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些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地點,見證勝利者的倨傲和戰敗者的屈辱

1, 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是中國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標誌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國從此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英《南京條約》是在南京停靠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的。 靜海寺是議和地點。

2, 虎門

《虎門條約》是1843年10月8日清政府欽差大臣耆英與英國公使璞鼎查在廣東虎門簽訂的, 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

3, 澳門望廈村

望廈條約又稱《中美五口通商章程》, 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與美國在澳門的望廈村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也是清政府與美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4, 璦琿

黑龍江省的北方門戶, 璦琿是《中俄璦琿條約》的簽訂地。 《璦琿條約》, 又稱《璦琿城和約》, 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 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是中國近代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條約。

5, 滿洲里

《滿洲里界約》又稱《齊齊哈爾協議書》(俄文:Договор цицикар), 是清朝與沙皇俄國于1911年(宣統三年)12月20日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也是清政府簽訂的最後一個喪權的邊界條約。 中方代表是黑龍江巡撫周樹模, 俄方代表是菩提羅夫。

6, 神奈川

神奈川條約為1854年3月31日(嘉永7年3月3日 (舊曆))江戸幕府與美國所締結的和親條約, 日本通稱為《日米和親條約》(《日美和親條約》)。 簽約代表, 在日本方面全權代表為林複齋(大學校長)、美國方面全權代表為東印度艦隊司令長官馬休·佩里。 條約中主要規定日本必須開放下田與箱館這兩個港口與美國通商,並保證遇難的美國士兵得到安全保障。

7,日本馬關春帆樓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誌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原為3億,因李鴻章被襲改為兩億)。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開工廠。

8, 《辛丑合約》,亦稱《辛醜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清朝與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大日本帝國、俄羅斯帝國(沙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比利時王國、西班牙王國和尼德蘭王國(荷蘭)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醜年,故名辛丑合約。因條約簽訂日為陽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辛丑合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9,凡爾賽宮

《凡爾賽條約》或《凡爾賽和約》(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它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協約國和同盟國於1918年11月11日宣佈停火,經過巴黎和會長達6個月的談判後,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得到國際聯盟的承認後,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中國因巴黎和會對於中日青島問題無法解決,進而爆發全國反日的五四運動,沒有簽署凡爾賽條約,但與德國另簽訂和約。美國因其國會表決多數反對,也未簽凡爾賽條約。

10,華盛頓

《九國公約》,全稱《九國關於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國、英國、日本、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中國九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國際會議。公約的核心是肯定美國提出的在華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並賦予它國際協定的性質,限制了日本獨佔中國的野心。實質上是在美國佔優勢的基礎上,帝國主義列強建立的對中國的聯合統治。這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

11,布列斯特

布列斯特和約,全稱《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蘇俄政府與德國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簽訂的和約。它是蘇維埃俄國(以下簡稱蘇俄)同德意志帝國及其同盟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白俄羅斯共和國布列斯特)簽訂的條約。條約規定蘇俄割讓150平方公里的領土, 俄國付給德國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

12,慕尼克

1938年9月29~30日,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和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國慕尼克舉行的關於割讓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四國首腦會議,是英法綏靖政策的巔峰,極大的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快了二戰的爆發。

13,貢比涅森林

1940年6月22日,在法國小鎮貢比涅,法、德兩國簽署停戰協定。希特勒決定不在鎮上著名的城堡舉行簽字儀式。儀式是在一節火車車廂裡進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就是在這節車廂內,德國向協約國投降,希特勒認為德國曾在此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也必須讓法國人嘗到這個滋味。

條約中主要規定日本必須開放下田與箱館這兩個港口與美國通商,並保證遇難的美國士兵得到安全保障。

7,日本馬關春帆樓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誌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原為3億,因李鴻章被襲改為兩億)。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開工廠。

8, 《辛丑合約》,亦稱《辛醜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清朝與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大日本帝國、俄羅斯帝國(沙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比利時王國、西班牙王國和尼德蘭王國(荷蘭)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醜年,故名辛丑合約。因條約簽訂日為陽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辛丑合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9,凡爾賽宮

《凡爾賽條約》或《凡爾賽和約》(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它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協約國和同盟國於1918年11月11日宣佈停火,經過巴黎和會長達6個月的談判後,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得到國際聯盟的承認後,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中國因巴黎和會對於中日青島問題無法解決,進而爆發全國反日的五四運動,沒有簽署凡爾賽條約,但與德國另簽訂和約。美國因其國會表決多數反對,也未簽凡爾賽條約。

10,華盛頓

《九國公約》,全稱《九國關於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國、英國、日本、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中國九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國際會議。公約的核心是肯定美國提出的在華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並賦予它國際協定的性質,限制了日本獨佔中國的野心。實質上是在美國佔優勢的基礎上,帝國主義列強建立的對中國的聯合統治。這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

11,布列斯特

布列斯特和約,全稱《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蘇俄政府與德國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簽訂的和約。它是蘇維埃俄國(以下簡稱蘇俄)同德意志帝國及其同盟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白俄羅斯共和國布列斯特)簽訂的條約。條約規定蘇俄割讓150平方公里的領土, 俄國付給德國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

12,慕尼克

1938年9月29~30日,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和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國慕尼克舉行的關於割讓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四國首腦會議,是英法綏靖政策的巔峰,極大的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快了二戰的爆發。

13,貢比涅森林

1940年6月22日,在法國小鎮貢比涅,法、德兩國簽署停戰協定。希特勒決定不在鎮上著名的城堡舉行簽字儀式。儀式是在一節火車車廂裡進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就是在這節車廂內,德國向協約國投降,希特勒認為德國曾在此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也必須讓法國人嘗到這個滋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