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挽救大明的最後希望,明末抗清第一將孫承宗到底是怎麼死的?

大家好!歡迎來看我的文章, 大家對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 對今天聊的話題有什麼想法, 對小編的觀點是否認同, 在這篇文章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想知道的, 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參與討論哦!

道德三皇五帝, 功名夏侯商周, 五霸七雄鬧春秋, 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 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播種後人收, 說甚龍爭虎鬥。 孫承宗被後人譽為明末遼東三傑之一, 他是明末軍事戰略家, 忠貞的愛國主義者, 曾是朱由校的老師。 自請經略薊遼, 到職後親自勘察關外的山川關隘, 支持抗清名將袁崇煥、祖大壽等將領,

練兵屯田強化邊塞。 崇禎十一年(1638)清兵繞道入長城, 深入京都南, 進攻高陽城。 他率家人及全城鄉民守城抗清, 終因清兵勢眾彈盡糧絕, 城破被俘, 誓不降清, 自縊而死。

孫承宗河北保定人, 自幼家貧, 常年給富家擔任家庭教師為生, 萬曆三十三年中進士,

高居榜眼, 後成為明光宗朱常洛和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 身為兩代帝師, 一身“儒”氣十足。

打仗的功底也不差, 家鄉高陽自幼就是前線, 打小耳濡目染, 年輕時喜讀兵書, 又常年在邊鎮軍官家做家教, 漫長歲月積累, 凝成滿腹韜略。 用武之地也不難找---遼東。 自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崛起遼東後, 明朝連戰連敗, 相繼丟失鐵嶺, 瀋陽, 遼陽等軍事重鎮, 女真鐵騎, 已然直逼山海關, 大明都城, 即將暴露在敵人鐵蹄之下。 危急時刻, 孫承宗出場了。

天啟二年(西元1622年), 孫承宗以大學士身份督師薊遼, 彼時遼東亂成一鍋粥, 女真騎兵連戰連捷, 山海關外丟城失地, 局面一團糟。 可孫承宗不凡, 敏銳的眼睛, 發現了遼東問題的關鍵點---先守, 後戰。 孫承宗固守遼東防線, 使山海關免受後金攻擊, 還穩定了遼西戰局。 此後的二十多年裡, 後金一直未能攻破。 當時, 魏忠賢見孫承宗軍功卓著, 多次將其拉攏, 但孫承宗並沒給他好臉。 此後, 孫承宗便成了魏忠賢的眼中釘。

魏忠賢陷害別的大臣時, 孫承宗正在薊州一帶巡視。

孫承宗知道後, 想上書彈劾魏忠賢, 但又怕朱由校不看奏書, 只好借為朱由校賀壽為由, 回朝彈劾魏忠賢。 魏忠賢知道後, 跑到朱由校面前哭訴, 朱由校頗為感動, 擬旨孫承宗, 沒有他的旨意, 不能擅自離開駐紮地。 孫承宗接到旨意後, 無可奈何, 返回駐紮地。

西元1625年, 魏忠賢繼續聯合李蕃、崔呈秀等人誣陷孫承宗, 孫承宗一怒之下, 辭官回鄉。 西元1628年, 朱由校去世, 朱由檢即位(崇禎帝)。 西元1629年, 皇太極繞過寧錦, 攻下遵化、迂安、灤州、永平, 直逼京師。 好在袁崇煥力挽狂瀾, 解了京師之圍。

而後魏忠賢倒臺, 崇禎即位, 崇禎二年(西元1629年), 女真新領袖皇太極率部繞過寧錦防線突入到北京城下, 回京救援的袁崇煥遭到冤殺, 女真人兵臨城下, 大兵壓境下, 崇禎終於想起了賦閑在家的孫承宗, 連忙詔命孫承宗複職, 此時局面異常嚴峻, 女真人佔據遵化, 永平等四城, 威脅京城, 而孫承宗卻又一次出手不凡, 集中精銳部隊, 對號稱“滿萬不可戰”的女真大軍發動反擊戰, 短短幾天一舉收復四城, 史稱遵永大捷,一場大明朝的滅頂之災,終於化解。

