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孔孟之鄉成語典故——唱籌量沙

【成語出處】

語出《南史·檀道濟傳》

【原文內容】

道濟時與魏軍三十余戰多捷, 軍至曆城, 以資運竭乃還。 時人降魏者具說糧食已罄, 於是士卒憂懼,

莫有固志。 道濟夜唱籌量沙, 以所余米散其上。 及旦, 魏軍謂資糧有餘, 故不復追;以降者妄, 斬以徇。

【典故內容】

檀道濟, 南北朝時南朝宋名將, 高平金鄉(今山東濟甯金鄉縣卜集鄉檀莊)人, 他總結出《三十六計》, 為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產。

檀道濟年幼時父死,

成為孤兒。 在兄姊的幫助教育下, 好學謙恭。 他少年時便離家, 流落山東, 從戎二十餘年, 由士兵升到將軍。 劉裕在南方建立宋朝後, 以功被封為征南大將軍, 兼競州刺史。 後來在隨武帝征洛陽時, 俘獲秦人四千多名。 當時南北交戰, 積怨甚深, 有人主張將這些人坑殺, 檀道濟向皇帝建議:“我們北征是弔民伐罪的義師, 不能做不義之事。 ”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 將這些人釋放回家, 於是大得民心, 他所率軍到處望風歸附。 宋文帝即位後, 檀道濟被晉封為“武陵郡公”。 討謝晦勝後, 又拜征南大將軍, 江州刺史, 都督征討軍事。

在他統帥大軍, 奉命征討北魏打了三十多場勝仗後, 軍至曆城, 軍糧不足, 準備撤退。 宋軍中有投降魏軍的個別士兵, 竟把缺糧的事告訴了魏軍, 並且建議趁機追擊。 魏軍就先派密探到宋軍營中來偵察, 想要一舉全殲宋軍, 情況非常危急, 宋軍將士都有點害怕。 檀道濟料到敵人的這一著, 反而不急於退兵, 不慌不忙地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 當天晚上, 宋軍軍營裡燈火通明,

檀道濟親自帶領一批管軍糧的人點數軍糧, 用大批沙子充作米, 還故意用鬥來量, 一邊量, 一邊大聲地計數:一鬥, 兩鬥, ……幾石, 幾十石, ……一袋又一袋的沙子, 高高地堆放著, 而把少數的米散露在上面。 魏軍的密探, 把看見和聽見的情況, 回去作了報告, 魏軍以為宋軍軍糧充足, 前面來告密的宋軍是想誘敵深入, 肯定是假投降, 便不敢追擊, 而且把投降過去的人處死。 第二天一大早, 檀道濟將僅有的糧食飽餐一頓後, 命各將士戴盔披甲, 自己則穿著便服, 乘著一輛馬車, 大模大樣地沿著大路向南轉移。 魏軍畏懼, 不敢追趕。 檀道濟緩緩而退, 未傷一兵一卒, 安全撤回。

後人對檀道濟的功勳多次歌頌, 有人作詩:“桓桓大將, 矯矯虎臣,

戰無不克, 威震強鄰, 金湯萬里, 為國長城。 ”

這則成語, 借喻以假像騙人。 (孔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