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入手奧迪A4 allroad

今年而立之年, 不管這30年混得如何, 想給自己個交待, 於是在16年左右就開始籌畫要換車。 14年買了君威, 那叫一個帥氣!車身厚重, 內飾穩重, 動力沉重, 油耗慘重!行駛質感非常好, 在車內就像開坦克一般, 著實給人信心和安全感。 但油耗和動力, 也挺慘不忍睹。

帶他各種翻山越嶺, 盡職盡責。 兩年下來, 感情還是很深厚的。

就在這換車之際, 我那不省心的娘親衝動下在海南買了套房, 須一次性付清, 身上錢不夠。 我這邊allroad又訂了, 於是匆匆忙忙的把君威賤賣給了二手車商。 甚是心疼。

--------------------------------------------------------------------------------------------------------------------------

說回這次。

關於而立年換車, 如何選擇。 前後一年多時間大致的心理變化如何?

首先, 不買SUV。

其次, 經常看人買了BMW的發帖, 第一句話就是:每個男人心中都有個藍天白雲夢。 去你的蛋。 不買BMW。

最後, 旅行車優先, 萬不得已時再考慮轎車。

最開始迷戀C旅, 迷戀得一塌糊塗。 每天都在找C旅的帖子。 賓士的品牌、外觀、內飾, 那風範, 那底蘊, 至今我仍覺得是不可方物的, 是不可褻瀆的, 是不可比擬的。 最後為何放棄, 後面說。

預算範圍內,

關於新E系、A6L、XFL、CT6都看過。

新E確實讓我浮想聯翩。 對我而言感覺還是太遙不可及, 我自問沒那個氣場與其相襯。

A6L XFL CT6又總是不能get到我的點。

當然, 還有三個原因我要考慮:

1、我的大領導開的E系, 我開和他一個級別的車, 是僭越;

2、我30歲開C級車, 如果35歲時要換車, 那不是得逼自己上D級車??這太不現實。 還是得給自己多留些餘量。

3、我是打工仔而已, 開個豪華品牌太刺眼, 所以賓士還是留給35歲的自己, 那時買E旅正合適!奧迪作為高檔品牌, 沒豪華品牌那麼扎眼, 打工仔開起來也比較合適。

由於一直以來的旅行車夢想, 而國人對於旅行車是模糊的概念, 不知道是什麼, 國內旅行車太少太少。 所以給自己畫地為牢, 限制了太多可選擇面。

C旅的低功M274 184P,

8.3″, 難受;底盤高度較底, 難受(我長期遊歷于藏區, 對於底盤高度有一定需求);後排座墊與空間較小, 難受;後驅, 上不得雪地, 難受!

當時4allroad國外評測的新聞陸陸續續出來了, 各方面都比較適合我的需求, 於是就艱難的等, 等看看4肉國內上市。 不行的話就繼續C旅。

2016.12.26, 4肉上市。 我做了幾張圖, 形容我對他的認識。

論性能,5.87″的加速,算是性能級,EA888 gen3 + 7速雙離合,流暢性、傳動效率,動力輸出,的確一流;

論越野性,高底盤+四驅加持,讓我接下來川藏南線,尼泊爾樟木口岸這些線路有了底氣;

論實用性,旅行車的廂體,大大的尾箱,毋需累訴;

論品味,旅行車本身就是品味的代名詞。

論先進性, MLB-evo平臺,12.3寸全液晶儀錶、全新MMI交互系統、Audi connect互聯系統......不展開說了。

--------------------------------------------------------------------------------------------------------------------------

定了就不猶豫,接下來就是找車詢價。過程不多說了。價格讓全國奧肉群的朋友們一致羡慕,謝謝我的銷售同志。想買奧迪的朋友可以聯繫我,推薦給我的銷售。價低,不坑人,靠譜。

2016年45周之前的4肉,時尚型都選裝了液晶儀錶+高級多功能方向盤+三維導航,指導價只多1萬,非常非常超值。我的目標就是這款車。年前優惠僅11個點,不理想。年後又多談了些,加之想做奧迪金融的貸4成兩年無息貸款,這個政策3月就取消了,於是大年初五就去4S店,查到有幾台在途車,僅有最後一台有選裝包,一直在海關,由於過年耽誤了清關和物流,幾輪磋商最終下訂。我也是訂了最後一台加裝包的車,之後的車就是普通儀錶+low到爆的方向盤了。2月2日下訂,2月28日車到店,提車。

初見,並未驚豔。

平和恬靜 靜如處子

交了錢,然後我要求升起底盤看看。

一切無誤,領鑰匙走人。

--------------------------------------------------------------------------------------------------------------------------

外觀內飾,各種評測很多了,我就不按套路出牌,各種細節介紹了,都是日常隨拍,跟著感覺走。

我不願特別愛惜車輛,車應該服侍人,不是人供著車。所以提車一周內,就開始了各種越野測試、加速測試,極速測試......

