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匈奴,唐突厥,宋金人,明倭寇,古人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戰則生,和則滅!

沒有野心的皇帝不是好皇帝, 只想守著自己原來的一畝三分地的皇帝最終只有滅亡, 宋朝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漢匈奴

西漢初期, 由於國家剛剛經過秦末動亂與5年的楚漢戰爭, 人口銳減, 百業凋敝, 國力十分衰弱。 雖然漢高祖劉邦也曾親帥32萬大軍發起了針對匈奴的大規模進攻, 但是經過“白登之圍”, 他意識到匈奴問題不是他剛創立的王朝所能立馬解決的, 隨後的繼任者呂後、惠帝、文帝、景帝對匈奴都延續了“和親政策”, 以換取國家的和平發展。 特別是景帝時平定“七國之亂”徹底解決了中央集權的隱患為以後對外反擊匈奴奠定了基礎。

到了漢武帝即位之時國家經過五六十年的休養生息已經很富足了實力也很強大, 因此在漢武帝元光二年(西元前133年)漢武帝聽從大行令王恢的建議, 發起了旨在誘殲匈奴主力的“馬邑之圍”。

雖然最後沒有成功, 但是此事正式標誌著西漢一概以往的和親政策結束, 正式對匈奴發起了反擊。

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春, 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騎兵5萬, “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 深入漠北, 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 越過離侯山, 渡過弓閭河, 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 殲敵70400人, 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 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

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 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 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經此一戰, 匈奴被漢軍在漠南蕩滌, 匈奴單于逃到漠北, “匈奴遠遁, 而漠南無王庭”。 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 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 一舉打敗匈奴。 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 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 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西元48年, 東漢初年, 匈奴分裂為兩部, 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 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 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89年到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

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 迫使其西遷, 從此北匈奴就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187年,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 南匈奴發生內訌。 195年, 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 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 202年, 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 蔡文姬歸漢。 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

唐突厥

突厥是中國北方古老的遊牧民族, 崛起于南北朝時的戰亂時期, 其勢力範圍曾經東自遼海以西, 西至西海(即裡海), 南自沙漠以北, 北至北海(貝加爾湖)五六千里, 國王伊利可汗更是讓人敬畏的一代梟雄。 突厥民族與中原的隋唐政權曾經激戰近百年, 為的是爭奪邊疆的人口、糧食、牲畜和其他主要的經濟資源。

面對東突厥的威脅, 當了皇帝的李世民再也不敢輕視了, 他開始練兵習武、積蓄力量、準備反擊。 東突厥因連年征戰和天災, 再加上薛延陀等部群起反抗, 突利可汗也歸順唐朝, 國勢大減。 而唐朝內部安定, 經濟逐步恢復, 又取得了恒安(在今山西大同境)、朔方(在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等地,

便於進攻東突厥的軍事要地。 唐太宗認為戰機已成熟, 西元 630 年正月, 李世民命令大將李靖為征討頡利軍隊的元帥。 李靖在征討突厥的過程中, 創造了很多戰爭傳奇, 至今仍被人們廣為傳誦。

消滅東突厥, 這是李靖為唐朝立下的一大功勞, 也是自古以來漢族與北方民族作戰所從未有過的豐功偉績。 從此, 唐朝北方邊境安然無事, 人民安居樂業。 李世民的“貞觀之治”, 振興國內經濟策略的順利實施, 應該說首先得益于李靖的赫赫戰功。

突厥頡利可汗部落覆滅後, 唐朝頓時威震八方, 周邊少數民族部落紛紛向唐朝稱臣, 尊唐太宗李世民為“天可汗”。 李世民實際上成了“天下共主”。

唐朝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終於消滅了東、西突厥和後突厥國, 但是卻沒有滅掉這個種族。

在這此後的兩百年中,在中亞地區崛起了另外一支突厥部落。據說這支突厥部落的軍隊還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大陸的龐大帝國,勢力非常強大,在西邊獲得了無數的經濟利益。有傳言說後來東征的“十字軍”也是來自突厥的血脈,但是這些傳聞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們卻已無從考證了。

