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戴嶺:波動率是期權交易的重要核心

和訊期貨消息 豆粕期權上市在即, 【全力以赴】豆粕期權專題研討會將於2017年3月11日在杭州洲際酒店舉行, 會議由永安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主辦, 大連商品交易所支持。 和訊期貨將為您全程直播。 領望投資管理首席投資管戴玲以“國內外期權交易實戰及發展”為主題進行演講。


領望投資管理首席投資管 戴玲

戴玲在講話中說到, 理論上期權的本身是可以跟期貨或者跟標的同比之間無縫套利, 但在實際運用當中期權交易機會轉瞬即逝, 很難捕捉, 或者難以獲得比較充足的收益。 所以交易商品期權的時候, 其實更關鍵看後面的波動率對交易當中帶來哪些影響。

另外, 他也表示隨著商品期權的推出, 更多人才從海外回來也好, 國內自己有這方面的人才也好, 都會越來越多。 他希望未來交易所所能推出新的品種, 完善市場風險管理的工具, 這對投資者來說有很多益處。

以下為精彩文字實錄:

大家下午好。 我是領望投資首席投資官, 這一次跟大家做一些關於期權交易方面的分享, 雖然在商品期權上交易不是很多, 但是畢竟商品期權在國內沒有推出來, 但是總要出來。 從期權基本的角度分析期權大家交易當中遇到某一些問題, 或者從案例分析的角度講一些跟期貨不大一樣的故事。

首先大家在交易期權這件事最基本的學到知識期權的本身是可以跟期貨或者跟標的同比之間無縫兩套利, 這個可能在上市初期會有一些機會, 或者大家在教科書學到相關的知識, 在實際運用當中這種機會轉瞬即逝, 很難捕捉, 或者進行比較充足的收益。 但是反映一點期權和期貨的相關性或者變數可能在真實市場中比較精確,

這是由無縫套利來決定的。 所以交易期權的時候除了看到期貨這一塊, 其實更關鍵看後面的波動率對大家交易當中帶來一些影響, 波動率這些東西反應期權非線行的特徵, 當有一組期權之後可以獲得想要落有的期權交易可以達到, 只不過交易成本不一樣, 這個時候看大家非線性需求怎麼樣, 原本的套利套保大家的線性當中覆蓋掉, 實際當中每個人是非線性, 單邊對你有利, 另外一邊對你不利, 或者你希望把已有的庫存或者超級的工具。 即使50TF期權增加交易或者保險, 這一次期權農產品+保險概念之後提出來。

這裡面給大家畫兩條線, 這個資料沒有實際太大的意義,

可能在期權出來之後大家在期權交易的時候, 從行業軟體算出一個底盤波動率, 有一條比較複雜的曲線, 這個曲線有一些規律在裡面。 當然你會發現一些不規律的地方, 在這個點波動率是不是這麼大, 為什麼整個期權波動率不一樣, 相對來說反應期權更複雜的方面。 如果這個市場動的比較小, 可以想像期權波動率不是特別大, 當它真正波動非常大的時候, 中間對應路徑也會被放大, 這裡資料工具用的比較多, 實際當中交易的時候, 可以從多種維度進行交易, 比如說波動率曲線出來之後, 大家可以說做多或者做空整個波動率。 比如說我們看到這個波動率到年化40, 實際上我們認為波動率到年化20這個時候相對比較安全的做空,
反過來你認為波動率在更高的水準, 實際大家交易的水準偏低可以買入波動率來獲取一些超額收益的機會, 當市場波動比較大的時候收益還是挺大的。 這是波動率一個上下的交易。

這個時候還有斜率的交易, 這個更高級一點, 比如說市場認為大跌的概率比大漲的概率要高, 你認為大跌概率比大漲概率高很多, 這個時候可以做相對比較複雜的交易, 你反過來做可以做空低成交價的波動率, 然後同時對沖單邊風險, 等到市場回過頭認為這兩個其實概率沒有差別這麼大的時候, 可以從價格上博弈, 也就是說期權不是提前交易, 中間可以實現提前收益。

波動率還有微笑曲線, 比如維度風險的控制,或者維度風險比較大,要做保護,你如果認為中間風險更大,可以反過來做這個事情,體現在期權交易的時候,體現的維度不僅僅是線性單邊的交易,提供的是未來想像空間的交易。當你對這些波動率斜率或者說微笑曲線有一些比較精准的判斷之後,就可以帶整個波動率曲線不同到期日合約之間進行一些組合,然後獲取你精確想要的頭寸。

