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黑河之父——張壽增

做為一個黑河人, 如果不知道張壽增為何人, 真的很遺憾!因為沒有張公, 則沒有黑河的初創。 很可惜!我身邊的人, 多數不知道。

滿洲里公園雕像。 為滿洲里第一任知府。 當地人民為其立雕像, 以志永世不忘!

今天的黑河街道, 還保持著張公時的格局。 1915年, 張壽增在原來的黑河三街五路的基礎上, 增加到十條街、九條路。 他開創了很多的黑河最早和第一。 如設立消防隊, 創辦醫院、圖書館、報館、學堂、開通船運公司、客貨運輸、郵政局、修築黑-呼公路、開辦劇院、設置陰溝板等等。 他治理黑河的事蹟、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1912年(民國元年)12月10日, 張公被民國政府任命為首任黑河道尹兼外交部璦琿特派交涉員。 1913年1月25日, 在當時的省城齊齊哈爾通往中國最北部最寒冷北部城市黑河的路上, 風雪交加, 寒風呼嘯, 37歲的張壽增頂著零下三、四十度的刺骨的嚴寒, 坐著大約是沒有保溫的馬車或者汽車, 來黑河赴任。 他本來可以任自己的才學和能力在京城謀差, 是民族士大夫那種忠臣孝子傳統教育,

激勵他來黑河赴任, 幹一番事業, 他沒想到, 他後半生五次在黑河任職, 與黑河結下了不解之緣。

做為剛剛被俄羅斯揉躪最慘烈不久的城市黑河(海蘭泡大屠殺), 正是人民流離, 城池俱焚, 百廢待興的之時。

從那時起, 海蘭泡池(現在瑗琿區所在地)北邊是黑河道府辦公地, 道尹辦公小屋, 青燈下黃卷旁, 張公奮筆直書, 寒來暑往, 夙興夜寐, 廢寢忘食, 開始了他為勾畫黑河城市的宏偉藍圖的夢想, 並為此貢獻著自己最美好的年華。

張公先後五次蒞臨黑河任最高行政長官,是在黑河這塊熱土任命最長的地方行政官員。民國9年璦琿縣誌記載:“公奉命不辭艱距,毅然就道於9年3月15日到任,為蒞黑之第三次也,非盛德大業何克臻此,而商民歡忭無庸贅矣”。讚譽敬佩之情,溢於青史之上。

近年讀新、老瑗琿縣誌,及張公在任黑河觀察使、黑河道尹期間主編的《黑河觀察使籌辦政務志略》和《黑河道尹籌辦政務志略》、《黑龍江十年航政報告書》,洋洋共二十多萬字。張公開發、建設、治理黑河所做的諸多事蹟,均著其中。為張公的文韜武略及愛國情懷,深深感動而由衷的敬佩!

2011年7月,我有幸去了中國邊境城市滿洲里,在滿洲里公園,發現了張公的雕像。張公在滿清時代是臚臏府(今滿洲里)第一任知府。在那裡,張公為抗擊當時蒙古判亂分子與沙俄侵略者的侵略,叛亂分子要求清軍撤出臚臏,張公以沒有清政府命令,不能撤出,以少數官府兵吏,與眾多侵略者頑強戰鬥三小時,擊斃蒙匪20多人,俄官兵五人,戰後,張公深入俄西伯利亞第十五聯隊,義正辭嚴抗議俄軍參與叛亂。最後得到清政府為避免事態擴大,命令撤出滿洲里,其愛國熱忱誠為祖國最優秀的邊官邊吏,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其事蹟可歌可泣!為滿洲里人民所推崇愛戴,立雕像以志永世不忘!

其實,張公做出貢獻最大,付出心血最多的莫過於他所最熱愛的邊城黑河,而我為黑河沒有為張公塑像而深感遺憾!沒有張公,何有黑河?有黑河,而不記斯人之功,是為忘本。

當時黑河道,管轄黑龍江3400裡流域的南岸,中國邊境的68.9萬多平方公里土地,相當於中國國土的十三分之一。占黑龍江省四分之三的土地面積。上游從額爾古納河口,下游到松花江口拉哈蘇蘇(同江縣)。與俄羅斯比鄰,歷來為俄、中交涉最多之地。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新、舊《瑗琿縣誌》對張公治理黑河事蹟,均立傳以志紀念,張公任黑河觀察使、黑河道尹之時,在辦理中俄(蘇)交涉、籌辦地方經濟和發展地方文化、教育事業上,都做出了積極貢獻,為此人民深志不忘,民國九年《黑龍江璦琿縣誌》載有專章,對其進行表彰。稱他在任兩年多,“對於地方庶政銳意振興。所辦之事,內政如修理道路以得交通,安設郵站以便旅行,整頓民風以保治安,組織消防以彌火災,倡辦學校以開民智,懲辦貪吏以儆官邪,籌辦鄂民生計,使之棄獵為家。對於外交,為時俄勢方強,動輒欺壓吾民,張公到任,遇事援據條約,准諸公理,與之力爭,挽回國權利權,尤屬非鮮”。1913年張壽增署理黑河兵備道。此時,朱慶瀾主政黑龍江,對張壽增的才幹和能力備加讚賞,依若長城,曾經感歎道:“鶴岩(張公字)具有過人之才,江省欲求治理,非此人莫屬”。