大概說幾點3000公里的駕駛感受:

1、不要過於相信這一代的電控四驅,輪胎沾泥後,打滑比較嚴重,沒有托森的穩妥。

2、動力儲備比較深厚,上到220還能悠然拍照,上到240踩下去都還很充足,感覺還有動力出來。路況不允許,不然繼續去探他的極限。 負責的說 240沒探到極限。150--240 也只是秒秒鐘的事。

3、奧迪一貫的“0感覺”駕駛風格。方向盤非常輕,油門刹車變速箱方方面面都沒任何特色,開了3000公里我居然不知道怎麼來形容這車。

4、懸掛偏硬,比我想像中更硬。過減速帶之類顛簸比較明顯;

5、E模式下的啟停 是不是太極端了???車沒停穩就熄火了,蠕行路況下,折磨。

--------------------------------------------------------------------------------------------------------------------------

提車當天就把尾標摳了,想貼“長安鈴木”,但又太牽強

提車第三天,就去找了爛路。

這一代電控離合四驅,本質也就是分時四驅,比起上一代托森的機械四驅,穩定性和脫困能力,還是差很大一截

晚上開去別人廠房裡,拍幾張靜態。

為什麼一個加高了底盤的旅行車,拍出了GT的感覺。。

圖片順序不嚴謹 這是接之前那次的小越野。圖片看不出路面的高差。

停車場隨拍

很多旅行車是側後45°帥,4肉結果是側前45°帥

這日行燈難道不是芬迪的小怪獸嗎?四不四同一個設計師!

第二次越野穿越開始

第三次越野穿越

大頭魚

--------------------------------------------------------------------------------------------------------------------------

接下來是內飾部分。同理,隨拍。順序不一定正確,看到哪說到哪。

內部整體效果---主駕位元視角

內部整體效果---副駕位元視角

總體MMI的UI介面。質感一流。一共11個子目錄。各種牛逼的功能不一一道來了,我太懶。

這塊12.3寸的全液晶儀錶,絕對的銷魂行業,冠絕同級。清晰度非常好,視覺感官一流。導航顯示立體。

從裝B的角度,我隨時是把導航地圖打開的。

三維顯示城市建築

時時顯示道路擁堵狀況

這塊螢幕的功能也非常多,應有盡有,一應俱全。甚至還有圈速記錄

目前3000公里,油耗8.7L 好不好各位自己說。

非常靠譜的一點,會顯示各種車載設施對油耗的影響。

六大駕駛模式選擇。請懂的人 仔細說說經濟--舒適--自動這三種模式的區別

娛樂系統顯示

無邊框防眩目後視鏡,視覺效果不錯

自動空調面板。前兩區,後一區,全車三區獨立調節

這一排依次是:駕駛模式調節--啟停開關--ESP開關--自動泊車--全車雷達--陡坡緩降--中控顯示幕開關。

我沒有強迫症,但中間空了一塊按鍵。追溯了一下,原來是國外版本的後排遮陽簾升降。國內沒有此配置,略欣慰。

全新MMI系統操控面板。1--8可以預儲存8個快捷設置。中間的手寫板太小了。。。我手拇指粗,不夠用啊。。

七速雙離合變速箱 電子擋杆。P那個鍵並不順手

給副駕準備的娛樂作業系統

電子手刹+自動駐車。這自動駐車挺好用,車輛停止後,輕輕往下一點,螢幕P標點亮,車輛實現原地駐車

燈光控制區,我就想問問 我們的車能不能調節大燈高度???我覺得目前偏低!!

倒車影像,攝像頭畸變比較嚴重,倒車時看這個螢幕,容易緊張 感覺拉近了與障礙物的距離

扶手箱真心坑啊!!!!太淺了吧!!!

但是沒辦法,下面是四驅傳動軸。四驅的代價吧,我認。

前排BO高音,裝得一手好B的必備利器。

無邊框防眩目後視鏡+BO裝逼高音

SLINE 發光門檻條

幾乎可以忽略的氛圍燈。。。

我178CM 前排調好我的位置(我座得最靠前),後排的距離,北京癱是別想了 但是普通乘坐完全夠

作為一個旅行車,沒有一個碩大的空間,你怎麼好意思給別人打招呼??

聽說必須要上鑰匙

論性能,5.87″的加速,算是性能級,EA888 gen3 + 7速雙離合,流暢性、傳動效率,動力輸出,的確一流;

論越野性,高底盤+四驅加持,讓我接下來川藏南線,尼泊爾樟木口岸這些線路有了底氣;

論實用性,旅行車的廂體,大大的尾箱,毋需累訴;

論品味,旅行車本身就是品味的代名詞。

論先進性, MLB-evo平臺,12.3寸全液晶儀錶、全新MMI交互系統、Audi connect互聯系統......不展開說了。

--------------------------------------------------------------------------------------------------------------------------

定了就不猶豫,接下來就是找車詢價。過程不多說了。價格讓全國奧肉群的朋友們一致羡慕,謝謝我的銷售同志。想買奧迪的朋友可以聯繫我,推薦給我的銷售。價低,不坑人,靠譜。