這個裡面給的圖還是圖紙的例子,過去美國30年的VIKS(音)的指數,其實波動率在有些情況下達到比較高的水準,有些情況下達到比較低的水準,是不是高的水準就做空就低,其實不是這樣,在組合的時候可以有時間成本或者獲取時間成本,同時你會對場所根據實際波動率跟隱含波動率進行比較。其實觀察的時候比較高的時候那時候做空不見得獲取收益,比較低的做多也未必獲取收益,這裡體現一個問題,波動率波動範圍可以很大,可以接近10的水準到接近100的水準,其實交易管理市場也是這樣,反映市場波動範圍在不同的時間段幅度可以差別很大,其實從行情來的時候大家覺得每天波動三五個點很正常的,當行情比較亂每天波動1%和2%是挺大的波幅,對波動率的判斷成為新的投資工具,不僅僅是對方向性的判斷,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從波動率角度出發進行交易。

還有一點資產價格,其實從教科書角度來說提出滿足幾個民眾然後等等定價,其實不是這樣,也就是因為這個現象導致整個波動率曲線不平整的,不是一個固定的波動率,其實我們即使對,這裡拿了滬深300過去差不多十年的資料也統計一下,如果拿一個最接近的正在分佈去算其實也是很難理合,很明顯監控後的現象,其實把商品的資料做了分析其實也有類似的結果,其實相比幾個來說,有些時候一動不動動的非常小,有些時候超出意外想像非常多,這個時候對場景進行詳細的分析,然後做一些判斷,而不是簡簡單單拿一個教科書式的模型進行交易,很有可能在兩頭都會遇到困擾。這是整個波動性交易對應交易維度比較複雜,只不過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可以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判斷,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風險管理,規定每個投資者以不動的角度來處理這個事情。從過去很多年以來一直交易波動率,對波動率風險管理還是有一些體會。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你做多或者做空,以做多為例,比如說波動率在16%,然後就認為每天波動1%是一個比較均衡的水準,如果做多,今天和到第二天一動不動會損失,但是如果說動了恰好1%,假設波動率沒變,你不虧也不賺。如果市場波動2%,你就賺了4倍CTA(音),付了1倍時間價值你的收益挺大的,今天預期兩倍情況下賺了三份錢,如果今天發生超額的事情,有一些行情發生比較大的產品變化波動可能更大,這時候你的收益是平方級別的變大,比如說在邁入期權的時候,大家的風險收益是非常不對稱,可能收入是固定的,風險是平方級別的變大,反過來可能收益最多,當然風險也會變得很大。這裡有保證金會限制你不會過多的持倉了。從理論上給一些參考。

實際上給一些事件上的案例給一些個人的親身經歷。從期限來說,對某一些事件的公告大家先關注一下,這個事情預期是怎樣的,然後超出這個預期大概會有怎樣的反應,可能要做一些事先的攻克,這個功課對波動範圍做一些估計,超出什麼樣的水準,有什麼樣的影響,未來的市場波動會持續變大還是持續變小,這個時候分析之後對隱含波動率進行新的評估來去得出自己的交易結論,基本上來講如果達到一致預期市場比較平緩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期貨市場往往會有超預期的事情,這些事情出現之後,可能是平方級別比單邊還要大,負責控制頭寸不恰當會帶來損失。

剛才講提前預知,有些事情不能提前預知,農產品大家想像比較多的是天氣問題,還有一些自然災害,不一定能提前完全預知,帶做金融產品的時候也會這樣,比如說金融危機,突然一些重大新聞,比如說股票有一些重大變動,這個事情還是一樣,你對這個事情法身之前可能沒有辦法去判斷,發生之後要及時做一些後續的處理,比如說這個事情影響到底多大,市場是不是反應過激還是說市場沒有充分反應,比如說這個事情影響很大,但是市場反應不是很充分,即使開始上漲,但是後面上漲空間還是很大,因為做空這一方損失要承擔,即使越貴也要買,做多賺一下∑或者付出的CTA(音)不是很貴。但是有的事情不是很強也不是很大,漸漸這個事情也會慢慢消退下去。

