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朝前半期為什麼宗室爭權那麼嚴重

唐朝自創建一直到唐肅宗時期, 一直處於宗室爭權的時代。 唐肅宗是自立為帝, 唐玄宗先是剷除了韋後一黨、後又平滅了太平公主, 唐中宗和唐睿宗則在武則天治下先後立為皇帝, 武則天則是跟自己的兒子們爭奪權力, 唐高宗的哥哥們也在相互爭權, 唐太宗兄弟之間則爆發了玄武門之變。

似乎, 唐朝前半期所有與繼承皇位有些關係的人都陷入到了皇位爭奪之中, 連皇后和公主也不例外。 那麼, 為何唐朝前半期宗室爭權那麼嚴重呢?

宗室爭權有個必要的前提條件, 那就是宗室都要在國都。

這一前提條件在唐朝之前都是不存在的。 因為唐朝之前的規矩是皇帝的兒子要到封國去。 這樣固然可能出現藩王反叛的情況, 但反叛也只會出現在地方。 而且歷史上地方藩王靠反叛獲取帝位的事情屈指可數。

其實, 唐朝也有讓王子到封地去的規定。 唐太宗甚至曾經出臺了讓宗室和功臣世襲地方都督、刺史的政策, 可惜最後不得不收回成命。

唐朝不派宗室去地方的原因表面來看是因為種種機緣巧合, 比如李淵曾經想讓李世民離開國都, 後被李建成阻止。 實際上則是沒有辦法。

李世民離開國都以後, 固然兄弟爭權的慘劇可能不會發生。 但憑藉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如何轄制尉遲敬德、秦瓊等一干戰功赫赫的降將以及杜伏威等曾經雄踞一方的霸主。

那時, 李淵擔心的就不是兒子相殘, 而是更恐懼的權臣干政。

我們往後一推就非常明顯了。 侯君集等參與了李承乾的謀反, 長孫無忌在唐高宗時期長期掌握朝政, 武則天時期還發生逼宮的政變。 這些事件似乎是皇族的內鬥,

但背後無一沒有朝廷重臣的參與。

另外一件可以作為佐證的是逼宮武則天功臣的下場, 他們本是擁立唐中宗獲得皇位的功臣, 卻先被架空後被貶官, 這在其他朝代都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所以說, 宗室更可能只是一張牌, 即使是唐太宗這樣一代雄主依然拿盤根錯節的關隴貴族沒有什麼辦法。 而為了確保大權不會旁落, 李氏一族就要保證在朝中的勢力。 唐高宗為了瓦解長孫家族的勢力還特別提升了武則天的地位, 一起對抗政敵。

在這種情況下, 大臣必然會鼓動皇子爭權, 作為自己的代言人。 而皇子發動政變的可能也就大大加大了。 回到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前, 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才更像是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