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島碑心石抵京記:300人運上專列 朱德親自迎接

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莊嚴矗立, 有關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心石采自青島的故事, 除了老青島人, 年輕一代大多知之不詳。

1952年5月10日, 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正式成立, 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彭真擔任委員會主任, 副主任是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 經過三個多月的全國實地考察, 興建委員會最後選定:青島浮山的花崗岩擔綱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選料。

碑心石“走”在起伏不平的山路上

在中共青島黨史中, 有關采運過程的記載寥寥數語:“1952年9月, 青島建築工程公司第一石料廠開始對石料毛坯進行開採和粗加工。 1953年3月31日, 石料開採正式動工, 採用人工鑿挖方式, 共138塊58.6立方米。 8月底, 碑心石開始起運。 青島市搬運公司起重隊工人以及來自北京修建紀念碑的工人、鞍山鋼鐵公司技術工人等, 利用枕木、鐵軌、千斤頂、吊鉤、鐵磨等原始工具, 通過絞、磨、推、吊、拉等方法,

以每天500米的速度, 歷時一個多月將料石運到孟莊路車站。 10月6日, 料石由青島火車站啟運, 13日運抵北京。 ”

而在致力於青島地方史研究的“五老”宣講團團長王繼軍和青島道路交通博物館館長劉增平看來, 此中細節情境的艱難用文字已不足以表述。

那一年, 青島人用才智和汗水, 凝聚起一座精神的不朽“豐碑”。

克服重重困難確保萬無一失

朱德總司令在北京親自迎接

1953年8月31日, 《青島日報》在頭版頭題位置報導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心石在浮山開採完畢的消息。 標題中特別寫道:碑身料石是我國自古以來所採挖的最大料石。

1953年8月31日, 《青島日報》刊發碑心石在浮山開採完畢的消息

300多噸的碑心石坯體完整地從山岩上剝離出來後, 工人們進行了第一次加工整形, 減重至280噸, 隨後又在開採地半山腰平坦的地方進行了二次加工, 重量減為103噸。

《青島日報》記述了整個開採過程:這塊史上最大料石有14.7米長, 2.9米寬, 1米厚, 經初步加工後有103噸重。 為了保證石料的完整性,

技術工人朱培成改變了過去用石炮打的老辦法, 提出了開採的新方法:從四邊硬往下挖。 搬運碎石時, 技術工人們創造了用竹竿子把亂石和大石皮從山上往下滑的工作方法, 保證了不讓打下來的亂石積壓下來, 妨礙打錘。 最後要進行大料石的起抬工作了, 這是整個工程成敗的關鍵。 如果起不好, 可能造成料石折損, 前功盡棄。 工人們根據過去的經驗, 確定出下錘的方法, 就是要打得穩, 打得准……

劉增平更加詳盡地描述了搬運的全過程:1953年8月28日, 青島搬運大料委員會舉行了盛大的聯歡晚會, 動員全體搬運工人積極開動腦筋找竅門, 保證料石安全和人身安全, 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現場的起重工人們紛紛表示:一定要克服任何困難,

把大料石安全運到北京去!

8月29日, 搬運工作正式開始, 為保證萬無一失, 最終決定不用圓木, 改用鞍山鋼鐵廠提供的無縫鋼管初坯。 在一無裝卸機械、二無大型運輸工具的情況下, 工人們利用原始作業工具, 通過絞、磨、推、拖、吊、拉等方式進行作業。 碑心石裝在一個9噸重的鐵排子上, 下面做上木床, 用四個“油千斤”頂著, 再在下麵鋪上墊木和枕木, 系上鋼絲繩, 在3台進口大馬力拖拉機牽引下, 緩緩地移動, 每前進一段距離, 就要把原來在最後面的枕木移到最前面去, 如此循環往復。

勝利完成碑心石搬運任務後工人們合影留念

9月27日,碑心石運到孟莊路石油公司專用鐵路時,爆竹聲、鑼鼓聲震耳欲聾,人們發出陣陣歡呼,當時很多起重工人在現場流下了熱淚。

為了運送石料,青島大料搬運委員會從東北電業管理局發電廠借來一節當時在全國載重量最大的平盤車廂,可這節車廂載重量只有90噸,最終按90噸車皮超載10%預算,工人們對大石料進行了第三次加工,改為94噸。

1953年10月13日,運石專列抵達北京。朱德總司令率領隊伍在車站舉著彩旗、敲著鑼鼓迎接。青島起重工人們又用老辦法,在路上用鋼管交替鋪墊,滾動運輸,從前門西站到廣場紀念碑工地,花了三天時間,最終抵達目的地。

市民們組成隊伍一路夾道相送

沿途因道路狹窄拆掉五間民房

今天,我們似乎已經很難想像這項任務是如何能夠完成的。從採石場到孟莊路的貨運鐵路線網站約30公里,途中要經過4個村莊、一個山嶺、10餘處橋樑,還有交通最繁華的市內街道……

“五老”宣講團團長王繼軍說,青島為新中國建設做了很多事,這其中,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一個壯舉,便是1953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開採和運輸。

如果從採石場臨時修一條鐵路直達專用鐵路線,不僅造價不菲,而且時間也來不及。由12名起重運輸隊工人組成的核心團隊憑藉多年經驗提出,只有採用滾木及拖拉機牽引滾移的古老辦法,才能解決搬運難題。正式開始運輸前,相關運輸人員還專門到浮山採石現場,勘察路面,特別對所有的拐彎處做了實地測試。山東省青島市搬運公司還邀請了專家、業務骨幹進行座談,做出具體運輸方案。當時的大料搬運委員會由山東省聯運公司青島分公司

勝利完成碑心石搬運任務後工人們合影留念

9月27日,碑心石運到孟莊路石油公司專用鐵路時,爆竹聲、鑼鼓聲震耳欲聾,人們發出陣陣歡呼,當時很多起重工人在現場流下了熱淚。

為了運送石料,青島大料搬運委員會從東北電業管理局發電廠借來一節當時在全國載重量最大的平盤車廂,可這節車廂載重量只有90噸,最終按90噸車皮超載10%預算,工人們對大石料進行了第三次加工,改為94噸。

1953年10月13日,運石專列抵達北京。朱德總司令率領隊伍在車站舉著彩旗、敲著鑼鼓迎接。青島起重工人們又用老辦法,在路上用鋼管交替鋪墊,滾動運輸,從前門西站到廣場紀念碑工地,花了三天時間,最終抵達目的地。

市民們組成隊伍一路夾道相送

沿途因道路狹窄拆掉五間民房

今天,我們似乎已經很難想像這項任務是如何能夠完成的。從採石場到孟莊路的貨運鐵路線網站約30公里,途中要經過4個村莊、一個山嶺、10餘處橋樑,還有交通最繁華的市內街道……

“五老”宣講團團長王繼軍說,青島為新中國建設做了很多事,這其中,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一個壯舉,便是1953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開採和運輸。

如果從採石場臨時修一條鐵路直達專用鐵路線,不僅造價不菲,而且時間也來不及。由12名起重運輸隊工人組成的核心團隊憑藉多年經驗提出,只有採用滾木及拖拉機牽引滾移的古老辦法,才能解決搬運難題。正式開始運輸前,相關運輸人員還專門到浮山採石現場,勘察路面,特別對所有的拐彎處做了實地測試。山東省青島市搬運公司還邀請了專家、業務骨幹進行座談,做出具體運輸方案。當時的大料搬運委員會由山東省聯運公司青島分公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