在這麼多年交易過程當中有一些例子,當時交易韓國市場估值期權的時候,朝鮮有時候不時做一些動作,更嚴重是核彈,這個時候當時韓國股票一下子跌了很多,但是對於市場來說,韓國人他們經受過比較多的習慣,覺得這個事是一天的事,所以當天指數變動很大,然後波動率漲了很多,看空的風險提高很高,也就是說剛才講的斜率變化很高,可能你做空靠著做空庫存之後,要平,庫存虛值那邊遠遠大於比較高的一塊。但是這個事情怎麼看,並不是非常大的行為,但是沒有控制住背後平倉,如果控制比較好,反而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取決於對這個事情的分析和判斷到底怎麼樣的,如果對這個事情不瞭解覺得這個事情很嚴重,然後跌的很多,這個時候高位再去買期權,期權一跌可能虧的也很多,還有一次交易印度市場,印度市場超出預期,哪一天大家認為經濟會非常好,實際未必這樣,當時那天預期過高,導致印度的估值都漲停了,漲了15%,原本大家預期2%到3%的波動,漲了15%,以3%計是原來五倍的規模,假如說做空每天不動賺1萬元,一下子要虧24萬元出去。這個損失非常大,舉一萬元非常小的數字,這個損失很難承擔,這個時候考慮期權大範圍風險預期非常重要,大家不能夠放縱尾部風險的暴露,然後做空很多,可能你交易生涯當中沒有遇到,覺得這個事情可以做,一旦遇到覺得是黑天鵝,覺得不怪我,就很意外,不應該發生的事情都發生,其實這種事每年都會有意外,每個市場都會有意外,長期以來就是這樣一輪一輪的淘汰不同的投資者。當時海外交易中國寒假放的比較久,春節一結束也會有很大的跳躍,這些有比較大的風險。

印象比較深刻是日本311地震,當時那天交易的時候,下午在收盤的時候,突然波動率拉升一下,因為地震的事情不會通知你,大家一看什麼事情,看了一下新聞裡面報出來說地震,地震是海裡地震,一開始沒事,但是海裡地震海嘯更大,海嘯把這個地面夷平,沒有經歷過海嘯,也沒有什麼樓島,海嘯來了,有T+1的夜盤,夜盤開的比較早,都及時都平掉,尤其把尾部風險給控制住了,因為這個東西不是你平時能見到的,這麼大的海嘯不是你平時能見到的,發生了把風險給控制住,那天是週五,當天晚上發現整個市場就不行了,像有些在東京的交易員他們那個地震的確很嚴重,然後躲在桌子底下然後鍵盤在上面做空指數。然後跟我們說今天他們要提前下班,夜盤不能做的。海嘯來了之後把核電站給搞壞了,整個油電洩露,這個事情是很大的污染,波動率從下午20多到週一翻一番,前面做空死的很難看,可能撐一兩天到週二週三就死了,這個事情絕對是這樣,但是黑天鵝在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解決就是可控,但是猶豫遲疑,後面的波動率不知道在哪裡,整個區縣套利關係都非常好,所以這種事大家在交易的時候已經變的,在週一週末不再看市場怎麼樣,市場預期判斷怎麼樣,判斷不出來,就是看核電站的新聞,如果一冒煙交易就漲。大概這麼一個星期,終於這個事情大家緩過來,在這一個星期活不下來就死了,當然我們做的不錯,還賺了一點錢。但這個事情給大家的想法就是說可能那一年包括那一段時間指數沒有跌太多,你長期持有,但是非線性的風險,你的收益和風險放大是平方級別可能帶來的後果是南翼想像的。

還有是交易金融危機的時候,當然這個也是有比較多的案例,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是市場比較平靜,大家認為所有事情比較合理,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市場漲的很厲害,波動沒有那麼巨大,套利機會比較多,危機之後整個市場比較緩慢慢慢的下來,其實這個事在中國來看也是有這樣的現象,比如說2015年的時候,2015年中國的股指一開始大家一路看好,等到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當然不叫金融危機叫股災,異常不懂,市場跌的非常快,漲跌幅度非常大,很多交易沒法做,這個事情大概花了一個多月才平復下來,不會是一天就好也不會說好不了,但是這個時間怎麼控制怎麼交易,那個時候50的波動率差不多到100,現在差不多到10,整個市場發生巨大的變化,到2016年是壟斷,壟斷那個時候期權不能交易,如果股票不能交易,期貨不能交易,風險投資今天投和昨天投是差不多,期權不能交易,交易完全不一樣,可能靜態交易好一點,動態交易敞口變化可能超過風控範圍,這個時候剛才講國內的情況,現在來說證監會維穩,市場非常平淡,波動非常小,商品期權推出,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交易品種有更好的交易機會裡去做投資標的。

