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清朝無昏君,明朝全是昏君”?

現今, 關於清明兩朝皇帝, 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清朝無昏君, 明朝全是昏君。 這樣說有它一定的道理, 但是這道理就一定正確嗎?

在我國封建歷史上, 舊的朝代逝去, 新的朝代建立的時候, 都會吸取前朝教訓, 在國家管理上做一些變動。

比如宋朝的“杯酒釋兵權”, 就是為了防止武將奪取皇權, 明朝時期朱元璋分封各兒子為王, 也是為了防止外人搶奪江山、防止家族內部爭鬥等等。

不過可惜的是, 兒子朱棣在北京並沒有安分守己, 而是起兵發動了靖難之役, 打了三年仗之後, 把侄子建文帝給打沒了, 然後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成為明成祖。

這時, 朱棣為了防止自己做過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頭上, 就下令自己的兒子全部待在京城, 吃喝玩樂都行, 只要別管太多政治上的事情。

此外, 明朝沒有一個形成系統的關於皇子的教育制度, 皇子們想幹什麼就可以做什麼, 喜歡什麼就去學什麼, 因此明朝的皇帝都沒什麼約束力, 十分自由。

像明武宗, 想要參軍作戰, 就不顧朝臣的勸阻, 最後私下裡跑到前線指揮軍隊戰鬥。 像天啟帝, 十分喜歡做木工活, 當然, 他也很有天賦, 做得像模像樣。 像成華皇帝, 則在感情上面絲毫不加控制, 喜歡上了一個大自己17歲的女人。 像嘉靖皇帝, 創下了20多年不上朝的歷史最高紀錄等等。

相比于明朝各位皇帝的特色十足, 清朝的皇帝就很少會有特色出格之舉, 大多都是中規中矩的。 不過, 就算明朝的那幾位皇帝比較奇葩, 那你就能說他們是昏君嗎?

其實不然, 雖然他們當上皇帝後有著獨特的喜好, 行事喜歡自由肆意, 但他們在統治國家的前期, 勵精圖治, 可以說是相當的開明, 是治世之君, 只是後來, 一時沒有把握好度, 才有了不好的結局。

究其原因, 大家可以看一下, 明朝是有文官和宦官這兩個集團來保證國家的管理系統正常運行的, 所以即便皇帝貪玩一點也沒關係, 因此明朝中後期的皇帝, 各個特色十足。

至於清朝,由於皇權的集中和廢除了長子繼承制,從選太子開始就讓這些皇子們危機感十足,即便是當上了皇帝,也不輕鬆。所以就看起來清朝的皇帝似乎都很勤政,不過到了後期,就越來越平庸了。

至於清朝,由於皇權的集中和廢除了長子繼承制,從選太子開始就讓這些皇子們危機感十足,即便是當上了皇帝,也不輕鬆。所以就看起來清朝的皇帝似乎都很勤政,不過到了後期,就越來越平庸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