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亡後,梁漱溟父親跳水自殺求“諡號”!連胡適都以見溥儀為榮!

1927年6月2日。 王國維盥洗早餐, 到辦公室給即將畢業的研究生評定了試卷和成績。 隨後與清華大學研究院的侯厚培談了下學期招生的事。

誰也想不到, 幾個小時之後, 王國維縱身跳入頤和園的昆明湖。

事後, 人們發現了他的遺言, “五十之年, 只欠一死。 經此世變, 義無再辱”。

事實上, 這不是王國維第一次跳湖。

馮玉祥驅逐溥儀出宮後, 王國維就約羅振玉等, 一起投金水河殉清, 因家人阻止才作罷。

事後, 溥儀賜王國維諡號“忠愨”。

除了王國維, 梁漱溟的父親, 綽號“梁瘋子”的梁巨川, 早就於1918年投積水潭殉清。

梁巨川在遺書上寫道, “國性不存, 國將不國。 必自我一人殉之, 而後讓國人共知國性乃立國之必要”。

然而, 梁巨川的死, 在溥儀看來, 卻只是為了一個“諡號”的極端求名之舉。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 為了一件黃馬褂, 為了死後一個諡法, 那時每天都有人往紫禁城跑。 綽號叫梁瘋子的梁巨川, 不惜投到北京積水潭的水坑裡, 用一條性命和泡過水的“遺折”, 換了一個“貞端”的諡法。

梁巨川地下有知, 不知該作何感想。

除了, 自殺求“諡號”, 更多的人是花錢求黃馬褂、求前清官職。

溥儀曾經說過, 有個叫叫王九成的商人, 給直系軍隊做軍裝發了財。

為了一件黃馬褂, 在紫禁城內四處撒錢, 被太監稱為“散財童子”。

後來終於如願以償。

連胡適也不能免俗, 在見了溥儀之後, 在給莊士敦信中, 胡適這樣說道, “我不得不承認, 我很為這次召見所感動。 我當時竟能在我國最末一代皇帝——歷代偉大的君主的最後一位代表的面前,

占一席位!”

溥儀說胡適也有一種遺老的心態。

關於這件事, 當時就鬧的沸沸揚揚, 許多報紙以“胡適為帝王師”、“胡適要求免跪拜”為標題來報導此事。

魯迅也曾撰文諷刺胡適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不應該有這樣的姿態。

他在《知難行難》中寫道:

中國向來的老例, 做皇帝做牢靠和做倒楣的時候, 總要和文人學士扳一下子相好。 做牢靠的時候是‘偃武修文’, 粉飾粉飾;做倒楣的時候是又以為他們真有‘治國平天下’的大道, ……

當“宣統皇帝”遜位到坐得無聊的時候, 我們的胡適之博士曾經盡過這樣的任務。

見過以後,也奇怪,人們不知怎的先問他們怎樣的稱呼,博士曰:“他叫我先生,我叫他皇上。

不過胡適並不這樣認為,他是這樣說的:

一個人去見一個人,本也沒有什麼稀奇。清宮裡這一位十七歲的少年,處的境地是很寂寞的,很可憐的;他在這寂寞之中,想尋一個比較也可算得是一個少年的人來談談:這也是人情上很平常的一件事。

不過,從他給莊士敦的信,以及溥儀的態度來說,胡適的辯解就顯得有點蒼白了。

見過以後,也奇怪,人們不知怎的先問他們怎樣的稱呼,博士曰:“他叫我先生,我叫他皇上。

不過胡適並不這樣認為,他是這樣說的:

一個人去見一個人,本也沒有什麼稀奇。清宮裡這一位十七歲的少年,處的境地是很寂寞的,很可憐的;他在這寂寞之中,想尋一個比較也可算得是一個少年的人來談談:這也是人情上很平常的一件事。

不過,從他給莊士敦的信,以及溥儀的態度來說,胡適的辯解就顯得有點蒼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