《黑龍江邊官邊吏》一書給力保國家主權的張壽增為爭取黑龍江航運權給予了高度評價。黑龍江是中俄兩國界江,雙方船隻有權共同航行,而沙俄恃其強勢,蠻橫阻撓中國船隻在黑龍江航行,壟斷黑龍江航運業,以攫取暴利。清政府屢次要求開放黑龍江航運,均遭其無理拒絕。張公在第二次執政黑河時,將收復黑龍江航運權作為重要工作。一是派官員與流亡在哈爾濱的沙俄原航道局談判;另是親率若干通曉航運業務人員與俄國阿莫爾省蘇維埃政權交涉。界江航運涉及主權和利權,雙方談判磋商非常複雜艱難。張公援據條約,“往復爭辯,舌敝唇焦”。最終使俄方理屈詞窮,達成了中國船隻在黑龍江航行的協議。張公收復黑龍江航運權,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對於邊疆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其歷史貢獻巨大。

民國《黑龍江璦琿縣誌》記載:張壽增,字鶴岩,直隸宛平(今北京五環宛平城)人。1876年生人。青年時,就學于京師俄文學堂,專修俄文,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畢業。因精通俄語,善於外交,曆充奉天交涉局提調,黑龍江省交涉局總辦等職。1910年(宣統二年)調任臚臏府(滿洲里)知府,並兼任中俄勘界隨員。1913年(民國二年)1月,首任黑河道尹兼外交部璦琿特派交涉員。同年,黑河道尹公署奉令改為黑河觀察使公署,改任黑河觀察使,仍兼璦琿特派交涉員。1914年年(民國三年)6月,黑河觀察使又改為黑河道尹公署,繼任黑河道尹。1915年(民國四年)秋,調任恰克圖都副使(因病未到任)。1917年12月,第二次任黑河道尹兼璦琿交涉員。1919年11月,調哈爾濱東省鐵路局督辦公署任參贊。1920年(民國九年)3月,第三次任黑河道尹兼璦琿交涉員。1921年7月,調任吉林省濱江道道尹。1926年(民國十五年),第四次任黑河道尹兼璦琿交涉員,直至1929年(民國十八年)轉任黑河市政籌備處處長兼璦琿交涉員、璦琿海關監督,後履歷不詳。

滄滄的黑龍江水,長流不歇,見證了張公為黑龍江流域的重地黑河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張壽增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和精力奉獻給了黑河這片熱土。

黑水不言,但聽滔滔碎浪,恰似歌頌張公維護祖國尊嚴、開拓祖國邊疆動人樂曲,奏響黃鐘大呂;興安無語,惟看鬱鬱青松、仿佛抒寫張公振興黑河經濟、辛勤治理地方的多彩詩篇,點染竹帛丹青!

▎作者:吳邊疆

張公先後五次蒞臨黑河任最高行政長官,是在黑河這塊熱土任命最長的地方行政官員。民國9年璦琿縣誌記載:“公奉命不辭艱距,毅然就道於9年3月15日到任,為蒞黑之第三次也,非盛德大業何克臻此,而商民歡忭無庸贅矣”。讚譽敬佩之情,溢於青史之上。

近年讀新、老瑗琿縣誌,及張公在任黑河觀察使、黑河道尹期間主編的《黑河觀察使籌辦政務志略》和《黑河道尹籌辦政務志略》、《黑龍江十年航政報告書》,洋洋共二十多萬字。張公開發、建設、治理黑河所做的諸多事蹟,均著其中。為張公的文韜武略及愛國情懷,深深感動而由衷的敬佩!

2011年7月,我有幸去了中國邊境城市滿洲里,在滿洲里公園,發現了張公的雕像。張公在滿清時代是臚臏府(今滿洲里)第一任知府。在那裡,張公為抗擊當時蒙古判亂分子與沙俄侵略者的侵略,叛亂分子要求清軍撤出臚臏,張公以沒有清政府命令,不能撤出,以少數官府兵吏,與眾多侵略者頑強戰鬥三小時,擊斃蒙匪20多人,俄官兵五人,戰後,張公深入俄西伯利亞第十五聯隊,義正辭嚴抗議俄軍參與叛亂。最後得到清政府為避免事態擴大,命令撤出滿洲里,其愛國熱忱誠為祖國最優秀的邊官邊吏,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其事蹟可歌可泣!為滿洲里人民所推崇愛戴,立雕像以志永世不忘!

