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鄭成功是南明的忠臣還是雄霸一方的諸侯?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 本名森, 又名福松, 字明儼、大木。 明末清初軍事家, 抗清名將, 民族英雄。 其父鄭芝龍, 其母名田川氏。 南明弘光時監生, 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 賜名成功, 並封忠孝伯, 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 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 稱“鄭延平”。

鄭成功

鄭成功是民族英雄, 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他打敗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 而且一輩子都致力於與滿清朝廷做鬥爭, 致死也沒有屈服于滿清的統治, 但是就歷史事實而言, 鄭成功不能說是南明的忠臣, 他更多的把以他為首的鄭氏集團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這裡我們要講一下關於南明晉王李定國意圖與鄭成功會師廣東、收復廣東、重整河山的計畫。

李定國擊敗滿清大將尼堪

首先我們總結一下李定國兩次入粵之戰, 戰略方針都是完全正確的。 廣東清軍主力當時都集中于廣州, 定國的用兵不是直攻廣州, 而是把廣東南面近海的新會選擇為主攻方向, 證明他始終盼望著鄭成功海上之師能夠在決戰之前趕到, 東西會合, 兵力士氣都將倍增, 拿下廣東可以說穩操勝券。 可惜事與願違, 鄭成功一味拖延, 空言應付, 致使中興明朝的大計功敗垂成。

研究鄭成功起兵以後的整個經歷,

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志向的人, 在明、清對峙, 國土分裂的情形下, 他鑒於自身力量不夠強大, 在政治影響上也不能和明、清兩個並存的政權爭奪民心, 因此, 他的策略是明、清兩方誰能讓他獨斷專行, 或者說割地自雄, 他就奉誰為“正朔”。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他的理想是做一個“縱橫而所之”的“鳳凰”, 不願成為“檻阱之中”的“虎豹”。 所以他會說出這樣的話:“清朝若能信兒, 則為清人;果不信兒言, 則為明臣而已。 ”

鄭成功北伐

總之, 他對待西南方的永歷朝廷只能“遙奉”, 不能“受制於人”。 這就是他和後來的鄭經一貫提出的“比於高麗”的思想根源。 清廷多次招撫鄭成功之所以失敗, 正是因為只給他高官厚祿, 決不答應給他以相對的獨立性。 在這種條件下, 鄭成功只能做一個“明臣”。 同樣的道理, 他的“始終為明”並不意味著他願意毫不保留地服從明朝廷的調遣, 恪守臣節。

在東南沿海, 隆武帝遇難後, 他“始終為唐”, 對近在咫尺的魯監國以客禮相待, 而且極力設法使原屬魯監國的兵將收為己用。

另一方面。 他是很有政治頭腦的, 預見到如果應李定國之約出動主力東西合擊, 必勝無疑, 隨之而來的是閩粵兵連一體、地成一片, 他自己的軍政大權將受到很大限制, 而且他在任何方面都要遜與李定國。

鄭成功收復臺灣

所以,無論李定國制定的戰略多麼正確,也不管李定國為了南明中興對他怎麼苦心相勸,他都只是一味的拖延,自始至終他都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集團考慮,而沒有為了南明中興而奮鬥,這是南明的悲哀,也是漢人的悲哀。

最後,小編想說一句,只要我們中國人團結一心,就戰無不勝,中國歷次被異族統治,都是被自己人給坑了,可悲可歎!

所以,無論李定國制定的戰略多麼正確,也不管李定國為了南明中興對他怎麼苦心相勸,他都只是一味的拖延,自始至終他都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集團考慮,而沒有為了南明中興而奮鬥,這是南明的悲哀,也是漢人的悲哀。

最後,小編想說一句,只要我們中國人團結一心,就戰無不勝,中國歷次被異族統治,都是被自己人給坑了,可悲可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