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神一般的存在:好酒竹林七賢之——阮籍

竹林七賢如果排個座次, 阮籍是當之無愧的一哥, 嵇康則位在其後。

01

阮籍出生在一個牛逼的家族, 父親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

是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家。 阮籍的學問卻不是來自父親, 而是來自族兄兼知己的阮武, 看阮籍就知道, “學問淵博, 通達之士”的阮武也不是浪得虛名。 阮籍的哥哥阮熙做過武都太守, 而他的兒子就是與阮籍同為竹林七賢的阮鹹。

阮籍天賦秉異, 八歲就能寫文章。 少年時就好學不倦, 酷愛研習儒家的詩書——典型的“比你聰明的人, 還比你努力”。

同時, 阮籍不慕榮華富貴, 以道德高尚、樂天安貧的古代賢者為榜樣——這明顯是德才兼備啊。

阮籍在習文的同時還兼習武, 其在《詠懷詩》自稱:“少年學擊劍, 妙技過曲城”。 阮籍後來登廣武城, 觀楚、漢古戰場, 甩出了一句極其狂妄的話“時無英雄, 使豎子成名!”——如果豎子是指劉邦的話, 那麼在他心目中連項羽都算不得英雄。

阮籍82首五言組詩奠定了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他影響的後人包括:左思、陶淵明、鮑照、李白, 對了, 還有曹雪芹。 這顯然是項羽比不了的。

02

阮籍和嵇康, 作為竹林七賢的發起者, 兩個人有太多的共同點。 兩人的父親及其自身做過曹魏政權的官;都是幼年喪父;都是天生聰慧;都長得英俊帥氣;都是博覽群書、學識淵博;都是文采非凡、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都是崇尚儒學、同時對道家又有著深入了研究;都是性格狂傲、蔑視理法;都有非凡的音樂造詣;都死在了西元263年……

其實, 這諸多的共同之處掩蓋了他們的差異, 而正是這個“差異”, 導致了他們不同的命運和結局。

正始3年(242年), 當時的太尉蔣濟久聞阮籍的大名, 便派自己的助理王默去勸說阮籍出來做官。 阮籍婉言謝絕, 並寫了一篇《奏記》, 並親自送到洛陽。 他說自己才疏學淺, 難堪重任。

結果蔣濟給誤會了, 他覺得阮籍這是同意了啊, 《奏記》只不過是客套一下而已, 要不好幾百里地跑洛陽來幹嘛。 所以立刻派人去迎接。

誰知, 此時的阮籍送完信後已經回去了。 這下蔣濟火了:靠, 耍我呢!王默嚇壞了, 沒辦法就又給阮籍寫信勸他。 此時的阮籍也許是為王默著想, 也許是得不罪不起蔣濟, 總之最後是勉強就任。

像阮籍這樣的聰明人, 早就看出了時局的險惡。 當時, 曹爽、司馬懿二人明爭暗鬥(你們這麼做, 顧及過曹芳的感情嗎), 所以, 阮籍就職不久就告病辭了官。 這事如果擱在嵇康的身上, 不用想, 肯定又是一篇陰陽怪氣、冷嘲熱諷的《XX書》。

03

正始10年, 韜光養晦裝病的司馬懿突然發動了高平陵事變, 一舉將曹爽拿下, 獨霸朝綱, 然後拉攏同黨, 誅殺異己。 此時, 阮籍又不得已做了司馬氏的官。

後來, 阮籍對司馬昭說:讓我去做步兵校尉吧。 司馬昭立馬同意。

司馬昭想得明白:你能不為別人所用、不在外面壞我的名聲就行, 至於你能不能給我幹活……幹最好, 不幹也行。

而阮籍的盤算是:一、步兵校尉雖是武職, 但沒什麼兵權, 不會被司馬氏猜忌, 而且離皇遠, 比較閑在;二是、聽說在步兵營中有一大廚擅長釀酒, 而且步兵營中還有存著三百斛酒。 阮籍上任後立馬就瘋了, 他約上劉伶, 倆人直接喝了個一死方休。

