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這一次,不玩惠山古鎮了

說來真是慚愧, 公司距離惠山古鎮, 就2公里的路程, 但我卻一次都沒有去過。

關於惠山古鎮, 網路上有各種各樣的遊覽地圖, 遊玩攻略。 你知道它是聲名在外的江南古鎮, 卻不知道, 它也是一處品嘗地道美食的平價街巷。

所以這一次我決定, 就帶著50塊錢, 去“吃一吃”惠山古鎮。

也許是因為天氣太熱, 街道上只剩下些稀稀散散的行人, 整個古鎮寧靜又平和。

我沒有沿著專門的遊覽路線, 而是憑著運氣和記憶, 把小夥伴推薦給我的店鋪, 一家家地打卡。

所以接下來的店鋪我沒有標注具體位址, 還是希望大家自己去尋找, 親自體會在古街巷道中穿行與尋覓的樂趣。

古鎮裡有很多家豆腐花, 機緣巧合下, 我選擇了這一家試試味道。

滿螢幕的榮譽牌匾更加激發了我的嘗鮮欲, 一碗豆花5塊錢, 不高不低。

嗜甜如命的無錫人, 卻從小站在鹹豆花的這一派。

一碗滑嫩的豆腐花, 灑上香蔥、紫菜、蝦皮、榨菜、再淋上少許醬油, 就是傳統豆花的形態。

豆腐雪白細滑, 豆香濃郁, 配上醬汁鹹度剛好, 味道還是不錯的。 就是這樣火辣的天氣, 吃完一碗熱豆花的難度實在太大, 最後在汗流浹背中被我默默放棄掉了……

老實說真的是誤打誤撞找到的, 它不在主街上, 好在七拐八繞後, 標識很顯眼, 一下就能看得到。

自從在舌尖上的中國名噪一時後,很多遊客都認准了這一道金字招牌,大老遠跑來親自品嘗。

或許恰逢淡季、也或許是沒到飯點,整個店裡顯得空空蕩蕩,只剩下頭頂的風扇在賣力地旋轉。

小籠饅頭對於無錫人來說,平凡不過卻又引以為傲。曾有不少本地的小夥伴告訴我,吃遍了各地的小籠包,還是覺得無錫的最合胃口(傲嬌臉.jpg)

16元4只蟹粉小籠,端上來時就冒著濃郁的香氣。

小籠包外皮很薄,夾起來能看到裡面的湯汁在滾動,每一隻都圓鼓鼓的,頭上頂著蟹黃,自帶賣萌屬性。

好的湯包「皮薄如紙,湯如泉湧,蟹黃新鮮」,一個都不能少。

牙齒輕輕咬開,湯汁鮮香飽滿,所有蟹黃的鮮美,都集中在了那一簇黃色,濃郁的蟹黃香氣,充盈了整個口腔。

吃包的時候我最喜歡一口把整個肉餡吃掉,滿足感瞬間爆棚。

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他們家的西式裝潢很吸引眼球,尤其是門口那只碩大的霜淇淋雕塑,就像是在黑髮黃膚的中華土地上,碰見了一個藍眼睛的外國人。

機智如我,當然要點他們家的當家產品嘗一嘗,8元一隻單球霜淇淋,也可以疊加更多口味,價格按球的個數來算。

剛做好的霜淇淋,和祠堂的背景意外地搭,藍天白雲映襯下,有種撲面而來的清爽感。

店裡總共六種口味,我選的是草莓。雪白的糕體上點綴了亮紅色果醬,就價格來說,要是有鮮草莓就更完美了。

霜淇淋口感順滑,就是味道偏甜了些,蛋托很酥脆,還有難得的厚實感。對了,拍完照就快點吃掉吧,這樣的天氣裡,很容易化得一手都是……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有小夥伴推薦了它們家的面,奈何“半碗豆花+四隻小籠+一支霜淇淋”已經把我戰鬥力消磨了一半。

加上驕陽似火的夏天,實在是對熱氣騰騰的東西提不起興趣,所以我就點了一碗糖芋頭。

5元一碗,講真,我有一點點小失望。糖水只有半碗,芋頭總共4個。或許是煮久的關係,部分芋頭已經散開,糖水已經變得沒那麼清爽。

關於芋頭,喜歡軟硬的都有,我還是更偏向稍硬的口感。整碗糖芋頭味道偏甜,而且我還剛吃完霜淇淋……雖然撈了半天也沒看見桂花,但還是能嘗出濃郁的香氣。

碰見這一家,純屬巧合。準確來說應該是這一攤,因為沒有店面,只是一個大叔推著車,說來也奇怪,小車攤剛推過來,原本閒庭信步的人們就紛紛蜂擁而上。

大叔吆喝著自製酒釀,有碗裝和桶裝,兩碗5塊錢,已經算是非常親民了。我以為大家只是嘗嘗鮮,直到看見一些爺爺奶奶左右各拎一桶,才明白應該是他的常客。

酒釀潔白得自然,米粒顆顆分明,陽光綠樹的襯托下更顯得通透。

我個人對酒釀不是很狂熱,喜歡剛觸舌尖時的清甜,卻又被接踵而至的酸冽和濃郁酒香酥麻到味蕾。

他們家味道的酒釀香氣還是很足的,就是味道再稍微淡點會更好,吃了幾口就感覺喉嚨有些招架不住的膩味感,或許老一輩更中意這個滋味。

大名鼎鼎的老字型大小,一進古鎮就能看到顯眼的招牌。

油酥15元一斤,大概看到我只有一個人,阿姨另外幫我稱了10塊錢。

外觀好像小一號的麻團,芝麻星星點點地排上上面。在阿姨的推薦下,我還帶了一個3塊錢的蔥香油酥餅。

內陷綠色部分有點類似五仁月餅的糖塊,很甜。油酥很實不鬆散,鹹中帶甜的口感還是蠻奇妙,可能是因為太香濃,吃多兩個就容易膩了。

油酥餅外皮更疏鬆,稍一碰就會散落下來,不過喜歡鹹口的我倒是覺得它更好吃一點,還有那股蔥香味,就像清晨的早點攤一樣親切。

最後,以 “5 + 16 + 8 + 5 + 5 + 10 ” 的完美戰績,結束了一躺評價親民的“吃景區”活動,嗯,也算相當勤儉持家了。

◆ ◆ ◆ ◆ ◆

在惠山古鎮裡

還有我漏掉的美食嗎?

