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掃平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為何40年攻不下大宋?

提到成吉思汗大多數人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彎弓射雕”的豪情壯志, 有人說蒙古軍團是當年地球的第一強軍團, 就連歐洲的野生軍團也敵不過它。 當時蒙古軍團認為漢人十分的柔弱, 身子板不行, 只要打仗肯定是手到擒來的, 因此也沒有著急去征服南宋。 成吉思汗直到死後都沒有完成統一中國的心願, 就是因為這個看似柔弱的漢人抵擋住了蒙古軍團的入侵。 整整40年的時間, 蒙古軍團多次出征南宋, 明明兵力懸殊, 士兵身體素質佔據很大優勢, 但是卻沒有辦法攻下南宋, 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西元1234年, 窩闊台大汗滅金之後, 蒙古大軍北撤。 南宋朝廷想趁機收復洛陽、汴梁、商丘三京, 開始北伐。 蒙古為阻止南宋北伐, 掘開了黃河大堤, 水淹宋軍, 宋軍大敗。 1235年, 窩闊台發動了打到多瑙河的第二次西征, 同時, 以南宋背約為名,

分兵兩路, 大舉犯宋, 東路主攻襄樊, 江淮, 西路主攻四川, 剛開始, 蒙古軍就遭到宋軍的頑強抵抗, 軍事進展緩慢, 直到第二年才有所突破, 西, 東兩路軍分別攻佔了陽平關和襄陽這兩處戰略要地, 抵抗的宋軍有些招架不住, 蒙古軍開始在湖北沿江集結, 準備橫渡長江, 宋廷則受到極大震動, 派大將孟珙救援, 孟珙很快連破蒙古24寨, 大敗蒙古軍隊, 取得江陵大捷, 粉碎了蒙古軍南渡的企圖, 從而打破了蒙古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此後幾年, 宋軍在孟珙率領下與蒙古軍展開了慘烈的拉鋸戰, 雙方互有輸贏, 到1241年, 蒙古大汗窩闊台病死, 西路蒙古軍隊從四川撤離, 至此, 長達六年的蒙宋戰爭, 以蒙古的失敗而告終, 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從1235年到1241年的六年裡, 蒙宋之間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 各有勝負。 後來, 杜杲、孟珙大敗蒙古東路軍, 孟珙大敗蒙古西路軍, 解除了蒙古大軍對南宋的威脅, 蒙古軍因受到重創不得不撤退。 第一次蒙宋戰爭以蒙古失敗而告終。

成吉思汗的孫子, 拖雷的兒子蒙哥取得蒙古大汗之位, 在他穩定了地位以後, 就發動了針對西亞和中亞的第三次西征, 並著手制訂亡宋計畫。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258年第二次蒙宋戰爭開始, 蒙古大軍共分三路, 中路軍由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率領,

南下四川, 直撲重慶, 南路軍從雲南出發, 經廣西, 直撲長沙, 北路軍由忽必烈率領, 直撲鄂州(今武漢), 三路軍計畫在鄂州會師, 然後順江東進, 直取臨安, 企圖一舉滅亡南宋。 可是戰爭沒有如此簡單。 雖然南宋名將孟珙、杜杲早已病逝, 但蒙古北路軍和中路軍仍然合州遭到宋軍的頑強抵抗, 久攻不克。 最後, 蒙哥大汗戰死, 蒙軍撤退。 蒙哥死後, 蒙古內部陷入汗位之爭, 忽必烈也急於回國搶奪汗位。 但是, 在如此關鍵的時刻, 南宋權臣賈似道卻背著朝廷前來議和, 雙方簽訂了議和協議, 蒙軍開始撤兵。 1260年, 蒙軍全部撤回北方, 蒙宋的第二次戰爭結束。 蒙古此次南征, 大汗戰死, 三路軍也無功而返。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第二次蒙宋戰爭結束後的四年裡,蒙古一直處於內亂之中,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裡不哥爭奪汗位,雙方展開內戰,也無暇南顧。1264年,忽必烈打敗阿裡不哥,結束了蒙古四年的內亂。但是,南宋朝廷並沒有抓住蒙古內亂的有利時機發展自己,朝政更加腐敗。

兩次南征宋朝的失敗,讓忽必烈把征宋當做頭等大事對待。1268年,忽必烈命阿術和劉整率兵攻襄陽。襄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南宋長江上的門戶,失襄陽,南宋必亡。蒙軍久攻襄陽,六年不克。最終,由於宋軍叛徒的出賣,襄陽失陷,南宋的門戶被徹底打開。1271年忽必烈稱帝,正式建國號大元,1272年建都於燕京(今北京)。1274年,元軍自漢江入長江,東下臨安,南宋軍隊紛紛投降。1276年,元軍兵臨臨安城下,謝太后和宋恭宗出城投降。南宋投降之後,仍有一些餘部在沿海一帶堅抗戰,但南宋氣數已盡,豈是幾人之力可以挽回。同年3月,南宋與元軍在崖山展開決戰(史稱“崖山海戰”),宋軍被元軍擊敗。元軍隨後包圍崖山,南宋左丞相陸秀夫眼看“靖康之恥”又要重演,遂背起時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在崖山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南宋覆亡。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南宋雖然覆沒,但輸得是這樣的悲壯,這樣有節烈之氣,勇士們面對外族入侵和壓迫,拼死抵抗,為爭取民族生存、自尊、自衛而英勇獻身,義無反顧,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崖山精神”,即中華民族精神。崖山精神,春秋大義,鼓舞後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第二次蒙宋戰爭結束後的四年裡,蒙古一直處於內亂之中,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裡不哥爭奪汗位,雙方展開內戰,也無暇南顧。1264年,忽必烈打敗阿裡不哥,結束了蒙古四年的內亂。但是,南宋朝廷並沒有抓住蒙古內亂的有利時機發展自己,朝政更加腐敗。

兩次南征宋朝的失敗,讓忽必烈把征宋當做頭等大事對待。1268年,忽必烈命阿術和劉整率兵攻襄陽。襄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南宋長江上的門戶,失襄陽,南宋必亡。蒙軍久攻襄陽,六年不克。最終,由於宋軍叛徒的出賣,襄陽失陷,南宋的門戶被徹底打開。1271年忽必烈稱帝,正式建國號大元,1272年建都於燕京(今北京)。1274年,元軍自漢江入長江,東下臨安,南宋軍隊紛紛投降。1276年,元軍兵臨臨安城下,謝太后和宋恭宗出城投降。南宋投降之後,仍有一些餘部在沿海一帶堅抗戰,但南宋氣數已盡,豈是幾人之力可以挽回。同年3月,南宋與元軍在崖山展開決戰(史稱“崖山海戰”),宋軍被元軍擊敗。元軍隨後包圍崖山,南宋左丞相陸秀夫眼看“靖康之恥”又要重演,遂背起時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在崖山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南宋覆亡。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南宋雖然覆沒,但輸得是這樣的悲壯,這樣有節烈之氣,勇士們面對外族入侵和壓迫,拼死抵抗,為爭取民族生存、自尊、自衛而英勇獻身,義無反顧,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崖山精神”,即中華民族精神。崖山精神,春秋大義,鼓舞後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