可是敗北的女真人沒有想到,這個他們最強大的對手,竟然在第二年七月就被解決了,以他們最意想不到的方式。

1631年七月,為繼續貫徹步步緊逼戰略,孫承宗鑄大淩河城,皇太極親率重兵圍困,惡戰之下雙方相持,而與孫承宗有矛盾的遼東巡撫邱禾嘉卻成績作祟,導致明軍慘敗。正是孫承宗這場一生裡唯一的敗仗,給了明朝言官攻擊的口實,口水謾駡下,無奈的孫承宗辭職而去,而滿清,也就因此少了他們在遼東最大的勁敵。

孫承宗回家之後,開始埋頭于《督師全書》《古今中官志》、《高陽集》等著作之中,還經常與鹿善繼、孫奇逢等人切磋學問,同時教育子孫,助民致富。到了崇禎九年,金兵又從西線入關,退休在家鄉江村講學的鹿善繼入定興縣城禦敵,城破犧牲。孫承宗前往哭靈,祭奠忠魂。為了防備清軍進攻,他動員在山東當縣令的長子孫銓捐資買磚,把高陽土城建成了磚城。崇禎十一年十月,清睿親王多爾袞又一次率軍踏破長城,侵犯畿南。好友蔡鼎等勸說孫承宗到保定避難,茅元儀則說服孫承宗到南方去,孫承宗都婉言拒絕了,他說:"我都這一把年紀了,沒什麼可怕的了,如果能有機會戰死疆場,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就這樣,在清兵向高陽進攻的時候,孫承宗以76歲的高齡,率領全家及高陽民眾奮起抵抗,由於兵力相差過於懸殊,高陽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孫承宗被清兵抓獲。多爾袞聽說抓到了孫承宗,挺高興的,親自來勸降,但被孫承宗拒絕了。

最後,孫承宗坐在一張椅子上,令兩個清兵用白綾將自己勒死,從容而又壯烈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保衛高陽的戰鬥中,孫承宗6個兒子、兩個侄子,12個孫子、侄孫殉國,全家老小40餘人遇難,滿門忠貞,千古英烈,慷慨悲歌響徹燕趙,人格氣節輝映中華。

揭秘歷史的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寫歷史,我們是較真的!更多精彩請關注。

史稱遵永大捷,一場大明朝的滅頂之災,終於化解。

可是敗北的女真人沒有想到,這個他們最強大的對手,竟然在第二年七月就被解決了,以他們最意想不到的方式。

1631年七月,為繼續貫徹步步緊逼戰略,孫承宗鑄大淩河城,皇太極親率重兵圍困,惡戰之下雙方相持,而與孫承宗有矛盾的遼東巡撫邱禾嘉卻成績作祟,導致明軍慘敗。正是孫承宗這場一生裡唯一的敗仗,給了明朝言官攻擊的口實,口水謾駡下,無奈的孫承宗辭職而去,而滿清,也就因此少了他們在遼東最大的勁敵。

孫承宗回家之後,開始埋頭于《督師全書》《古今中官志》、《高陽集》等著作之中,還經常與鹿善繼、孫奇逢等人切磋學問,同時教育子孫,助民致富。到了崇禎九年,金兵又從西線入關,退休在家鄉江村講學的鹿善繼入定興縣城禦敵,城破犧牲。孫承宗前往哭靈,祭奠忠魂。為了防備清軍進攻,他動員在山東當縣令的長子孫銓捐資買磚,把高陽土城建成了磚城。崇禎十一年十月,清睿親王多爾袞又一次率軍踏破長城,侵犯畿南。好友蔡鼎等勸說孫承宗到保定避難,茅元儀則說服孫承宗到南方去,孫承宗都婉言拒絕了,他說:"我都這一把年紀了,沒什麼可怕的了,如果能有機會戰死疆場,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就這樣,在清兵向高陽進攻的時候,孫承宗以76歲的高齡,率領全家及高陽民眾奮起抵抗,由於兵力相差過於懸殊,高陽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孫承宗被清兵抓獲。多爾袞聽說抓到了孫承宗,挺高興的,親自來勸降,但被孫承宗拒絕了。

最後,孫承宗坐在一張椅子上,令兩個清兵用白綾將自己勒死,從容而又壯烈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保衛高陽的戰鬥中,孫承宗6個兒子、兩個侄子,12個孫子、侄孫殉國,全家老小40餘人遇難,滿門忠貞,千古英烈,慷慨悲歌響徹燕趙,人格氣節輝映中華。

揭秘歷史的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寫歷史,我們是較真的!更多精彩請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