2016年45周之前的4肉,時尚型都選裝了液晶儀錶+高級多功能方向盤+三維導航,指導價只多1萬,非常非常超值。我的目標就是這款車。年前優惠僅11個點,不理想。年後又多談了些,加之想做奧迪金融的貸4成兩年無息貸款,這個政策3月就取消了,於是大年初五就去4S店,查到有幾台在途車,僅有最後一台有選裝包,一直在海關,由於過年耽誤了清關和物流,幾輪磋商最終下訂。我也是訂了最後一台加裝包的車,之後的車就是普通儀錶+low到爆的方向盤了。2月2日下訂,2月28日車到店,提車。

初見,並未驚豔。

平和恬靜 靜如處子

交了錢,然後我要求升起底盤看看。

一切無誤,領鑰匙走人。

--------------------------------------------------------------------------------------------------------------------------

外觀內飾,各種評測很多了,我就不按套路出牌,各種細節介紹了,都是日常隨拍,跟著感覺走。

我不願特別愛惜車輛,車應該服侍人,不是人供著車。所以提車一周內,就開始了各種越野測試、加速測試,極速測試......

大概說幾點3000公里的駕駛感受:

1、不要過於相信這一代的電控四驅,輪胎沾泥後,打滑比較嚴重,沒有托森的穩妥。

2、動力儲備比較深厚,上到220還能悠然拍照,上到240踩下去都還很充足,感覺還有動力出來。路況不允許,不然繼續去探他的極限。 負責的說 240沒探到極限。150--240 也只是秒秒鐘的事。

3、奧迪一貫的“0感覺”駕駛風格。方向盤非常輕,油門刹車變速箱方方面面都沒任何特色,開了3000公里我居然不知道怎麼來形容這車。

4、懸掛偏硬,比我想像中更硬。過減速帶之類顛簸比較明顯;

5、E模式下的啟停 是不是太極端了???車沒停穩就熄火了,蠕行路況下,折磨。

--------------------------------------------------------------------------------------------------------------------------

提車當天就把尾標摳了,想貼“長安鈴木”,但又太牽強

提車第三天,就去找了爛路。

這一代電控離合四驅,本質也就是分時四驅,比起上一代托森的機械四驅,穩定性和脫困能力,還是差很大一截

晚上開去別人廠房裡,拍幾張靜態。

為什麼一個加高了底盤的旅行車,拍出了GT的感覺。。

圖片順序不嚴謹 這是接之前那次的小越野。圖片看不出路面的高差。

停車場隨拍

很多旅行車是側後45°帥,4肉結果是側前45°帥

這日行燈難道不是芬迪的小怪獸嗎?四不四同一個設計師!

第二次越野穿越開始

第三次越野穿越

大頭魚

--------------------------------------------------------------------------------------------------------------------------

接下來是內飾部分。同理,隨拍。順序不一定正確,看到哪說到哪。

內部整體效果---主駕位元視角

內部整體效果---副駕位元視角

總體MMI的UI介面。質感一流。一共11個子目錄。各種牛逼的功能不一一道來了,我太懶。

這塊12.3寸的全液晶儀錶,絕對的銷魂行業,冠絕同級。清晰度非常好,視覺感官一流。導航顯示立體。

從裝B的角度,我隨時是把導航地圖打開的。

三維顯示城市建築

時時顯示道路擁堵狀況

這塊螢幕的功能也非常多,應有盡有,一應俱全。甚至還有圈速記錄

目前3000公里,油耗8.7L 好不好各位自己說。

非常靠譜的一點,會顯示各種車載設施對油耗的影響。

六大駕駛模式選擇。請懂的人 仔細說說經濟--舒適--自動這三種模式的區別

娛樂系統顯示

無邊框防眩目後視鏡,視覺效果不錯

自動空調面板。前兩區,後一區,全車三區獨立調節

這一排依次是:駕駛模式調節--啟停開關--ESP開關--自動泊車--全車雷達--陡坡緩降--中控顯示幕開關。

我沒有強迫症,但中間空了一塊按鍵。追溯了一下,原來是國外版本的後排遮陽簾升降。國內沒有此配置,略欣慰。

全新MMI系統操控面板。1--8可以預儲存8個快捷設置。中間的手寫板太小了。。。我手拇指粗,不夠用啊。。

七速雙離合變速箱 電子擋杆。P那個鍵並不順手

給副駕準備的娛樂作業系統

電子手刹+自動駐車。這自動駐車挺好用,車輛停止後,輕輕往下一點,螢幕P標點亮,車輛實現原地駐車

燈光控制區,我就想問問 我們的車能不能調節大燈高度???我覺得目前偏低!!

倒車影像,攝像頭畸變比較嚴重,倒車時看這個螢幕,容易緊張 感覺拉近了與障礙物的距離

扶手箱真心坑啊!!!!太淺了吧!!!

但是沒辦法,下面是四驅傳動軸。四驅的代價吧,我認。

前排BO高音,裝得一手好B的必備利器。

無邊框防眩目後視鏡+BO裝逼高音

SLINE 發光門檻條

幾乎可以忽略的氛圍燈。。。

我178CM 前排調好我的位置(我座得最靠前),後排的距離,北京癱是別想了 但是普通乘坐完全夠

作為一個旅行車,沒有一個碩大的空間,你怎麼好意思給別人打招呼??

聽說必須要上鑰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