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韓信如果生於戰國時期能否成為戰神? 聽聽韓信自己怎麼說

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 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認的漢朝軍功第一。 同時, 韓信在中國軍事史上的地位也非常重要, 屬於謀戰派的代表人物, 即以謀略取勝和出名的將領, 被稱為“兵仙”。 而項羽、常遇春等則和謀戰派相對, 被稱為勇戰派, 即靠勇武和強悍猛衝猛打而出名。

白起是戰國末期最著名的將領, 屬於謀戰派, 曾在伊闕之戰中大勝魏韓聯軍, 俘虜了他們的將領公孫喜, 拿下五座城邑。 隨後又攻楚國、韓國、魏國、趙國, 無往不勝, 攻城又掠地, 未嘗一敗。 尤其是在長平之戰中, 共殺死趙國45萬人, 只放歸240名少年(威懾趙國), 重創趙國。 此戰成為戰國時期的轉捩點, 秦國統一天下只剩下時間問題。

但是“兵仙”韓信卻看不起白起, 他認為白起根本稱不上名將, 這又是為什麼呢?

據史書記載, 蕭何問韓信:你看不起古代的名將, 那你說說他們到底蠢在哪裡?

韓信主要從兩個方面回答:一, 白起用60萬兵力包圍趙國45萬, 雖然了不起, 但是結果卻是“殺敵一千, 自損八百”, 秦軍也傷亡二十萬人, 損失慘重。 而且戰爭時間拖的太久, 整個戰役近三年, 造成很大財政負擔。

二, 白起不懂“圍必有缺”的道理, 把趙國圍的跟鐵桶一樣,

趙國軍隊被迫拼死一戰, 秦軍的大部分傷亡都是在此過程中造成的。 韓信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埋伏圈留一個缺口, 然後對敵人的主力埋伏掩殺, 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換取勝利, 也縮短了戰爭時間。

不得不說, 韓信不愧是“兵仙”, 說的很有道理, 也說到了點子上。 如果白起按照韓信的說法來做, 應該可以代價更小。 韓信在垓下之戰中圍困項羽就是用的“圍必有缺”的辦法, 代價很小, 項羽依然被打的全軍覆沒。

從這些來講, 韓信如果生於戰國時期, 應該也會創造一番驚天動地的功績。 當然, 能不能超過白起, 卻很難說。

一個是因為戰國國家多, 如果去了秦國, 那很有可能超過白起, 如果去了其他國家, 不一定能夠逆天改命,

把秦國打垮。 畢竟一員大將無法改變整個的戰國局勢, 比如魏國龐涓、燕國樂毅、齊國匡章、趙國廉頗都能力非常出眾, 終其一生也不能打垮秦國。

另一方面, 戰國時期和秦末韓信大展宏圖雖然只是相隔幾十年, 卻是完全不同的時代。 秦末韓信只需要擊潰戰就可以佔領大片國土,

而戰國末期, 秦國需要的恰恰是徹底的殲滅戰, 只有殲滅戰才能真正的削弱對手, 加快統一步伐。 也就是說, 白起作為戰國第一名將, 不一定不懂“圍必有缺”的道理, 而是白起在按照秦王的意志行事, 即使增加己方的損失也要執行殲滅戰。

為什麼呢?

這很好理解。 戰國時期各國士兵的素質比秦末士兵要好的多, 尤其是秦國和趙國這種國家, 所以必須殲滅趙國的高素質的士兵, 他們是趙國的精華所在。 只有殲滅他們才能削弱趙國的抵抗, 加快統一進程。

而秦國屬於戰勝方,損失要小一些。秦國家大業大,完全可以承受這些傷害,而趙國很難承受。就像下象棋,一方如果有了很大優勢,就可以肆無忌憚和劣勢一方“對子”,互換棋子的結果就是劣勢的一方以最快的速度認輸。

所以,綜上所述,以韓信的軍事才能,堪稱古代實戰最猛的戰將,在中國古代的任何一個王朝,韓信都可以創造一番豐功偉績。但是能不能做到那個時代的第一,多少也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如果長平之戰中,他處在白起的位置,他很大程度上也會像白起一樣,寧可受損失更大,也要全殲趙軍。因為“圍必有缺”的方式,即使戰術執行的好,40萬敗軍也會有一部分逃回趙國,全殲的戰略就打了折扣。換句話說,他倆都是古代軍事方面的翹楚,都是各自時代最牛的將領,白起的軍事素質不一定不如韓信。

而秦國屬於戰勝方,損失要小一些。秦國家大業大,完全可以承受這些傷害,而趙國很難承受。就像下象棋,一方如果有了很大優勢,就可以肆無忌憚和劣勢一方“對子”,互換棋子的結果就是劣勢的一方以最快的速度認輸。

所以,綜上所述,以韓信的軍事才能,堪稱古代實戰最猛的戰將,在中國古代的任何一個王朝,韓信都可以創造一番豐功偉績。但是能不能做到那個時代的第一,多少也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如果長平之戰中,他處在白起的位置,他很大程度上也會像白起一樣,寧可受損失更大,也要全殲趙軍。因為“圍必有缺”的方式,即使戰術執行的好,40萬敗軍也會有一部分逃回趙國,全殲的戰略就打了折扣。換句話說,他倆都是古代軍事方面的翹楚,都是各自時代最牛的將領,白起的軍事素質不一定不如韓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