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想念曾駐紮在我家門口的那支舟橋部隊

文/張永(江蘇盱眙)

又快到八一建軍節了, 忍不住想起去年八一騰訊推送的一條軍事新聞:“解放軍實兵演習 26分鐘架起橫跨長江千米鋼鐵浮橋”,

並配有實拍的圖片。

雖時隔一年, 報導的一幕幕還在我腦海中清晰地浮現:“長江—2016”渡江工程保障實兵演習在某水域舉行。 隨著一聲令下, 只見隱蔽在長江兩岸的新型舟橋迅速前出, 一節節舟橋像變形金剛般在江面組合……天塹變通途。

我當時心潮澎湃, 思緒一下子被拉回到30多年前家住淮河岸邊的那個時代, 從此一直就有想寫點什麼的衝動。

那時, 我們家鄉有一支陸軍舟橋部隊, 總部在安徽的蚌埠, 只有一個團在我們那裡駐紮。 “水上搭浮橋”是舟橋旅部隊訓練的主要科目, 他們的任務主要是擔負渡河工程保障任務的工程。

就在我家門前的淮河裡, 停泊著一艘艘鋼鐵大船, 岸上碼放著橋板和架橋用的其它器材。

每當我們上學時經常會迎到解放軍叔叔排著整齊的隊伍, 邁著矯健的步伐, 唱著嘹亮的軍歌與我們擦肩而過。

我知道他們又是奔赴我家門前訓練場的, 那時每次擦肩而過時, 我都會向那些兵叔叔投去敬慕的一瞥。

到了星期天, 我家門前可熱鬧了。

十裡八鄉的人們有空就帶著孩子來看舟橋部隊訓練。 我家門前的臺階上坐著的、蹲著的、站著的都有。

休息時, 軍人們按照有序的隊形席地而坐, 有時領導在前面打著拍子, 他們唱著軍歌, 看是悠閒。

可只要軍哨聲一響, 他們的動作像彈簧一樣彈起, 各負其責, 各奔自己的崗位, 紮樁的紮樁, 搭架的搭架, 鋪板的鋪板, 河裡的鐵船在一節一節的拼接成門橋(鐵船連結起來, 上面鋪上橋板叫門橋), 螺絲帽在他們手裡飛速地旋轉, 頃刻間一座延伸到河裡的碼頭與水中門橋穩穩得相接, 真的像“變形金剛”在水面上飛快組合, 不一會兒一座鋼鐵浮橋飛架淮河兩岸。

還有, 需長途水運的, 汽艇拖著載著軍需品的門橋可在遼闊的水面上乘風破浪、任意馳騁到達目的地。

因而構築浮橋渡場、門橋渡場, 保障部隊快速通過江河障礙, 是舟橋兵的職責。

舟橋部隊的戰士們不論嚴寒還是酷暑, 露天的訓練場, 就是他們的工作室。 天再熱, 他們要和那曬的燙人鐵船、鐵板、鐵鋼架打交道;天再冷,

他們也要搬著那笨重的鐵傢伙到刺骨的河水裡去架橋。

夏天, 汗水澀了衣背;寒天, 河水潮了褲腿。 有時還看到那鐵舟與橋板相撞, 那可真是鐵老虎啊!有的戰士們手指被夾破, 有的腿被撞傷的, 有的腳被砸傷的……

每當看到這一幕, 奶奶總會悄悄地流淚, 嘴裡喃喃地說:“有兒不當兵, 當兵受苦心, 誰家的父母看到孩子這樣不疼啊!”

“國家需要他們啊!沒國家, 哪小家?”爸也總是這樣安慰著奶奶。

那身被汗水和河水清透變了色彩的國防綠, 早已在我幼小的心裡成為一道永不磨滅的風景。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 我家門前訓練那支部隊也去參加了。 後來, 我從電影裡看見了舟橋部隊在強度奇窮河時, 眨眼之工一橋飛架兩岸。 那個快啊!我終於明白了“兵貴神速”的含義。

我心裡狂喜,好像他們就是我家門前那支舟橋部隊,好像我也在裡面,那真是“心在跳,情在燒”,當時我感到無限的榮耀。

舟橋部隊正如以上新聞所說,還時常奮戰在抗洪一線,為抗洪搶險立下赫赫戰功。

那時我們那裡的舟橋部隊——八連,是我們村的掛鉤連。我記不清是哪一年午收季節的時候鬧水災,“大連湖”是我們村的灘淤“領土”,灘淤土地很肥,莊稼長得很好,那時沒有收割機,全是人工手割的。

連續幾天暴雨,河水漲得很快,眼看到嘴的麥子要被大水吞沒。當時父親是村裡負責的,正焦急萬分的時候,八連伸出援助之手,全體官兵出動。汽艇拖著門橋,門橋上載著軍人和百姓奔赴大連湖澇區搶收麥子,軍民齊心協力奮戰一天一夜。

第二天我們醒來,只見汽艇拖著門橋,門橋載滿了黃燦燦的麥把,仿佛從天河中駛來,孩子們雀躍著,老人們卻留下了感激的淚水。

後來家門口的這支駐軍部隊移防了,到如今雖是30多年過去了,但這支部隊一直在我的心裡,時間愈久,讓人愈發懷念。

經常還能從電視新聞裡看到舟橋部隊的事蹟,看到他們的裝備更加現代化、行動更加快捷,但是他們親民愛民的情懷和雷厲風行的作風一直沒有變。我常常把他們當成是當年駐紮在我家門口的那支舟橋部隊,很親切。

那個快啊!我終於明白了“兵貴神速”的含義。

我心裡狂喜,好像他們就是我家門前那支舟橋部隊,好像我也在裡面,那真是“心在跳,情在燒”,當時我感到無限的榮耀。

舟橋部隊正如以上新聞所說,還時常奮戰在抗洪一線,為抗洪搶險立下赫赫戰功。

那時我們那裡的舟橋部隊——八連,是我們村的掛鉤連。我記不清是哪一年午收季節的時候鬧水災,“大連湖”是我們村的灘淤“領土”,灘淤土地很肥,莊稼長得很好,那時沒有收割機,全是人工手割的。

連續幾天暴雨,河水漲得很快,眼看到嘴的麥子要被大水吞沒。當時父親是村裡負責的,正焦急萬分的時候,八連伸出援助之手,全體官兵出動。汽艇拖著門橋,門橋上載著軍人和百姓奔赴大連湖澇區搶收麥子,軍民齊心協力奮戰一天一夜。

第二天我們醒來,只見汽艇拖著門橋,門橋載滿了黃燦燦的麥把,仿佛從天河中駛來,孩子們雀躍著,老人們卻留下了感激的淚水。

後來家門口的這支駐軍部隊移防了,到如今雖是30多年過去了,但這支部隊一直在我的心裡,時間愈久,讓人愈發懷念。

經常還能從電視新聞裡看到舟橋部隊的事蹟,看到他們的裝備更加現代化、行動更加快捷,但是他們親民愛民的情懷和雷厲風行的作風一直沒有變。我常常把他們當成是當年駐紮在我家門口的那支舟橋部隊,很親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