或者,下次選一個景區

我們一起吃到扶牆走吧

自從在舌尖上的中國名噪一時後,很多遊客都認准了這一道金字招牌,大老遠跑來親自品嘗。

或許恰逢淡季、也或許是沒到飯點,整個店裡顯得空空蕩蕩,只剩下頭頂的風扇在賣力地旋轉。

小籠饅頭對於無錫人來說,平凡不過卻又引以為傲。曾有不少本地的小夥伴告訴我,吃遍了各地的小籠包,還是覺得無錫的最合胃口(傲嬌臉.jpg)

16元4只蟹粉小籠,端上來時就冒著濃郁的香氣。

小籠包外皮很薄,夾起來能看到裡面的湯汁在滾動,每一隻都圓鼓鼓的,頭上頂著蟹黃,自帶賣萌屬性。

好的湯包「皮薄如紙,湯如泉湧,蟹黃新鮮」,一個都不能少。

牙齒輕輕咬開,湯汁鮮香飽滿,所有蟹黃的鮮美,都集中在了那一簇黃色,濃郁的蟹黃香氣,充盈了整個口腔。

吃包的時候我最喜歡一口把整個肉餡吃掉,滿足感瞬間爆棚。

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他們家的西式裝潢很吸引眼球,尤其是門口那只碩大的霜淇淋雕塑,就像是在黑髮黃膚的中華土地上,碰見了一個藍眼睛的外國人。

機智如我,當然要點他們家的當家產品嘗一嘗,8元一隻單球霜淇淋,也可以疊加更多口味,價格按球的個數來算。

剛做好的霜淇淋,和祠堂的背景意外地搭,藍天白雲映襯下,有種撲面而來的清爽感。

店裡總共六種口味,我選的是草莓。雪白的糕體上點綴了亮紅色果醬,就價格來說,要是有鮮草莓就更完美了。

霜淇淋口感順滑,就是味道偏甜了些,蛋托很酥脆,還有難得的厚實感。對了,拍完照就快點吃掉吧,這樣的天氣裡,很容易化得一手都是……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有小夥伴推薦了它們家的面,奈何“半碗豆花+四隻小籠+一支霜淇淋”已經把我戰鬥力消磨了一半。

加上驕陽似火的夏天,實在是對熱氣騰騰的東西提不起興趣,所以我就點了一碗糖芋頭。

5元一碗,講真,我有一點點小失望。糖水只有半碗,芋頭總共4個。或許是煮久的關係,部分芋頭已經散開,糖水已經變得沒那麼清爽。

關於芋頭,喜歡軟硬的都有,我還是更偏向稍硬的口感。整碗糖芋頭味道偏甜,而且我還剛吃完霜淇淋……雖然撈了半天也沒看見桂花,但還是能嘗出濃郁的香氣。

碰見這一家,純屬巧合。準確來說應該是這一攤,因為沒有店面,只是一個大叔推著車,說來也奇怪,小車攤剛推過來,原本閒庭信步的人們就紛紛蜂擁而上。

大叔吆喝著自製酒釀,有碗裝和桶裝,兩碗5塊錢,已經算是非常親民了。我以為大家只是嘗嘗鮮,直到看見一些爺爺奶奶左右各拎一桶,才明白應該是他的常客。

酒釀潔白得自然,米粒顆顆分明,陽光綠樹的襯托下更顯得通透。

我個人對酒釀不是很狂熱,喜歡剛觸舌尖時的清甜,卻又被接踵而至的酸冽和濃郁酒香酥麻到味蕾。

他們家味道的酒釀香氣還是很足的,就是味道再稍微淡點會更好,吃了幾口就感覺喉嚨有些招架不住的膩味感,或許老一輩更中意這個滋味。

大名鼎鼎的老字型大小,一進古鎮就能看到顯眼的招牌。

油酥15元一斤,大概看到我只有一個人,阿姨另外幫我稱了10塊錢。

外觀好像小一號的麻團,芝麻星星點點地排上上面。在阿姨的推薦下,我還帶了一個3塊錢的蔥香油酥餅。

內陷綠色部分有點類似五仁月餅的糖塊,很甜。油酥很實不鬆散,鹹中帶甜的口感還是蠻奇妙,可能是因為太香濃,吃多兩個就容易膩了。

油酥餅外皮更疏鬆,稍一碰就會散落下來,不過喜歡鹹口的我倒是覺得它更好吃一點,還有那股蔥香味,就像清晨的早點攤一樣親切。

最後,以 “5 + 16 + 8 + 5 + 5 + 10 ” 的完美戰績,結束了一躺評價親民的“吃景區”活動,嗯,也算相當勤儉持家了。

◆ ◆ ◆ ◆ ◆

在惠山古鎮裡

還有我漏掉的美食嗎?

或者,下次選一個景區

我們一起吃到扶牆走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