交易這麼的年,跟各個市場的比較,覺得整體來說每個國家每個市場不同參與者不同的性質,比如最早交易韓國的時候,韓國市場是散戶市場為主,日本市場以專業機構為主,印度也是散戶為主,相對比較封閉的市場,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性格地裡面,看交易起來的感覺不一樣,比如以散戶為主的市場趨勢比較大,但是價格調整流動性比較好,價格調整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快,專業機構為主像日本市場,一旦發生什麼事情,價格瞬間調整到位,但是像中國市場杭州市場,包括臺灣市場香港市場每天動來動去,相對來說動的結構多一點,價格調整也不會特別的順,當然意外的時候在壟斷的時候瞬間就10%5%不會停。各個市場基本上是參與者,一般是四類:一個普通散戶投資者,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在期權散戶投資者當中平均來說散戶是以博彩的事情多一點,散戶收益不會特別高,但是他們以小博大去做這個事情。第二個買方機構,比如說像我們這樣專門去做這方面的交易,這種機構一般來說交易量會大一點,然後對這些波動率對這些波動範圍做比較細的研究。第三個風險管理機構,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控制,比如說貿易商,比如說持有一些現貨的頭寸或者需要做一些風險管理它的風險需求是不對稱需求的情況下,利用需求來增加收益控制單邊風險,而不是把風險給全部對沖掉。第四是做市商。做市商就是提供市場流動性,不大會有單邊頭寸,因為期權本身的定價希望維持一個合理的水準,給市場一個比較好的流動性參與。

中國的市場現在來說期權的散戶相對不多,買方機構也有限,市場控制比較小,可能大家想先把市場從無到有,然後再去逐步發展。

簡單比較一下商品,想像一下商品期權推出和展望,商品期權推出之後,從合約上來說跟50不大一樣,50標的一天現貨,這個從交割來說比較麻煩,有時候交割看漲期權,交割完之後拿回來一對50F,用這麼多錢買50F,一下子資格變高,拿了50F資格之後中間把它賣掉,所以中間還有一次交易。無論怎樣都要做一次50F交易。而商品期權以期貨為標的,總體來說資金占比有很大的變化。

第二50F行權交易,你只能到到期日行權,這個好處定價來說比較簡單,行權時間集中,商品行權是美式行權,一般來說提前行權的概率不大。還有波動範圍,剛才說權益日的標的,波動範圍比較大,有些時候波動100%的範圍,每天波動8%到7%很正常,每天波動1%很困難,商品期權波動範圍的變化沒有像股指這麼大,可能總體來說在20%到30%的波動範圍之間,可能帶具體危機的時候,但是相對股指而言,不是這麼扭曲。對市場發展,之前只有50F有行權,而且50F本身普通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持倉不是以50為主,波動效果和使用價值是有限,漸漸隨著市場的發展,整個50F整個生態變得比較活躍,用期權大型,用期權淘寶,或者用期權對沖等等這些行為逐漸的流行,整個生態圈也逐漸,但是還是這個市場比較小,每天成交量,包括相關人才包括風險控制管理,包括機構對於整個期權的風險控制不是特別的理解,尤其是快到期的時候,這些從吸納資本的情況下差別不大。

舉個例子,比如現在有∑頭寸,但是還有2分鐘就到期,你覺得這個不大嗎,因為兩分鐘之後有點慢,還有告訴你說明天才能到期,今天晚上有什麼事,這個就很大,中間隨著到期時間隨著結構有很多不是簡單的看吸納資本,所以市場隨著商品期權的推出,更多從海外回來也好國內自己也好這方面的人才越來越多,商品期權也是一樣,未來也會有很多風險管理工具,他們需求風險是不對稱的,當然50F的推出包括現在商品期權的推出,希望未來交易所推出新的,整個完善市場的一些風險管理的工具,也對投資者來說有很多益處。

