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李振華:“三定”護脾胃,起居順“四時”

【國醫大師李振華】1924年生人, 河南中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 1943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 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負責的“流行性乙型腦炎臨床治療研究”、“腫瘤耳部資訊早期診斷”、“脾胃氣虛本質的研究”課題, 分別被獲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和科技進步三等獎。 20世紀80年代以來, 專心於脾胃病的治療和研究。

脾胃為“人體氣血生化之源”、人體營養物質的“倉廩之官”, “內傷脾胃, 百病由生”。 李振華大師十分強調重視保護脾胃, 他指出保護脾胃在於飲食有節, 力求做到定時、定性、定量。

定時是每日三餐按時就餐,

定性是進食要以能被身體消化吸收, 且感覺食後腹部舒適為宜, 少吃或不吃動物內臟、富含油脂等易使血脂增加的食品, 主食宜粗糧、細糧搭配。 三餐要蔬菜、水果配合, 不吃甜食及冷飲等易傷脾胃的食品。 定量是三餐不過飽, 以七成飽為宜, 尤其晚餐食少, 以易於消化吸收, 平時及晚睡前不吃零食。

李振華大師曾提到自己愛吃麵條。 他認為, 帶湯水的稀軟麵條養胃效果更好。 可用雜面或細糧麵條, 加入適量新鮮蔬菜一起烹煮, 既易於消化又有豐富的營養。

人類同大自然一切生物一樣, 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和支配, 中醫學叫“天人合一”, 也叫“天人相應”。 正常的氣候變化, 除每年四季的寒、熱、溫、涼外, 還有短時的風、寒、暑、濕、燥、火六種。 如果四季中冬應寒而反溫, 春應溫而反寒, 夏應熱而反涼, 秋應涼而反熱, 這叫非其時而有其氣, 人即會不適應這種氣候異常變化而生病, 也叫時令病。 養生者如能及時預防氣候之六淫(包括病毒、病菌)致病, 即是調於四時,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強調的是與四時節氣的協調。 李振華大師提出, 在春天, 人應晚睡晚起, 多在戶外活動, 活絡氣血;夏季, 人應晚睡早起, 相應調整勞作時間;秋高氣爽, 人最好爬山登峰, 居高遠眺, 不僅考驗呼吸道, 也鍛煉心臟功能;嚴酷的冬季, 滴水成冰, 動物多蟄伏或減少運動量, 人們宜早睡晚起, 深居簡出, 多曬太陽。

李老特別提醒年老體弱者, 在冬季要做到“早臥晚起, 必待日光”, 不宜過早起床進行戶外活動, 當太陽升起時方可出行。 三九天要注意保護身體內的陽氣, 活動多選擇在室內, 以防止陽氣為外寒所傷。 三伏天時, 則要及時避暑, 同時也要避免貪涼。 總之, 要根據自然環境的變化調節起居活動, 保持規律的生活。

為增強抵抗力,

李老宣導大家要堅持按摩迎香、風池穴位, 每天早晚各揉按兩穴一遍, 每遍各80次, 就能增強鼻黏膜抵抗外邪的能力。

除飲食起居注重保養外, 李老還非常重視人的精神追求和依託對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 事實上, 耄耋之年的李老就堅持每天練習書法,

以怡情養性, 這又促使他吃得好、睡得香, 身體棒。 他建議大家經常參加一些動腦、動嘴、動手、動腿而又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 不僅可以提高身體功能和技巧, 還能愉悅身心、增強抗病能力。

│湖南中醫藥大學-劉朝聖、彭麗麗/文, 張麗/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