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她,一手絕活,慈禧打破千年之例,為其夫婦賜名,義大利皇后贊其世界第一美術家,狀元張謇對其心生愛慕之情

說起中國的刺繡, 不得不提一個人, 此人雖不為現在人所熟知, 但在刺繡界卻被稱為一代繡聖。 此人就是在1911年為中國刺繡在世界獲大獎的第一人——繡聖沈壽(原名沈雲芝)。 說起沈壽這個名字, 也有一段傳奇。

1904年, 此時正值慈禧老佛爺的70壽辰, 當時以刺繡名聞鄉里的沈雲芝為慈禧繡了《八仙上壽圖》等八幅繡品進獻。 想想貴為一代女皇的慈禧老佛爺什麼繡品沒見過, 但當她看到沈雲芝的繡品, 當時就被驚到了, 不覺贊為絕世神品, 立即下懿旨嘉獎。 並賜禦書“福”“壽”二字, 為其夫婦賜名, 沈雲芝更名為沈壽,

其丈夫余覺更名為餘福。

慈禧太后

這一舉動不覺傳為千年佳話, 同時也是慈禧打破千年之例為一對民間夫婦同時賜字, 賜名。 光這一榮耀就可以向別人炫耀一輩子。 然而, 沈壽的這一次驚豔還只是一個開始。 1907年, 清廷按慈禧諭旨設立女子繡工科,

沈壽理所當然的被任命為總教習, 這使她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廷繡品女官。

1911年, 義大利的都靈博覽會開幕, 沈壽以繡品《義大利皇后愛麗娜像》, 輕而易舉地一舉奪魁, , 獲“世界至大榮譽最高級卓越獎”, 同時也成為中國刺繡在世界獲大獎的第一人。 義大利皇后也像慈禧一樣對沈壽的作品那是愛不釋手, 並親自致函慈禧, 讚譽沈壽為“世界第一美術家”, 頒贈鑲有皇家徽章的鑽石金表一塊, 還酬謝了2萬元意幣。 從此, 沈壽之名可謂享譽海外, 她所創“模擬繡”開創了刺繡藝術的一代新風, 同時把也我國的傳統刺繡推向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義大利皇后愛麗娜像》

1921年, 隨著清王朝的結束, 沈壽也走出了宮廷, 但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絕活。 1914年, 崇拜沈壽已久的狀元實業家張謇邀請沈壽赴南通任女工傳習所所長。 當年沈壽雖已四十歲, 半老徐娘, 但貌美膚白, 風韻猶存, 就是見多識廣的大狀元張謇, 一見到也是對她心生愛慕, 垂涎三尺, 欲罷不能。 但張謇克制住了, 想到還是以實業報國為重,

沈壽更是專心研究她的絕活。

沈壽的《耶穌像》

1915年, 美國三藩市舉辦巴拿馬博覽會, 總共31個國家參加, 200多萬展品, 然而, 沈壽親手繡的《耶穌像》在200多萬展品中脫穎而出, 獲得金獎。 就是她教出的南通女工, 也憑藉《牧馬圖》《肖像》繡品, 分別獲得銀獎和青銅獎。

一時間, 沈壽的大名又一次享譽海內外。 傳習所師生規模也一度達到200人以上。 沈壽也成了將西方繪畫藝術融入東方繡藝的第一人。 世人讚譽其:“能惰象物之真, 能辯陰陽之妙”, 清末著名學者俞樾更是把她稱為“針神”。

沈壽

沈壽並沒有止步於別人的讚譽, 而是更加努力的傳授技藝,堅持不斷的摸索,創新。她後來完全擺脫了傳統意義上的學繡方法,讓刺繡不再單純按原畫刺繡,而是更加要求學生把被繡物放在眼前觀察,對照實物來繡。繡花卉時,她就摘一朵鮮花,讓學員一面看花一面繡。這種刺繡技藝即使現在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夠做到的。但,沈壽在當時卻培養出了不少刺繡大師。就連我國著名美術大師劉海粟對沈壽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他曾讚歎說:“中國第一個畫素描的,不是我劉海粟,而是沈壽。她是用繡針畫出的素描。”

張謇

1918年沈壽身染沉屙,但她的心願是讓更多的人能學到自己的絕活,於是開始口述自己一生對刺繡的見地,想流傳給後世更多的經驗,而記錄的人正是大狀元張謇。沈壽一邊口述,張謇一邊記錄。就這樣兩人共同完成了《雪宧繡譜》這一刺繡史上最完整最寶貴的刺繡工藝和理論書。同時此書還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總結蘇繡藝術經驗的專門著作。”

1921年6月8日沈壽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時年48歲,根據遺願安葬在黃泥山東南麓。是年九月初十,南通舉行公祭大會,張謇致悼詞並介紹生平,並手書:世界美術家吳縣沈女士之墓闕。後人在《沈繡謠》中也寫道她,“繡山山秀,繡水水流,江山如錦繡。”

而是更加努力的傳授技藝,堅持不斷的摸索,創新。她後來完全擺脫了傳統意義上的學繡方法,讓刺繡不再單純按原畫刺繡,而是更加要求學生把被繡物放在眼前觀察,對照實物來繡。繡花卉時,她就摘一朵鮮花,讓學員一面看花一面繡。這種刺繡技藝即使現在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夠做到的。但,沈壽在當時卻培養出了不少刺繡大師。就連我國著名美術大師劉海粟對沈壽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他曾讚歎說:“中國第一個畫素描的,不是我劉海粟,而是沈壽。她是用繡針畫出的素描。”

張謇

1918年沈壽身染沉屙,但她的心願是讓更多的人能學到自己的絕活,於是開始口述自己一生對刺繡的見地,想流傳給後世更多的經驗,而記錄的人正是大狀元張謇。沈壽一邊口述,張謇一邊記錄。就這樣兩人共同完成了《雪宧繡譜》這一刺繡史上最完整最寶貴的刺繡工藝和理論書。同時此書還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總結蘇繡藝術經驗的專門著作。”

1921年6月8日沈壽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時年48歲,根據遺願安葬在黃泥山東南麓。是年九月初十,南通舉行公祭大會,張謇致悼詞並介紹生平,並手書:世界美術家吳縣沈女士之墓闕。後人在《沈繡謠》中也寫道她,“繡山山秀,繡水水流,江山如錦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