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怕天譴還是怕燒錢?清朝為何保全紫禁城和十三陵而不是毀前朝宗廟?

(圖)紫禁城

1644年3月19日, 李自成殺進北京, 崇禎自縊, 明朝崩潰。 但是一個月後, 李自成匆匆退出北京, 隨後清軍進程, 開始了清朝在中原的統治。

一般而言, 顛覆前朝, 必毀其標誌性建築, 而後遷都別處, 即所謂“隳宗廟, 焚皇城”。 周武王滅商後對商朝王墓進行了發掘性毀壞;朱溫滅唐後將長安和洛陽焚毀, 從此長安再也沒能恢復帝都榮光。 但是清朝似乎是一個例外, 沒有毀城, 沒有遷都。 稍微修補, 拎包入住, 搖身一變成為紫禁城的主人。

(圖)長安被毀

除了不怕鬧鬼, 心安理得地住進紫禁城, 清朝對北京周邊的“明十三陵”也進行了周密保護, 真正做到了原樣如舊。

那麼, 清朝為何要這麼做?誰給了它逆勢而動的勇氣?

1、收攏漢人的心

相比於元朝98年的國祚, 清朝之所以能夠統治中國268年, 最大的區別在於清朝善於收服漢人民心。 元朝雖然從《易經》中找到國號靈感, 但蒙古統治者在心底還是非常抵觸漢文明的。

(圖)元朝疆域

清朝汲取了元朝教訓, 在漢文明的接納上比元朝更加深入, 因此清朝的統治也更加穩固。

入關後, 攝政王多爾袞宣佈明朝官僚一切如舊, 照常任用, 一下子就把漢人官僚的心收住了。 要知道, 李自成入京後, 對京城四品以上官僚大范圍追餉, 很多官僚死于農民軍的嚴刑拷打。 現在好了, 清朝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那麼還有什麼理由不擁護呢?至於誰當皇帝, 和自己的榮華富貴相比真的很次要。

(圖)多爾袞劇照

多爾袞一再強調, 自己是明朝的繼承者, 大清入關的使命, 就是替苦命的崇禎皇帝報仇, 徹底消滅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暴亂分子。 為了把戲演好, 他們還厚葬了崇禎皇帝, 順治皇帝還親自主持祭拜這位前輩。 既是一家人, 當然就沒有燒掉自己的家做打自己臉的事, 所以清朝就順理成章地住了進來。

至於明十三陵, 歷朝歷代, 老百姓都將挖別人祖墳當成缺大德的事。 在中國人眼中, 這是一種遭天譴的行為, 所以不到非做不可的地步, 一般不會去做這樣的事。

(圖)三國時期軍團

歷史上下意識盜墓的, 除了盜墓賊, 最著名的就是曹操軍團, 為了補充軍費不足,曹操曾對漢代墓葬進行過系統的盜掘,所得的財寶支撐了曹操軍團數年的征戰。

雖然此時清朝也很缺錢,但是相對于收服民心,清朝還是選擇了保護。很多時候因果報應是屢見不鮮的,宋太宗強霸小周後,一百多年後有了“靖康之恥”。今天大舉挖明朝陵墓,難不保他日自己的陵墓被後繼者破壞,悲劇的是清朝的帝陵還是被大肆破壞。

(圖)靖康之恥

不過清朝的舉動取得顯著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使其在北方很快站穩了腳跟。

2、比紫禁城更重要的圓明園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一把大火,將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搶劫後燒毀,作為法國文豪的雨果痛心疾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譴責這群強盜的行為。

奇怪了,清朝政治中心明明在紫禁城,要燒也是燒這裡啊,為啥把圓明園給點了呢?

