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近代史輸的最窩囊的一仗,傷亡20000士兵,只殺死5個敵人

封建時代我國向來即是超級強壯的存在, 每逢外族侵略之時, 華夏後輩常常動用武力將來犯者打的落花流水狼狽而逃, 可是到了清末, 第2次鴉片戰役時期, 為了進一步翻開我國市場擴展在華利益, 英法聯軍組織起來對中華發起侵略戰役, 在為期四年的戰役時期, 兩邊打了幾十仗, 其間一仗是我國在抵擋外族戰役中輸的最懦弱的一仗。

1860年8月21日, 天津大沽淪亡後, 僧格林沁統率蒙古騎兵七千、步卒萬餘名, 從天津撤防退至通州、八裡橋一帶, 預備與英、法聯軍進行野戰。 天津淪亡使得咸豐皇帝忐忑不安, 當即派大學士桂良為欽差大臣抵達天津, 會同直隸總督恒福向英、法侵略者商洽乞和。 成果議和商洽失利, 英法聯軍決議攻擊北京。 英法聯軍經過偵查發現北京到通州運河沿岸佈置很多清軍, 運河上有一座17世紀石料單孔橋, 即為八裡橋, 距京師8公里。

而這場戰役就在這兒打響。

其時清軍在八裡橋的軍力大概在3萬左右, 而英法聯軍實踐參與戰役的軍力為8000人左右, 儘管人數占了優勢, 但這是一場近代戎行與封建戎行的一次經典戰役, 八裡橋之戰打響後, 清軍騎兵即按原定佈置立即由正面沖上前去。 他們捨生忘死, 齊聲大喊殺敵。 因為火槍配備有限, 就手持長矛、弩弓, 憑著一腔熱血迎擊英法聯軍, 妄圖沖亂和分裂英法聯軍的戰役隊形。 一部分騎兵沖至離敵人四五十米的當地, 有的乃至沖到敵人的指揮部鄰近。 但清軍騎兵遭到據壕作戰的聯軍步卒密佈火力的阻擊和敵炮榴霰彈的炮擊而很多傷亡, 戰馬因受驚而橫衝直撞, 幾近不能成軍, 被迫在敵人火力的逼使下退避下來。

而八旗軍是以冷熱武器混用為主的步騎混合戎行, 綠營軍配備的是少量進口和拷貝的老式滑膛槍、克己的本國鳥槍, 抬槍, 抬炮、劈山炮、和大刀、長矛等冷武器。 儘管他們作戰英勇, 可是配備的落後讓他們簡直變成敵人的活靶子, 英法聯軍開端選用大口徑火炮射擊拼死一戰捍衛八裡橋的匿伏清軍, 終究佔據了八裡橋, 橋上清軍屍橫遍野。

戰後計算, 參與八裡橋戰役的清軍傷亡大概在20000人左右, 而英法聯軍法軍逝世3人, 傷18人;英軍死2人, 傷29人, 這麼的戰損比在我國歷代對外戰役中都是極端稀有的, 用奇恥大辱來描述也不為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