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雄才大略的曹操

雄才大略的曹操

周雅梅

歷史是個任人裝扮的小丑。 撰寫歷史的人, 可以根據最高意志進行隨意裁剪、重組、置換, 我們後人瞭解的某段歷史未必就是真相。 閱讀《文采風流今尚存》, 對曹操多了一份瞭解。

在《三國演義》裡, 多數讀者都會被羅貫中的正統思想所誤導, 相信曹操就是奸臣, 狡詐狡猾, 權力至上, 詭計多端。 連我八歲的兒子聽故事, 也說把曹丞相稱之為“曹賊!”真是令人無語, 讓我如何解釋, 他都說諸葛亮、劉備、孫權都是好人, 唯獨曹操是個大壞蛋。

正統思想還是挺害人的。 記得我在讀書期間, 曾經寫了一篇文章,

大約就是駁斥所謂的正統論, 每當江山易主的時候, 無論君主如何腐朽, 總有一幫臣子愚忠到底, 那怕是粉身碎骨。 如朱棣篡位後, 硬是把朱允炆的師傅方孝孺滅掉了十族, 禍及無辜, 不知道方孝孺當時是如何想得。 即便是不願意侍奉朱棣, 也何須激怒對方。 朱棣說:“殺九族。 ”方孝孺還坦然答覆“十族何懼?”哎!讓873人白白送命。 或者他事前自殺, 也能保家族後裔的性命。 “忠臣不侍二主, 一女不嫁二夫”。 當然, 這也是歷史的局限性。 只要君主比上一朝的皇帝好些, 就是萬民的福祉, 故臣應該去輔佐新君, 為萬民謀取權益。 可惜, 歷史並非能夠按照我們當代人的思想形態去實施。 這也是我的謬論。 該書提到一個史學觀點:“同情的瞭解”,
要閱讀這樣複雜的歷史人物, 需要換位元思考, 進入當時的歷史場景, 以思考古人的行為方式。

曹操雖然沒有正式稱帝, 但是他的兒子曹丕還是廢掉了漢帝, 故而這筆賬也就算在了他的身上。 況且中國自古以來的身份論也很根深蒂固。 曹操的祖父是宦官出身, 用後世正統史學家的看法說:“閹黨其後。 ”宦官在歷史上有許多污點的。 而且東漢政權的衰弱, 也與宦官專權有關。 這無疑又加重了曹操家族的駡名, 讓歷朝的學者、書生們不屑一顧。 其實, 公正地來說, 曹操也算是雄才大略。 如果他要是廢掉漢獻帝的話, 按照當時的權力, 完全是可行的。 曹操也說:“要不是有我, 不至幾人稱王, 幾人稱帝。 ”他在《短歌行》中, 我可以揣測為曹操還是願意當一代名相的。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 沉吟至今”“山不厭高, 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這些語句寫得很真誠。 把自己比喻為周公, 要全心輔助漢獻帝啊!當然, 這是文學作品, 或許是一時的心情。 但以曹操當時的兵權和威望來看, 他沒有選擇廢帝, 或許是形勢所迫, 或許是心存善念。

我在想毛澤東主席在《沁園春.雪》裡對歷代帝王有個精闢的描述:“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這些帝王都有明顯的缺憾。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如果當年曹操黃袍加身了, 那麼這個詩詞完全可以重新寫。 曹操是文武全才。 從文學才華上說, 建安風骨就是由他發起的。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這些詩詞大作, 氣勢宏大, 充滿了向上的鬥志和澎湃的激情, 至今讀來還是意蘊悠長、豪情滿滿。 在軍事方面, 他更是用兵入神, 變化無窮。 白手起家, 卻能創造出無數的軍事奇跡。 如官渡之戰, 在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 以少勝多, 徹底打敗袁紹, 最終有了“天下無敵”的美譽。 在治理朝政方面, 他很有智慧和眼光, 善於審時度勢, 把握機會, 快速做出卓有遠見的決策。 “挾天子以令諸侯”, 名義上還是有依靠的, 能夠把漢朝的舊臣拉攏過來, 壯大政治資源。 拋開《三國演義》人設的形象標籤和作者的主觀臆斷, 曹操的形象相當地豐富,
才華全面, 比較有個人魅力, 遠勝於其他幾個政治大腕。 他知人善用, 尤其是頗為大度。 用人方面不拘一格, 故而麾下人才輩出。 曹氏一族能終結三國鼎立的局面, 也是大勢所趨。

曹操, 在梟雄逐鹿的紛亂時代, 憑藉著卓越的才華和過人的膽識, 終究成為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其文學才華也廣為流傳。 在歷史的長河裡, 像他這樣人物寥若星辰。 可惜, 我們許多的閱讀者, 限於知識和視野的險隘, 依然教條地認為, 那是個可恨的漢賊!用固化的方式閱讀歷史, 這樣的思維方式對治學、工作都將極其不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