宋金人

宋金戰爭剛開始金人開始突然發動進攻,一直侵蝕宋朝的領土,宋朝只要戰爭基本想到的就是親和政策,

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直到派出大將岳飛接連收復了幾座城池局面才有所改變,但後來因為統治者個人原因貽誤戰機,後來兩方的實力差距實在太大,宋朝再也無力抵抗敵人,直到金人把宋朝趕到江南地區這場戰爭才停止。宋金戰爭過程的後半段主要包括金人對戰爭的緊逼和宋朝的自衛反擊,在這一階段宋朝完全是處於下風,沒有任何準備,也沒有傑出的將領能夠緩解戰局,而金人擴張的速度也非常快,一直把宋朝打到秦嶺淮河一線。

再後來岳飛出馬接連打了幾場勝仗,讓交戰雙方都暫時停了下來,兩方開始商討議和,金人一度曾經想放棄這場戰爭,但是後來兩方對於議和的意見分歧太大,派出的使者也沒能完成任務,加上宋朝統治者又多疑又懦弱,害怕嶽飛搶奪自己的統治權就把嶽飛召了回去,給了進攻的金人好機會,而宋朝接任岳飛的將領沒有能延續勝利,耽誤了戰機,使得戰爭最後失敗。

宋甯宗趙擴在位的時候宋金兩國之間已經形成對持之態,但是可惜由於被大金打得落花流水,宋甯宗趙擴繼位時的宋朝已經是風雨飄零,在這種情況下宋甯宗趙擴選擇屈辱投降,派遣大臣史彌遠跟金國簽訂屈辱和約,規定兩國之間地位不平等,每年都要向金國繳納歲幣。而這些最終換來的卻是滅亡!

明倭寇

明代倭寇為患,是一個突出的歷史問題。西元1467到1573年,是日本歷史上延續了100多年的“戰國時期”,封建領主們相互爭奪,戰爭頻繁;他們手下各有一批武士,生活無著,就到海上搶劫,成為倭寇。從明朝早期的洪武、永樂年代開始,就有小股倭寇竄犯遼東、山東沿海,其後情況越來越嚴重,侵犯到沿海最繁榮富庶的江浙以及福建一帶。

嘉靖二年(1523)六月,日本封建主大內氏使臣宗設、謙導與細川氏使臣瑞佐、宋素卿,因爭奪對明貿易,在中國土地上相互廝殺。宗設格殺瑞佐,又以追逐宋素卿為名,大掠寧波、紹興一帶。殺擄明朝指揮劉錦、袁璡等,奪船出海而去,此即震動朝野的“爭貢之役”。此後,明朝政府要求日方懲辦宗設及倡首數人,放回被擄中國官民,繳還舊有勘合,遵守兩國所訂之約,如此方許換給新勘合,繼續貿易。日方沒有答覆這些要求,致使雙方貿易實際中斷。由是倭寇走私貿易猖獗,並伺機多方擄掠。二十一年,倭寇由里安入寇台州,攻杭州,侵掠浙江沿海。二十三年,許棟、汪直等導引倭寇,聚於寧波境內,潛與豪民為市,肆行劫掠。倭寇在山東、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大肆燒殺擄劫,江浙一帶民眾被殺者達數十萬人,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威脅東南沿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激起中國朝野上下各階級、各階層人民的憤怒反抗。福建巡撫在譚綸、戚繼光、總兵俞大猷等領導下,東南沿海軍民浴血奮戰,抗擊倭寇。三十二年,俞大猷率精兵夜襲普陀山倭寇老營,重創倭寇,又在王江涇殲滅倭寇兩千人。四十年,戚繼光率戚家軍等在台州九戰九捷,痛殲入寇台州之敵。此後,戚、俞聯合,基本肅清福建、浙江倭寇。四十四年,戚繼光與俞大猷二軍配合,擊滅盤踞在廣東、南澳的倭寇。至此,東南沿海的倭寇最後蕩平。

但是卻沒有滅掉這個種族。

在這此後的兩百年中,在中亞地區崛起了另外一支突厥部落。據說這支突厥部落的軍隊還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大陸的龐大帝國,勢力非常強大,在西邊獲得了無數的經濟利益。有傳言說後來東征的“十字軍”也是來自突厥的血脈,但是這些傳聞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們卻已無從考證了。