比如維度風險的控制,或者維度風險比較大,要做保護,你如果認為中間風險更大,可以反過來做這個事情,體現在期權交易的時候,體現的維度不僅僅是線性單邊的交易,提供的是未來想像空間的交易。當你對這些波動率斜率或者說微笑曲線有一些比較精准的判斷之後,就可以帶整個波動率曲線不同到期日合約之間進行一些組合,然後獲取你精確想要的頭寸。

這個裡面給的圖還是圖紙的例子,過去美國30年的VIKS(音)的指數,其實波動率在有些情況下達到比較高的水準,有些情況下達到比較低的水準,是不是高的水準就做空就低,其實不是這樣,在組合的時候可以有時間成本或者獲取時間成本,同時你會對場所根據實際波動率跟隱含波動率進行比較。其實觀察的時候比較高的時候那時候做空不見得獲取收益,比較低的做多也未必獲取收益,這裡體現一個問題,波動率波動範圍可以很大,可以接近10的水準到接近100的水準,其實交易管理市場也是這樣,反映市場波動範圍在不同的時間段幅度可以差別很大,其實從行情來的時候大家覺得每天波動三五個點很正常的,當行情比較亂每天波動1%和2%是挺大的波幅,對波動率的判斷成為新的投資工具,不僅僅是對方向性的判斷,所以這個時候可以從波動率角度出發進行交易。

還有一點資產價格,其實從教科書角度來說提出滿足幾個民眾然後等等定價,其實不是這樣,也就是因為這個現象導致整個波動率曲線不平整的,不是一個固定的波動率,其實我們即使對,這裡拿了滬深300過去差不多十年的資料也統計一下,如果拿一個最接近的正在分佈去算其實也是很難理合,很明顯監控後的現象,其實把商品的資料做了分析其實也有類似的結果,其實相比幾個來說,有些時候一動不動動的非常小,有些時候超出意外想像非常多,這個時候對場景進行詳細的分析,然後做一些判斷,而不是簡簡單單拿一個教科書式的模型進行交易,很有可能在兩頭都會遇到困擾。這是整個波動性交易對應交易維度比較複雜,只不過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可以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判斷,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風險管理,規定每個投資者以不動的角度來處理這個事情。從過去很多年以來一直交易波動率,對波動率風險管理還是有一些體會。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你做多或者做空,以做多為例,比如說波動率在16%,然後就認為每天波動1%是一個比較均衡的水準,如果做多,今天和到第二天一動不動會損失,但是如果說動了恰好1%,假設波動率沒變,你不虧也不賺。如果市場波動2%,你就賺了4倍CTA(音),付了1倍時間價值你的收益挺大的,今天預期兩倍情況下賺了三份錢,如果今天發生超額的事情,有一些行情發生比較大的產品變化波動可能更大,這時候你的收益是平方級別的變大,比如說在邁入期權的時候,大家的風險收益是非常不對稱,可能收入是固定的,風險是平方級別的變大,反過來可能收益最多,當然風險也會變得很大。這裡有保證金會限制你不會過多的持倉了。從理論上給一些參考。

實際上給一些事件上的案例給一些個人的親身經歷。從期限來說,對某一些事件的公告大家先關注一下,這個事情預期是怎樣的,然後超出這個預期大概會有怎樣的反應,可能要做一些事先的攻克,這個功課對波動範圍做一些估計,超出什麼樣的水準,有什麼樣的影響,未來的市場波動會持續變大還是持續變小,這個時候分析之後對隱含波動率進行新的評估來去得出自己的交易結論,基本上來講如果達到一致預期市場比較平緩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期貨市場往往會有超預期的事情,這些事情出現之後,可能是平方級別比單邊還要大,負責控制頭寸不恰當會帶來損失。

剛才講提前預知,有些事情不能提前預知,農產品大家想像比較多的是天氣問題,還有一些自然災害,不一定能提前完全預知,帶做金融產品的時候也會這樣,比如說金融危機,突然一些重大新聞,比如說股票有一些重大變動,這個事情還是一樣,你對這個事情法身之前可能沒有辦法去判斷,發生之後要及時做一些後續的處理,比如說這個事情影響到底多大,市場是不是反應過激還是說市場沒有充分反應,比如說這個事情影響很大,但是市場反應不是很充分,即使開始上漲,但是後面上漲空間還是很大,因為做空這一方損失要承擔,即使越貴也要買,做多賺一下∑或者付出的CTA(音)不是很貴。但是有的事情不是很強也不是很大,漸漸這個事情也會慢慢消退下去。

