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忽必烈為什麼一直不殺南宋宰相文天祥

西元1278年, 文天祥於五坡嶺兵敗被俘, 寧死不降, 到了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 在柴市從容就義。 那麼就是說文天祥被關押在元朝監獄裡有三年之久, 忽必烈為什麼不殺他呢?

忽必烈一直沒有殺文天祥, 原因有二:

一.是佩服他忠於所事, 希望通過對待文天祥的態度, 給臣下立一個好榜樣。

二.是愛惜其才。 忽必烈在與阿裡不哥爭奪汗位獲勝的一個重要原因, 是因為身邊有一個龐大的漢人幕僚集團。 元朝建立後, 他十分注意搜羅漢地人才。 文天祥是宋朝的狀元宰相, 自然是重點爭取對象。

忽必烈

到至元十九年(1282)初, 忽必烈對於殺不殺文天祥仍猶豫不決, 然而接下去的幾件事, 則促使他下了決心。

據鄧光薦《文丞相傳》記載:至元十九年春, 福建有一名懂得星象的僧人, 向元廷進言說:十一月, 土星冒犯帝座星, 懷疑國家將有變亂。 另外, 中山府有個叫薛寶住的人,

聲稱是宋室幼主, 聚集了數千人, 說是要來取文丞相。

不久, 元廷又截獲了一封秘密書櫝, 稱:“兩衛軍盡足辦事, 丞相可以無慮”, 又說:“先焚城上葦子, 城外舉火為應。 ”元朝大臣們認為, 書櫝中所謂的“丞相”有可能是文天祥。 這件事導致京師戒嚴, 元朝將瀛國公趙㬎等趙氏宗族遷往了上都。

十二月初七日, 司天臺上奏:“三台(星官名)拆。 ”這又似乎印證了“土星犯帝座”的讖語。

這些事件, 雖然與一直關在獄中的文天祥並無聯繫, 但是元廷中主張殺文天祥的大臣, 卻將這些事或多或少地往文天祥身上牽扯。 儘管如此, 這些事件雖然可能造成忽必烈的精神緊張, 卻不足以讓他匆忙決定殺害文天祥。

文天祥和忽必烈

就在至元十九年春, 元朝爆發了立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政治危機——阿合馬被刺。 阿合馬是中亞色目人, 通過察必皇后的父親, 取得了忽必烈的信任。 中統三年(1262)領中書左右郎、兼諸路都轉運使。 其後20年間, 歷任中書平章政事、制國用使、平章尚書省事等職, 權重一時。 他為人貪婪驕橫,

朝中蒙漢官員多次彈劾他, 都遭到打擊報復。

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 忽必烈前往上都避暑, 阿合馬留守大都。 益都人王著與高和尚等密謀舉事, 參與者有數千人之多。 十七日, 他們一部分前往控制居庸關, 另一部分則竊用皇太子真金的儀仗, 謊稱太子回京做佛事, 潛入大都。 這天深夜, 王著一行來到東宮南門, 矯傳太子詔令, 讓阿合馬出迎。 阿合馬慌忙出見, 王著用袖藏的銅錘將他擊斃。 宿衛趕到, 王著、高和尚都被抓獲。

獄中的文天祥

忽必烈在上都接到消息, 大驚失色, 即命親信大臣馳返大都, 平息暴亂。 阿合馬被刺案實質上是元廷中儒臣派漢人官僚, 與理財派的色目人集團之間矛盾的一次總爆發, 這次事件在元朝高層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忽必烈認為, 小股的草民流寇舉事並不可怕, 而漢人官僚集團中隱藏的不滿情緒卻很危險。 事後, 忽必烈只將明顯涉嫌的樞密副使張易處以極刑, 對其他受牽連的人則網開一面;同時將阿合馬開棺戮屍, 以緩和漢人官僚的情緒。 另外,忽必烈開始重用和禮霍孫等儒臣派,盡力消除元廷中民族矛盾的隱患。

文天祥

此時,“土星犯帝座”的讖語和薛寶住的舉事,必然觸動忽必烈最敏感的神經,加上元廷中某些大臣的捕風捉影與推波助瀾,忽必烈於是作出了將趙氏宗族遷往上都,以及儘快處置文天祥的決心。

另外,忽必烈開始重用和禮霍孫等儒臣派,盡力消除元廷中民族矛盾的隱患。

文天祥

此時,“土星犯帝座”的讖語和薛寶住的舉事,必然觸動忽必烈最敏感的神經,加上元廷中某些大臣的捕風捉影與推波助瀾,忽必烈於是作出了將趙氏宗族遷往上都,以及儘快處置文天祥的決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