檢測醜聞和此次的卡特爾案,不僅令整個德國汽車業面臨危機,更使整個德國工業面臨尷尬局面。隨著事件的發酵,卡特爾案事件在德國正引起軒然大波。

德國相關部門網站尚未披露去年突查大眾辦公室的結果,也沒有該事件的進展。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據歐盟和德國的法律,突檢結果不要求必然披露,因此以媒體披露的現有資訊,調查可能仍處於前期週邊調查階段,不足以對車企是否違法進行認定。

德國經濟部長布麗吉特·齊普裡斯強調了指控的嚴重性:“在這個問題上,處於危險的根本就是整個德國汽車工業的信譽。”

德國綠黨要求聯邦議院交通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德國自由民主黨主席克利斯蒂安·林德納說,上述懷疑令人震驚,“如果壟斷嫌疑被證實,絕不能讓這種破壞市場原則的做法不受懲罰地繼續存在下去”。

德國聯邦消費者中心聯合會主席克勞斯·穆勒24日說,德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因涉嫌德國史上最大卡特爾案,可能面臨消費者巨額索賠。穆勒說,因為這些汽車製造商涉嫌壟斷,大量消費者存在“以過高價格購車的可能性”。因此,未來各大汽車製造商可能遭遇“訴訟潮”,面臨巨額索賠。他還說,目前德國聯邦消費者中心聯合會正就此推動發起一項集體訴訟,向這些汽車製造商集體索賠。

歐盟委員會對此表示震驚。據路透社消息,歐盟反壟斷官員已表示,對於德國車企可能存在的卡特爾壟斷行為,歐洲反壟斷委員會以及德國反壟斷組織已經展開聯合調查。歐盟委員會22日表示,已經獲悉相關資訊,正在對此進行評估,“現階段進行揣測為時過早”。

根據歐盟的反壟斷規則,涉事公司可能面臨約合其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如果按這個比例計算,大眾集團最高可能面臨200多億歐元的罰款,戴姆勒面臨150億歐元、寶馬面臨90多億歐元罰款。

有分析指出,汽車行業企業間的相互交流頻繁,要評估這些相互串通會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是非常複雜和困難的,而且在合法和非法合作之間還有一片很大的灰色地帶。

有專家表示,合法的資訊交流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通過減少庫存、加速配送、應對不穩定需求等,有利於企業提高經營效率。但是,如果競爭者之間的資訊交流以固定價格、限制產量、分割市場為目的,特別是涉及未來預期價格和產量或研發和經營策略等敏感資訊時,這類資訊交流很有可能被認定為卡特爾行為並被處罰。同時,這些車企巨頭們的銷售網路遍及全球,如果德國執法機構認定三大德國車企的行為構成違法,這些車企還可能在其他國家面臨反壟斷調查和訴訟。

此次卡特爾案事件還可能是對歐盟法律界的一次考驗。此次捲入卡特爾壟斷案的都是德國傳統車企,媒體報導稱,福特歐洲公司以及此前一直在美國通用汽車旗下的歐寶,都曾被秘密組織拒之門外。德國汽車業在這一點上可謂十分“團結”。

有分析指出,歐盟反壟斷組織一直強調自身獨立且不受外界影響,其反壟斷部門曾調查過涉及蘋果、穀歌、亞馬遜與麥當勞等一系列美國公司的反壟斷大案,此次如果展開針對德國車企的調查,其結果則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向外界說明歐盟反壟斷組織對於歐洲違規大型企業的立場。

沒有未來的柴油車

無論這些汽車巨頭的行為是否被認定為壟斷行為,其串通共謀的行為無疑為許多問題的產生埋下隱患,比如柴油車尾氣“排放門”醜聞。

2015年9月,大眾“排放門”在美國曝光。美國環境保護署指認大眾為通過尾氣檢測在部分柴油車上安裝作弊軟體,車輛排放的尾氣檢測合格,但實際上排除的污染物數量超標幾倍甚至幾十倍。大眾隨後承認在銷往全球的1100萬輛柴油車上安裝這類軟體,涉及大眾、奧迪、西雅特、保時捷等多個品牌。今年1月,大眾在美國承認欺詐等3項罪名。大眾為“排放門”善後需支付的罰金、賠款等各項金額也如滾雪球般增長,已接近250億美元。

近來,柴油車尾氣“排放門”醜聞仍在德國不斷發酵。繼大眾之後,戴姆勒和奧迪也均進行了大規模的召回。戴姆勒近日宣佈在歐洲召回300萬輛柴油車。奧迪21日也宣佈在全球召回85萬輛柴油車。

根據媒體報導,這些汽車巨頭均在長達近10年時間內向市場銷售有害氣體超標的汽車,對環境造成的實際污染令人震驚。德國巴伐利亞州議會近日公佈了慕尼克空氣污染研究,發現慕尼克部分街區的空氣污染超標。慕尼克城市主幹道以及內城區的主要街道都有嚴重的空氣污染,造成城市污染的禍首是老款柴油車。

圍繞柴油車尾氣“排放門”,有關機構對德國多家汽車製造商的調查仍在進行。在歐洲,這一問題的浮出水面令外界對柴油汽車技術的反對聲與日俱增,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政府對柴油車監管的加速收緊,並將對整個歐洲汽車產業造成重大影響。

在不少歐洲城市,包括保時捷的總部斯圖加特,均在呼籲禁止柴油車。德國《汽車週刊》報導,德國巴伐利亞州決定為減少空氣污染執行多項措施,包括汽車公司必須召回、維修柴油車,公共交通改用電動車等。巴伐利亞州政府明確要求汽車公司召回、維修歐5發動機的柴油車,相關費用由車企自行承擔。寶馬和奧迪為了避免慕尼克執行柴油車禁令,已經宣佈將召回在德國出售的一半歐5柴油車。

更長遠來看,柴油車乃至化石燃料汽車或許根本沒有未來。英國政府26日宣佈,將於2040年起全面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車,屆時市場上只允許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環保車輛銷售,英國政府希望確保2050年道路上不再有汽油和柴油車行駛。本月早些時候,法國宣佈將在2040年前禁止銷售柴油和汽油汽車。挪威此前也宣佈,到2025年前禁止銷售化石燃料汽車。

這意味著德國車企加快進行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壓力巨大。目前,柴油車還是德國車企的一大銷售來源。有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柴油車占到歐洲五大市場轎車銷量的47%左右。這意味著德國車企短時間內還無法擺脫對於柴油車銷售的依賴。

在德國,政府與汽車廠商之間就是否禁售柴油車的問題仍在進行磋商。德國汽車產業目前仍不希望地方和聯邦政府對柴油車發出禁令。慕尼克經濟研究所的資料顯示,如果德國也在2030年前對包括柴油車和汽油車在內的內燃機車輛發出禁令,德國將會有60萬個就業崗位受到威脅。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報導,有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德國政府和汽車行業已經同意一項柴油車救助計畫,具體計畫定於8月初提出。

目前,各大汽車製造商均已開始著手佈局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是目前最主要的方向。德國寶馬汽車本周宣佈,將於2019年開始在英國牛津工廠生產純電動Mini汽車。本月早些時候,瑞典汽車製造商富豪表示,從2019年起公司所有新車型都將配備電動引擎。大眾汽車去年公佈的計畫顯示,預計在2025年之前,其電動汽車的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至300萬輛,約占其總產量的25%。

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米勒曾表示,儘管內燃機車輛還將擁有至少20年的未來,但顯然未來終究是屬於電動汽車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