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發地加入滯銷菜幫扶聯盟

為幫扶農民擺脫困境, 日前,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戶經濟研究中心、美菜網、新發地等9家單位共同成立了滯銷菜幫扶聯盟, 將合力助滯銷農產品拓寬銷路。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市場董事長張玉璽表示, 農產品價格是把“雙刃劍”, 低了傷農, 高了傷民。 對於“菜賤傷農”現象, 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重視, “在農產品價格低、農民賠錢的時候, 政府應該加強干預, 幫助農民減少虧損。 ”

蔬菜滯銷事件發生頻率成倍增加

據滯銷菜幫扶聯盟成員、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戶經濟研究中心資料庫研究顯示,

2001年至2012年, 12年間全國發生滯銷事件共計622件。 2013年至2017年6月, 4年半時間全國發生滯銷的事件為1612起。 滯銷事件發生頻率成倍增加。

今年以來的蔬菜滯銷嚴重到什麼程度?根據該資料庫的統計, 今年上半年, 蔬菜滯銷共發生175起, 幾乎超過了以往年份全年的數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最美菜公益基金聯合共青團美菜網委員會共同發起滯銷菜幫扶計畫的公益專案, 聯合行業內各大商超和批發市場, 搭建助農惠民的資訊平臺, 為滯銷農戶拓寬銷路, 尋找銷售資訊, 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真正走出鄉村。

作為北京市民的“菜籃子”, 新發地市場成為首批滯銷菜幫扶聯盟成員。 據悉, 首批聯盟成員包括滯銷菜救助原則的制定方、滯銷菜資訊採集的收集方、相關涉農企業作為管道方、相關研究院所作為戰略支援方,

四方將合力完成實際採購行為, 最終幫扶滯銷菜農, 形成一條閉環鏈條。

資訊不對稱和供過於求造成滯銷

張玉璽介紹, 我國農產品供應經歷了三個階段:1978年以前, 處在農產品供應短缺階段;1978年至2005年, 農業進入發展階段;2005年以後, 農業進入流通階段, 這個階段有兩個特徵, 一是豐產不豐收, 二是勤勞不致富。 這個階段, 賣比種重要得多。 實際上, 中國農產品已經進入過剩階段。

“農業改革比鋼鐵生產改革還要難, 因為農民是盲目的, 不知道該種什麼。 ”張玉璽說, 農產品種植不是越多越好。 中國農業是小生產, 不像巴西、澳大利亞等國是農莊主計劃性種植、規模化種植。

“像今年雲南油麥菜滯銷, 就是去年大家都掙錢了, 然後一股腦兒都去種, 就種多了。 ”

多方合力破農產品滯銷困局

近年國內農產品滯銷問題頻頻發生, 今年各地滯銷的行情也是上演不斷。 對於“農產品滯銷”, 農民和經紀人經常談“滯”色變, 在市場經濟中, 這是一大讓人難以應對的難題。

其實, 造成滯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從我國農產品的屬性來看, 它存在著分散性、分佈的地域性、生長的季節性、供需的矛盾性、產品的易損性等特點。 這要求種植戶從種植、銷售、管理、觀念等多方面入手。 對市場的需求量預期估計不足、農民盲目發展產業是其主要因素。 盲目種植有可能造成供大於求, 只種植而忽視了市場銷售環節。

如果前一年市場價格賣得高、賣得好的農產品, 第二年就有農民“一哄而上”, 跟風進行大量種植, 然後價格下跌, 造成菜賤傷農。 還有部分自然因素的原因, 比如今年天氣好, 農產品大豐收也導致了滯銷的局面。 我國農產品的滯銷, 除了難以預測的天氣因素影響外, 更多原因還是產銷脫節。 由於獲取市場訊息的通道閉塞或市場行情預判能力不高, 農民容易受當前價格引導進行盲目種植, 造成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 從而導致價格直跌卻仍然無人問津。

今年產區大蒜的行情就是如此, 由於前幾年大蒜行情暴漲, 也就出現了今年大蒜種植面積劇增, 進而蒜薹、大蒜價格出現大跌的情況。 此外, 倉儲、加工及冷鏈物流儲存能力不足和農產品的供需結構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當前,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熱詞。 在農產品出現相對過剩的背景下, 農業生產迫切需要轉方式, 調結構。 面對農產品市場的風雲變幻, 農戶要想破解農產品滯銷這一大難題, 各方必須形成“合力”。 作為農戶來說, 一是要主動對接市場, 拓寬市場的需求面;二是要提高產品的品質, 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三是要創新銷售的方式。 在生鮮農產品面臨滯銷難題時, 為了盡可能地減少損失, 不妨採取將部分產品分開或者捆綁銷售。 此外, “易地銷售”“異地聯營”“互聯網行銷”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四是要借助媒體宣傳, 及時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