即使這樣,像阮籍這種人還是不會讓人放心的。司馬氏的心腹鐘會(就是後來進讒言殺死嵇康的那位)、包括司馬昭本人,都多次試探阮籍對時局的看法,阮籍的回復很簡單:咱還是聊聊酒的鑒別方法吧,要不咱們聊聊人從哪兒來、又到哪裡去?總之是顧左右而言他。

後來,司馬昭為了拉攏阮籍,就想讓兒子司馬炎(後來的晉武帝)娶阮籍的閨女。對付這事,阮籍還是老一套:喝酒——每天酩酊大醉,竟然連續60天不醒人事。弄得司馬昭無沒脾氣:算了算了,隨他去吧。

即使這樣,阮籍最終還是碰到了過不去的坎兒。司馬昭既想當皇帝,又想立牌坊。所以程式是這樣的:首先是由當時的傀儡皇帝曹奐下詔加封司馬昭,然後司馬昭極力推辭,接著是公卿大臣上表“勸進”。這次阮籍醉酒的老套路沒能得逞,他的勸進表也成了他終生的污點。想想,也是沒辦法的事。

司馬氏篡魏後,對於曹魏的舊臣或拉攏,或誅殺。阮氏一家本是曹魏的舊臣,阮籍又是當時的大咖,自然處在了風口浪尖之上。稍不留意,被弄死是分分鐘的事,比如嵇康。

04

曾經有人當著他的面和司馬昭說:您是用孝治天下的,可是阮籍的母親剛死他就公然喝酒吃肉,這種人就應該流放,以正教化。好在司馬昭並未聽從,並且還替阮籍說了話。

象這種一句話殺人的事,實在是太多見了。曾經司馬昭還沒有下定決心要殺嵇康,旁邊的鐘會說了一句話:嵇康是條臥龍,對您來說全天下都不足慮,唯有嵇康!一句話讓司馬昭殺了嵇康。再前推幾十年,劉備一句話讓曹操殺了呂布。曹操捉住了呂布,愛惜他是人才,有意留下。這時旁邊的劉備對曹操說了一句話:您忘了丁建陽和董卓是怎麼死的了(呂布先後輔佐此二人,最終又殺了這二人)?

面對這種險惡的狀況,阮籍必須想辦法來自保。一是喝酒;二是裝傻充愣。這樣的事有很多。比如,人家有一家當兵的,家裡有個女兒又漂亮又有才,可惜的是還沒等出嫁就死了。阮籍和人家根本就不認識,就算這樣,阮籍還是跑過去,呼天搶地的痛哭一場,然後回家。

再有,阮籍的鄰居有一個很漂亮的少婦賣酒,他就經常去那兒喝酒,喝高了就挨著少婦躺下睡覺。人家老公一開始心裡非常嘀咕:靠,這是要鬧哪樣兒啊?後來仔細觀察了幾次,發現他竟然真的就是在睡覺吔!

05

不過,就喝酒而言,阮籍喝酒和劉伶完全不在一個層次。這並非是指酒量,而是境界。劉伶瘋瘋癲癲,喝酒純屬心無旁篤、發自肺腑、興高采烈的喝(或者說裝得更像、放得更開);而阮籍則是神神經經,滿腹心事、假裝豪放的喝,其實他只不過是在用酒來麻醉自己、壓抑內心的痛苦而已。

他的一件事可以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阮籍常常喝高了以後就駕著車狂奔,隨便往哪兒去都行。等到跑沒路了就痛哭一場,然後回家。陸游曾有一首詩說:“平生嗜酒不為味,聊欲醉中遺萬事”,放在這兒形容阮籍還是挺恰當的。

滿腹才華,卻鬱鬱不得志,甚至還要時時受到死亡的威脅,所以只好通過整日暴飲來掩藏自己。如此,命能久乎?