在這麼多年交易過程當中有一些例子,當時交易韓國市場估值期權的時候,朝鮮有時候不時做一些動作,更嚴重是核彈,這個時候當時韓國股票一下子跌了很多,但是對於市場來說,韓國人他們經受過比較多的習慣,覺得這個事是一天的事,所以當天指數變動很大,然後波動率漲了很多,看空的風險提高很高,也就是說剛才講的斜率變化很高,可能你做空靠著做空庫存之後,要平,庫存虛值那邊遠遠大於比較高的一塊。但是這個事情怎麼看,並不是非常大的行為,但是沒有控制住背後平倉,如果控制比較好,反而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取決於對這個事情的分析和判斷到底怎麼樣的,如果對這個事情不瞭解覺得這個事情很嚴重,然後跌的很多,這個時候高位再去買期權,期權一跌可能虧的也很多,還有一次交易印度市場,印度市場超出預期,哪一天大家認為經濟會非常好,實際未必這樣,當時那天預期過高,導致印度的估值都漲停了,漲了15%,原本大家預期2%到3%的波動,漲了15%,以3%計是原來五倍的規模,假如說做空每天不動賺1萬元,一下子要虧24萬元出去。這個損失非常大,舉一萬元非常小的數字,這個損失很難承擔,這個時候考慮期權大範圍風險預期非常重要,大家不能夠放縱尾部風險的暴露,然後做空很多,可能你交易生涯當中沒有遇到,覺得這個事情可以做,一旦遇到覺得是黑天鵝,覺得不怪我,就很意外,不應該發生的事情都發生,其實這種事每年都會有意外,每個市場都會有意外,長期以來就是這樣一輪一輪的淘汰不同的投資者。當時海外交易中國寒假放的比較久,春節一結束也會有很大的跳躍,這些有比較大的風險。

印象比較深刻是日本311地震,當時那天交易的時候,下午在收盤的時候,突然波動率拉升一下,因為地震的事情不會通知你,大家一看什麼事情,看了一下新聞裡面報出來說地震,地震是海裡地震,一開始沒事,但是海裡地震海嘯更大,海嘯把這個地面夷平,沒有經歷過海嘯,也沒有什麼樓島,海嘯來了,有T+1的夜盤,夜盤開的比較早,都及時都平掉,尤其把尾部風險給控制住了,因為這個東西不是你平時能見到的,這麼大的海嘯不是你平時能見到的,發生了把風險給控制住,那天是週五,當天晚上發現整個市場就不行了,像有些在東京的交易員他們那個地震的確很嚴重,然後躲在桌子底下然後鍵盤在上面做空指數。然後跟我們說今天他們要提前下班,夜盤不能做的。海嘯來了之後把核電站給搞壞了,整個油電洩露,這個事情是很大的污染,波動率從下午20多到週一翻一番,前面做空死的很難看,可能撐一兩天到週二週三就死了,這個事情絕對是這樣,但是黑天鵝在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解決就是可控,但是猶豫遲疑,後面的波動率不知道在哪裡,整個區縣套利關係都非常好,所以這種事大家在交易的時候已經變的,在週一週末不再看市場怎麼樣,市場預期判斷怎麼樣,判斷不出來,就是看核電站的新聞,如果一冒煙交易就漲。大概這麼一個星期,終於這個事情大家緩過來,在這一個星期活不下來就死了,當然我們做的不錯,還賺了一點錢。但這個事情給大家的想法就是說可能那一年包括那一段時間指數沒有跌太多,你長期持有,但是非線性的風險,你的收益和風險放大是平方級別可能帶來的後果是南翼想像的。

還有是交易金融危機的時候,當然這個也是有比較多的案例,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是市場比較平靜,大家認為所有事情比較合理,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市場漲的很厲害,波動沒有那麼巨大,套利機會比較多,危機之後整個市場比較緩慢慢慢的下來,其實這個事在中國來看也是有這樣的現象,比如說2015年的時候,2015年中國的股指一開始大家一路看好,等到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當然不叫金融危機叫股災,異常不懂,市場跌的非常快,漲跌幅度非常大,很多交易沒法做,這個事情大概花了一個多月才平復下來,不會是一天就好也不會說好不了,但是這個時間怎麼控制怎麼交易,那個時候50的波動率差不多到100,現在差不多到10,整個市場發生巨大的變化,到2016年是壟斷,壟斷那個時候期權不能交易,如果股票不能交易,期貨不能交易,風險投資今天投和昨天投是差不多,期權不能交易,交易完全不一樣,可能靜態交易好一點,動態交易敞口變化可能超過風控範圍,這個時候剛才講國內的情況,現在來說證監會維穩,市場非常平淡,波動非常小,商品期權推出,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交易品種有更好的交易機會裡去做投資標的。