宋金人

宋金戰爭剛開始金人開始突然發動進攻,一直侵蝕宋朝的領土,宋朝只要戰爭基本想到的就是親和政策,

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直到派出大將岳飛接連收復了幾座城池局面才有所改變,但後來因為統治者個人原因貽誤戰機,後來兩方的實力差距實在太大,宋朝再也無力抵抗敵人,直到金人把宋朝趕到江南地區這場戰爭才停止。宋金戰爭過程的後半段主要包括金人對戰爭的緊逼和宋朝的自衛反擊,在這一階段宋朝完全是處於下風,沒有任何準備,也沒有傑出的將領能夠緩解戰局,而金人擴張的速度也非常快,一直把宋朝打到秦嶺淮河一線。

再後來岳飛出馬接連打了幾場勝仗,讓交戰雙方都暫時停了下來,兩方開始商討議和,金人一度曾經想放棄這場戰爭,但是後來兩方對於議和的意見分歧太大,派出的使者也沒能完成任務,加上宋朝統治者又多疑又懦弱,害怕嶽飛搶奪自己的統治權就把嶽飛召了回去,給了進攻的金人好機會,而宋朝接任岳飛的將領沒有能延續勝利,耽誤了戰機,使得戰爭最後失敗。

宋甯宗趙擴在位的時候宋金兩國之間已經形成對持之態,但是可惜由於被大金打得落花流水,宋甯宗趙擴繼位時的宋朝已經是風雨飄零,在這種情況下宋甯宗趙擴選擇屈辱投降,派遣大臣史彌遠跟金國簽訂屈辱和約,規定兩國之間地位不平等,每年都要向金國繳納歲幣。而這些最終換來的卻是滅亡!

明倭寇

明代倭寇為患,是一個突出的歷史問題。西元1467到1573年,是日本歷史上延續了100多年的“戰國時期”,封建領主們相互爭奪,戰爭頻繁;他們手下各有一批武士,生活無著,就到海上搶劫,成為倭寇。從明朝早期的洪武、永樂年代開始,就有小股倭寇竄犯遼東、山東沿海,其後情況越來越嚴重,侵犯到沿海最繁榮富庶的江浙以及福建一帶。

嘉靖二年(1523)六月,日本封建主大內氏使臣宗設、謙導與細川氏使臣瑞佐、宋素卿,因爭奪對明貿易,在中國土地上相互廝殺。宗設格殺瑞佐,又以追逐宋素卿為名,大掠寧波、紹興一帶。殺擄明朝指揮劉錦、袁璡等,奪船出海而去,此即震動朝野的“爭貢之役”。此後,明朝政府要求日方懲辦宗設及倡首數人,放回被擄中國官民,繳還舊有勘合,遵守兩國所訂之約,如此方許換給新勘合,繼續貿易。日方沒有答覆這些要求,致使雙方貿易實際中斷。由是倭寇走私貿易猖獗,並伺機多方擄掠。二十一年,倭寇由里安入寇台州,攻杭州,侵掠浙江沿海。二十三年,許棟、汪直等導引倭寇,聚於寧波境內,潛與豪民為市,肆行劫掠。倭寇在山東、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大肆燒殺擄劫,江浙一帶民眾被殺者達數十萬人,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威脅東南沿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激起中國朝野上下各階級、各階層人民的憤怒反抗。福建巡撫在譚綸、戚繼光、總兵俞大猷等領導下,東南沿海軍民浴血奮戰,抗擊倭寇。三十二年,俞大猷率精兵夜襲普陀山倭寇老營,重創倭寇,又在王江涇殲滅倭寇兩千人。四十年,戚繼光率戚家軍等在台州九戰九捷,痛殲入寇台州之敵。此後,戚、俞聯合,基本肅清福建、浙江倭寇。四十四年,戚繼光與俞大猷二軍配合,擊滅盤踞在廣東、南澳的倭寇。至此,東南沿海的倭寇最後蕩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