(圖)火燒圓明園

因為從康熙時代開始,清朝的皇帝們就已經“移情別戀”了。和唐太宗為父親建大明宮一樣,為了大清的萬壽,當然主要是自己的萬壽,一定要找一個舒適宜人的地方去,於是他們看中了西山,這是圓明園興建的最初緣由。

從康熙初年開始,一直到乾隆時代,前後一百多年,圓明園終於成為萬園之園。每年夏天,每當皇帝不想去避暑山莊時,這裡就成為他們的落腳點,康熙最後也是在暢春園駕崩。

(圖)康熙皇帝

所以,就和長安城中的太極宮一樣,北京城中的紫禁城也到了非常尷尬的地步,從神壇上掉落,最後就連侵略者都看不上,所以英法聯軍才會跑到圓明園放火。

說到底,紫禁城毀滅與否都已經不重要了,不重要到已經代表不了統治者的意志,說起來也是一種悲哀。

除此之外,清朝的統治者雖然努力在中原站穩腳跟,但是他們還是始終給自己留有後路。1673年吳三桂起兵造反時,康熙皇帝在氣勢洶洶的吳三桂面前,曾多次有退出關外的打算,關外,有瀋陽故宮。

(圖)平定三藩之亂

北京是清朝前出的一個支撐點,也是退卻的起始點。保護前朝宮殿陵寢是為收服人心,而退卻也可以留下美名。更重要的是,別人看來很重要的紫禁城,在清朝嚴重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重要。

不得不說,清朝逆流而動的決策迎合了當時上至士大夫,下至平頭百姓的民心,幫助清朝在北方迅速站穩腳跟。而後,清朝開始建立了更加穩固的統治秩序。

(圖)清朝疆域

文|趙裔儒臣:歡迎關注!讀史使人明智,期待與君一起探討精彩的歷史!

為了補充軍費不足,曹操曾對漢代墓葬進行過系統的盜掘,所得的財寶支撐了曹操軍團數年的征戰。

雖然此時清朝也很缺錢,但是相對于收服民心,清朝還是選擇了保護。很多時候因果報應是屢見不鮮的,宋太宗強霸小周後,一百多年後有了“靖康之恥”。今天大舉挖明朝陵墓,難不保他日自己的陵墓被後繼者破壞,悲劇的是清朝的帝陵還是被大肆破壞。

(圖)靖康之恥

不過清朝的舉動取得顯著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使其在北方很快站穩了腳跟。

2、比紫禁城更重要的圓明園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一把大火,將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搶劫後燒毀,作為法國文豪的雨果痛心疾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譴責這群強盜的行為。

奇怪了,清朝政治中心明明在紫禁城,要燒也是燒這裡啊,為啥把圓明園給點了呢?

(圖)火燒圓明園

因為從康熙時代開始,清朝的皇帝們就已經“移情別戀”了。和唐太宗為父親建大明宮一樣,為了大清的萬壽,當然主要是自己的萬壽,一定要找一個舒適宜人的地方去,於是他們看中了西山,這是圓明園興建的最初緣由。

從康熙初年開始,一直到乾隆時代,前後一百多年,圓明園終於成為萬園之園。每年夏天,每當皇帝不想去避暑山莊時,這裡就成為他們的落腳點,康熙最後也是在暢春園駕崩。

(圖)康熙皇帝

所以,就和長安城中的太極宮一樣,北京城中的紫禁城也到了非常尷尬的地步,從神壇上掉落,最後就連侵略者都看不上,所以英法聯軍才會跑到圓明園放火。

說到底,紫禁城毀滅與否都已經不重要了,不重要到已經代表不了統治者的意志,說起來也是一種悲哀。

除此之外,清朝的統治者雖然努力在中原站穩腳跟,但是他們還是始終給自己留有後路。1673年吳三桂起兵造反時,康熙皇帝在氣勢洶洶的吳三桂面前,曾多次有退出關外的打算,關外,有瀋陽故宮。

(圖)平定三藩之亂

北京是清朝前出的一個支撐點,也是退卻的起始點。保護前朝宮殿陵寢是為收服人心,而退卻也可以留下美名。更重要的是,別人看來很重要的紫禁城,在清朝嚴重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重要。

不得不說,清朝逆流而動的決策迎合了當時上至士大夫,下至平頭百姓的民心,幫助清朝在北方迅速站穩腳跟。而後,清朝開始建立了更加穩固的統治秩序。

(圖)清朝疆域

文|趙裔儒臣:歡迎關注!讀史使人明智,期待與君一起探討精彩的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