交易這麼的年,跟各個市場的比較,覺得整體來說每個國家每個市場不同參與者不同的性質,比如最早交易韓國的時候,韓國市場是散戶市場為主,日本市場以專業機構為主,印度也是散戶為主,相對比較封閉的市場,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性格地裡面,看交易起來的感覺不一樣,比如以散戶為主的市場趨勢比較大,但是價格調整流動性比較好,價格調整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快,專業機構為主像日本市場,一旦發生什麼事情,價格瞬間調整到位,但是像中國市場杭州市場,包括臺灣市場香港市場每天動來動去,相對來說動的結構多一點,價格調整也不會特別的順,當然意外的時候在壟斷的時候瞬間就10%5%不會停。各個市場基本上是參與者,一般是四類:一個普通散戶投資者,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在期權散戶投資者當中平均來說散戶是以博彩的事情多一點,散戶收益不會特別高,但是他們以小博大去做這個事情。第二個買方機構,比如說像我們這樣專門去做這方面的交易,這種機構一般來說交易量會大一點,然後對這些波動率對這些波動範圍做比較細的研究。第三個風險管理機構,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控制,比如說貿易商,比如說持有一些現貨的頭寸或者需要做一些風險管理它的風險需求是不對稱需求的情況下,利用需求來增加收益控制單邊風險,而不是把風險給全部對沖掉。第四是做市商。做市商就是提供市場流動性,不大會有單邊頭寸,因為期權本身的定價希望維持一個合理的水準,給市場一個比較好的流動性參與。

中國的市場現在來說期權的散戶相對不多,買方機構也有限,市場控制比較小,可能大家想先把市場從無到有,然後再去逐步發展。

簡單比較一下商品,想像一下商品期權推出和展望,商品期權推出之後,從合約上來說跟50不大一樣,50標的一天現貨,這個從交割來說比較麻煩,有時候交割看漲期權,交割完之後拿回來一對50F,用這麼多錢買50F,一下子資格變高,拿了50F資格之後中間把它賣掉,所以中間還有一次交易。無論怎樣都要做一次50F交易。而商品期權以期貨為標的,總體來說資金占比有很大的變化。

第二50F行權交易,你只能到到期日行權,這個好處定價來說比較簡單,行權時間集中,商品行權是美式行權,一般來說提前行權的概率不大。還有波動範圍,剛才說權益日的標的,波動範圍比較大,有些時候波動100%的範圍,每天波動8%到7%很正常,每天波動1%很困難,商品期權波動範圍的變化沒有像股指這麼大,可能總體來說在20%到30%的波動範圍之間,可能帶具體危機的時候,但是相對股指而言,不是這麼扭曲。對市場發展,之前只有50F有行權,而且50F本身普通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持倉不是以50為主,波動效果和使用價值是有限,漸漸隨著市場的發展,整個50F整個生態變得比較活躍,用期權大型,用期權淘寶,或者用期權對沖等等這些行為逐漸的流行,整個生態圈也逐漸,但是還是這個市場比較小,每天成交量,包括相關人才包括風險控制管理,包括機構對於整個期權的風險控制不是特別的理解,尤其是快到期的時候,這些從吸納資本的情況下差別不大。

舉個例子,比如現在有∑頭寸,但是還有2分鐘就到期,你覺得這個不大嗎,因為兩分鐘之後有點慢,還有告訴你說明天才能到期,今天晚上有什麼事,這個就很大,中間隨著到期時間隨著結構有很多不是簡單的看吸納資本,所以市場隨著商品期權的推出,更多從海外回來也好國內自己也好這方面的人才越來越多,商品期權也是一樣,未來也會有很多風險管理工具,他們需求風險是不對稱的,當然50F的推出包括現在商品期權的推出,希望未來交易所推出新的,整個完善市場的一些風險管理的工具,也對投資者來說有很多益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