阮籍死於263年冬——在他寫了《勸進表》之後的一二個月,享年五十四歲。

神一般的存在:好酒竹林七賢之——山濤

神一般的存在:好酒竹林七賢之——嵇康

神一般的存在:好酒竹林七賢之——劉伶

即使這樣,像阮籍這種人還是不會讓人放心的。司馬氏的心腹鐘會(就是後來進讒言殺死嵇康的那位)、包括司馬昭本人,都多次試探阮籍對時局的看法,阮籍的回復很簡單:咱還是聊聊酒的鑒別方法吧,要不咱們聊聊人從哪兒來、又到哪裡去?總之是顧左右而言他。

後來,司馬昭為了拉攏阮籍,就想讓兒子司馬炎(後來的晉武帝)娶阮籍的閨女。對付這事,阮籍還是老一套:喝酒——每天酩酊大醉,竟然連續60天不醒人事。弄得司馬昭無沒脾氣:算了算了,隨他去吧。

即使這樣,阮籍最終還是碰到了過不去的坎兒。司馬昭既想當皇帝,又想立牌坊。所以程式是這樣的:首先是由當時的傀儡皇帝曹奐下詔加封司馬昭,然後司馬昭極力推辭,接著是公卿大臣上表“勸進”。這次阮籍醉酒的老套路沒能得逞,他的勸進表也成了他終生的污點。想想,也是沒辦法的事。

司馬氏篡魏後,對於曹魏的舊臣或拉攏,或誅殺。阮氏一家本是曹魏的舊臣,阮籍又是當時的大咖,自然處在了風口浪尖之上。稍不留意,被弄死是分分鐘的事,比如嵇康。

04

曾經有人當著他的面和司馬昭說:您是用孝治天下的,可是阮籍的母親剛死他就公然喝酒吃肉,這種人就應該流放,以正教化。好在司馬昭並未聽從,並且還替阮籍說了話。

象這種一句話殺人的事,實在是太多見了。曾經司馬昭還沒有下定決心要殺嵇康,旁邊的鐘會說了一句話:嵇康是條臥龍,對您來說全天下都不足慮,唯有嵇康!一句話讓司馬昭殺了嵇康。再前推幾十年,劉備一句話讓曹操殺了呂布。曹操捉住了呂布,愛惜他是人才,有意留下。這時旁邊的劉備對曹操說了一句話:您忘了丁建陽和董卓是怎麼死的了(呂布先後輔佐此二人,最終又殺了這二人)?

面對這種險惡的狀況,阮籍必須想辦法來自保。一是喝酒;二是裝傻充愣。這樣的事有很多。比如,人家有一家當兵的,家裡有個女兒又漂亮又有才,可惜的是還沒等出嫁就死了。阮籍和人家根本就不認識,就算這樣,阮籍還是跑過去,呼天搶地的痛哭一場,然後回家。

再有,阮籍的鄰居有一個很漂亮的少婦賣酒,他就經常去那兒喝酒,喝高了就挨著少婦躺下睡覺。人家老公一開始心裡非常嘀咕:靠,這是要鬧哪樣兒啊?後來仔細觀察了幾次,發現他竟然真的就是在睡覺吔!

05

不過,就喝酒而言,阮籍喝酒和劉伶完全不在一個層次。這並非是指酒量,而是境界。劉伶瘋瘋癲癲,喝酒純屬心無旁篤、發自肺腑、興高采烈的喝(或者說裝得更像、放得更開);而阮籍則是神神經經,滿腹心事、假裝豪放的喝,其實他只不過是在用酒來麻醉自己、壓抑內心的痛苦而已。

他的一件事可以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阮籍常常喝高了以後就駕著車狂奔,隨便往哪兒去都行。等到跑沒路了就痛哭一場,然後回家。陸游曾有一首詩說:“平生嗜酒不為味,聊欲醉中遺萬事”,放在這兒形容阮籍還是挺恰當的。

滿腹才華,卻鬱鬱不得志,甚至還要時時受到死亡的威脅,所以只好通過整日暴飲來掩藏自己。如此,命能久乎?

阮籍死於263年冬——在他寫了《勸進表》之後的一二個月,享年五十四歲。

神一般的存在:好酒竹林七賢之——山濤

神一般的存在:好酒竹林七賢之——嵇康

神一般的存在:好酒竹林七賢之——劉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