其實,張公做出貢獻最大,付出心血最多的莫過於他所最熱愛的邊城黑河,而我為黑河沒有為張公塑像而深感遺憾!沒有張公,何有黑河?有黑河,而不記斯人之功,是為忘本。

當時黑河道,管轄黑龍江3400裡流域的南岸,中國邊境的68.9萬多平方公里土地,相當於中國國土的十三分之一。占黑龍江省四分之三的土地面積。上游從額爾古納河口,下游到松花江口拉哈蘇蘇(同江縣)。與俄羅斯比鄰,歷來為俄、中交涉最多之地。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新、舊《瑗琿縣誌》對張公治理黑河事蹟,均立傳以志紀念,張公任黑河觀察使、黑河道尹之時,在辦理中俄(蘇)交涉、籌辦地方經濟和發展地方文化、教育事業上,都做出了積極貢獻,為此人民深志不忘,民國九年《黑龍江璦琿縣誌》載有專章,對其進行表彰。稱他在任兩年多,“對於地方庶政銳意振興。所辦之事,內政如修理道路以得交通,安設郵站以便旅行,整頓民風以保治安,組織消防以彌火災,倡辦學校以開民智,懲辦貪吏以儆官邪,籌辦鄂民生計,使之棄獵為家。對於外交,為時俄勢方強,動輒欺壓吾民,張公到任,遇事援據條約,准諸公理,與之力爭,挽回國權利權,尤屬非鮮”。1913年張壽增署理黑河兵備道。此時,朱慶瀾主政黑龍江,對張壽增的才幹和能力備加讚賞,依若長城,曾經感歎道:“鶴岩(張公字)具有過人之才,江省欲求治理,非此人莫屬”。

《黑龍江邊官邊吏》一書給力保國家主權的張壽增為爭取黑龍江航運權給予了高度評價。黑龍江是中俄兩國界江,雙方船隻有權共同航行,而沙俄恃其強勢,蠻橫阻撓中國船隻在黑龍江航行,壟斷黑龍江航運業,以攫取暴利。清政府屢次要求開放黑龍江航運,均遭其無理拒絕。張公在第二次執政黑河時,將收復黑龍江航運權作為重要工作。一是派官員與流亡在哈爾濱的沙俄原航道局談判;另是親率若干通曉航運業務人員與俄國阿莫爾省蘇維埃政權交涉。界江航運涉及主權和利權,雙方談判磋商非常複雜艱難。張公援據條約,“往復爭辯,舌敝唇焦”。最終使俄方理屈詞窮,達成了中國船隻在黑龍江航行的協議。張公收復黑龍江航運權,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對於邊疆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其歷史貢獻巨大。

民國《黑龍江璦琿縣誌》記載:張壽增,字鶴岩,直隸宛平(今北京五環宛平城)人。1876年生人。青年時,就學于京師俄文學堂,專修俄文,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畢業。因精通俄語,善於外交,曆充奉天交涉局提調,黑龍江省交涉局總辦等職。1910年(宣統二年)調任臚臏府(滿洲里)知府,並兼任中俄勘界隨員。1913年(民國二年)1月,首任黑河道尹兼外交部璦琿特派交涉員。同年,黑河道尹公署奉令改為黑河觀察使公署,改任黑河觀察使,仍兼璦琿特派交涉員。1914年年(民國三年)6月,黑河觀察使又改為黑河道尹公署,繼任黑河道尹。1915年(民國四年)秋,調任恰克圖都副使(因病未到任)。1917年12月,第二次任黑河道尹兼璦琿交涉員。1919年11月,調哈爾濱東省鐵路局督辦公署任參贊。1920年(民國九年)3月,第三次任黑河道尹兼璦琿交涉員。1921年7月,調任吉林省濱江道道尹。1926年(民國十五年),第四次任黑河道尹兼璦琿交涉員,直至1929年(民國十八年)轉任黑河市政籌備處處長兼璦琿交涉員、璦琿海關監督,後履歷不詳。

滄滄的黑龍江水,長流不歇,見證了張公為黑龍江流域的重地黑河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張壽增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和精力奉獻給了黑河這片熱土。

黑水不言,但聽滔滔碎浪,恰似歌頌張公維護祖國尊嚴、開拓祖國邊疆動人樂曲,奏響黃鐘大呂;興安無語,惟看鬱鬱青松、仿佛抒寫張公振興黑河經濟、辛勤治理地方的多彩詩篇,點染竹帛丹青!

▎作者:吳邊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