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君威定低了,長安CS55定高了?新車指導價有何門道

最近有兩款新車上市, 一是別克品牌的君威, 二是長安旗下的CS55。 兩者不在同一價格區間, 也不是競爭關係。 但毫無疑問, 這兩款車都是“熱度車型”, 我也曾對它們進行過價格預測, 但略微遺憾的是, 均有出入。

君威的官方指導價估高了, 長安CS55又估低了。

為什麼呢?

其實, 這一高一低, 反而讓我思考了很多。

別克君威

1、君威發起了一輪低價絞殺?

君威九年終換代, 這個時間長度中, 邁騰已經“換兩代”了。 在這件事情上, 別克的動作是有些遲緩的。 背後也許有中外雙方的利益博弈, 這一點就不過多揣測了。 但君威“緩緩歸矣”, 九年前和九年後的市場環境已經大不相同了。

首先, 合資品牌中型車市場已經“擠”進來太多的競品, 同價位SUV的持續熱銷也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 現實點來說, 邁騰換代之後牢牢把握住了“銷量王”的地位, 之後還有十代雅閣、八代凱美瑞“咄咄逼人”。

君威要在勁敵面前搶市場, 除了升級配置, 另一個手段就是價格絞殺了。

別克君威

其實想想, 君威起售價(17.58萬元)不過比老款起售價(17.89萬元)降價了3100元, 半個iPhone的價格, 但合資品牌中型車的終端價格又有誰能夠堅挺呢?

如果簡單參考汽車之家的經銷商報價,

邁騰普遍降價2萬元, 實際起售價已經降到了16.69萬元。 同屬通用系的雪佛蘭邁銳寶XL, 紙面上的官方指導價是17.99萬元起, 這也是我之前認為君威起售價將會高於18萬的參考依據之一(君威要成名, 但也要考慮邁銳寶XL的生存環境吧)。 然而, 邁銳寶XL終端價格已經下降了4-5萬元, 官方指導價也許真的只是“指導”而已吧。

也就是說, 君威聲稱的“重塑中型車價格體系”是成立的。 在市場的教育下, 原有的“高價位”在崩塌, 說白了, 合資品牌中型車只有降價才能走量, 原來的價格體系(18.99萬起)只是一塊遮羞布。

別克君威

沉寂多年的君威, 小心思頗多地公開了這個人所共知的價格秘密, 並像帶頭大哥一樣, 重新畫了一條價格線。 好了, 以後就照這個來, 免得上市不久就瘋狂降價。

紙面上的降價, 是可以歌頌的狂歡, 但消費者是要拿鈔票投票的, 他們面對的, 是更加現實的終端價格。 選擇那麼多, 我要好好挑一挑。

長安CS55

2、長安CS55價格定高了嗎?

相比之下, 長安CS55有些“實誠”了。

原本我認為, 長安CS55的定價是沒有選擇餘地的, 所以我用了“綁架”這個詞。 從命名的規則上, 我們很清楚地明白, 長安CS55介於CS35和CS75之間。 很自然, 我們也會認為, CS55的起售價應該定於以上兩款車型的起售價之間。 (CS35起售價6.89萬元, CS75起售價則為7.98萬元)

然而, 然而, 然而

剛剛上市的長安CS55直接從8.39萬元起售, 這就很“難看”了, CS55居然比CS75賣得貴?但其實,長安是有點直白了。

長安CS55

我之前曾分析過,長安CS55的主戰場是CS35和CS75空出來的8-10萬價格區間帶。CS75還是希望主銷10萬以上的車型,而CS35就去爭奪8萬以下的小型SUV市場了。所以,CS75那一款官售7.98萬元的“丐中丐”車型,完全為了拉低售價,在面子上好看些。

戲劇性地,7.98萬的“虛空價格”提前給長安CS55埋了一顆雷。要麼,長安CS55擺個僵硬的pose,用一款“最低價”車型博眼球;要麼,長安CS55就那麼耿直,自己給自己出一道“左右互搏”的難題,雖然,它真正想賣的,就是8萬以上的車型。

這個問題,講到底,是媒介宣傳的話題點。擱到消費者頭上,我管你起售價怎麼個矛盾法呢,我關心的是,我看重的那一款車型有沒有終端優惠,落地有沒有超我預算。如果價格實在重合了,我該選擇大一號的老75,還是剛上市的新55,僅此而已。

長安CS55

3、指導價只是一面之詞嗎?

激進點說,指導價格有時候就等於一張廢紙,上市之後火速降價的“大有車在”,長盛不衰加價至今的“也有例子”。消費者真正關心的,是最近那家4S店的終端價格,以及上牌、保險之後的落地價格。我的購車預算擺在那裡了,也請你把價格擺在檯面上和我談。

但無論如何,指導價是務須存在的,而且滿是學問,拿來同級對比,這就是一把傷人或傷己的利器。起碼,我們可以知道降價降了多少幅度,加價又加了幾分之幾。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執著於資料的話。

CS55居然比CS75賣得貴?但其實,長安是有點直白了。

長安CS55

我之前曾分析過,長安CS55的主戰場是CS35和CS75空出來的8-10萬價格區間帶。CS75還是希望主銷10萬以上的車型,而CS35就去爭奪8萬以下的小型SUV市場了。所以,CS75那一款官售7.98萬元的“丐中丐”車型,完全為了拉低售價,在面子上好看些。

戲劇性地,7.98萬的“虛空價格”提前給長安CS55埋了一顆雷。要麼,長安CS55擺個僵硬的pose,用一款“最低價”車型博眼球;要麼,長安CS55就那麼耿直,自己給自己出一道“左右互搏”的難題,雖然,它真正想賣的,就是8萬以上的車型。

這個問題,講到底,是媒介宣傳的話題點。擱到消費者頭上,我管你起售價怎麼個矛盾法呢,我關心的是,我看重的那一款車型有沒有終端優惠,落地有沒有超我預算。如果價格實在重合了,我該選擇大一號的老75,還是剛上市的新55,僅此而已。

長安CS55

3、指導價只是一面之詞嗎?

激進點說,指導價格有時候就等於一張廢紙,上市之後火速降價的“大有車在”,長盛不衰加價至今的“也有例子”。消費者真正關心的,是最近那家4S店的終端價格,以及上牌、保險之後的落地價格。我的購車預算擺在那裡了,也請你把價格擺在檯面上和我談。

但無論如何,指導價是務須存在的,而且滿是學問,拿來同級對比,這就是一把傷人或傷己的利器。起碼,我們可以知道降價降了多少幅度,加價又加了幾分之幾。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執著於資料的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