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如何判斷潔面產品中是否含有“皂基”?

最近分析日系、韓系潔面產品時, 經常提到“皂基”, 對很多美妝界資深老手屬於比較膚淺的知識, 但對很多剛剛進入美妝界大門的小白,

就有點雲裡霧裡了。 尤其是如何分辨潔面產品中的“皂基”, 更是蒙擦擦。 這篇文章就告訴大家一些簡單的方法, 快速辨別皂基潔面產品。

另外, 前面洗面乳的分析文章, 只分析了日系和韓系, 還有歐美、國貨沒有講, 暫時先挖個小坑, 給各位小主換換口味兒, 晚點再填坑。

什麼是皂基

皂是人類使用最早的潔面產品, 最初是通過植物油或動物油脂, 和草木灰中的堿發生反應, 得到用於日常清潔的皂。 中學的化學課都有講過, 油脂中的甘油三脂在遇到強鹼後, 脂肪酸脫離甘油, 和堿劑中的鹽結合, 形成脂肪酸鹽, 就是通常所說的皂基。

皂基的種類很多, 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 用在潔面產品中的皂基並不多。 月桂酸、肉豆蔻酸、油酸、棕櫚酸、硬脂酸和堿劑中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反應得到的皂基, 比較常用在潔面產品中。 從清潔能力看, 月桂酸鈉(鉀)和肉豆蔻酸鈉(鉀)的清潔力最強, 水溶性最好, 刺激性比較大;棕櫚酸鈉(鉀)和硬脂酸鈉(鉀)月桂酸鈉(鉀)水溶性差, 清潔能力很弱,

刺激性很小;油酸鈉(鉀)清潔力和刺激性介於兩者之間。

脂肪酸鈉洗後比較清爽, 通常在香皂、手工皂、精油皂中運用比較多;脂肪酸鉀相對柔軟, 常用在洗面乳中。

只要看清潔產品中是否含有脂肪酸鹽, 就可以簡單判斷出產品中是否含有皂基。 但是, 隨著消費者護膚知識的提高, 對皂基越來越抵觸。 商家會把皂基變換一種方法標注, 使各位小仙女對皂基的判斷開始樸素迷離起來。 不過, 掌握以下3種方法, 無論怎麼隱身, 都無法逃過您的火眼金睛。

皂基辨別方法一

有些潔面產品成分表中, 會直接標注皂基的名稱, 如果含有這些成分, 基本可以判斷是一款含有皂基的清潔成分。 通常用在清潔產品中的皂基有:

肉豆蔻酸鉀、肉豆蔻酸鈉

椰油酸鉀、椰油酸鈉

月桂酸鉀、月桂酸鈉

油酸鉀、油酸鈉

棕櫚酸鉀、棕櫚酸鈉

棕櫚酸油鉀、棕櫚酸油鈉

硬脂酸鉀、硬脂酸鈉

牛脂酸鈉(牛油皂化而成)

如果記不住, 可以先收藏, 等到購買潔面產品時, 翻出來對照一下就可以啦。

皂基辨別方法二

現在的潔面產品, 直接寫皂基的比較少, 尤其是在洗面乳中, 通常會把皂基拆分為兩個原料, 以脂肪酸和堿兩個原料標注, 如果同時含有以下脂肪酸的一種或多種, 同時含有堿劑的一種或多種, 並且排位比較靠前, 基本就可用斷定含有皂基啦。 如果只含有兩類原料中的一種,不屬於皂基。只有脂肪酸,通常是用來滋潤皮膚,只含有堿劑,通常是用來調調整規配方的PH值。

常用的脂肪酸類型:

月桂酸(Lauric acid)

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

常用的堿劑:

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

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

三乙醇胺(Triethanol amine)

皂基辨別方法三

還有一種方法,商家把皂基隱藏的更深,在成分表裡用各種看起來高大上的植物油看花你的眼睛,然後在其中插入一個氫氧化鈉,這種方法很有迷惑性,經常出現在各種植物手工皂中。實際上是植物油中的甘油三脂以及脂肪酸遇到強鹼後,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皂基。如果同時含有以下油脂的一種或多種,同時含有堿劑的一種或多種,並且排位靠前,基本可以判定含有皂基。

常用的油脂類型:

玫瑰果油、椰子油

棕櫚油、棕櫚仁油

月桂果油、杏仁油

橄欖油、葡萄籽油

葵花籽油、大豆油

花生油、亞麻油

常用的堿劑:

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

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

綜上,通過以上三種方法,很容易判斷出產品中是否含有皂基,讓各種隱藏的皂基無所遁形。但是,並不是含有皂基的產品就完全不能用。皂基只是清潔力比較強,不那麼溫和。如果皂基在成分表中排位非常靠後,含量低,只是用來改善洗感,基本沒有刺激性,不用擔心。還有些潔面產品,雖然皂基成分排位靠前,但是可以和其他原料或表面活性劑複配,形成大分子膠束,降低電荷密度,減少皂基對皮膚的傷害。一款產品的特性,要綜合判斷。

甄垚,化妝品配方師,從事美容、護膚行業超過15年,宣導理性護膚,反對跟風購買。每週不少於5篇護膚文章分享。(前面的文章底部有我的……),裡面有我全部的文章。您有任何護膚問題,歡迎留言給我,有問必答。

如果只含有兩類原料中的一種,不屬於皂基。只有脂肪酸,通常是用來滋潤皮膚,只含有堿劑,通常是用來調調整規配方的PH值。

常用的脂肪酸類型:

月桂酸(Lauric acid)

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

常用的堿劑:

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

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

三乙醇胺(Triethanol amine)

皂基辨別方法三

還有一種方法,商家把皂基隱藏的更深,在成分表裡用各種看起來高大上的植物油看花你的眼睛,然後在其中插入一個氫氧化鈉,這種方法很有迷惑性,經常出現在各種植物手工皂中。實際上是植物油中的甘油三脂以及脂肪酸遇到強鹼後,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皂基。如果同時含有以下油脂的一種或多種,同時含有堿劑的一種或多種,並且排位靠前,基本可以判定含有皂基。

常用的油脂類型:

玫瑰果油、椰子油

棕櫚油、棕櫚仁油

月桂果油、杏仁油

橄欖油、葡萄籽油

葵花籽油、大豆油

花生油、亞麻油

常用的堿劑:

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

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

綜上,通過以上三種方法,很容易判斷出產品中是否含有皂基,讓各種隱藏的皂基無所遁形。但是,並不是含有皂基的產品就完全不能用。皂基只是清潔力比較強,不那麼溫和。如果皂基在成分表中排位非常靠後,含量低,只是用來改善洗感,基本沒有刺激性,不用擔心。還有些潔面產品,雖然皂基成分排位靠前,但是可以和其他原料或表面活性劑複配,形成大分子膠束,降低電荷密度,減少皂基對皮膚的傷害。一款產品的特性,要綜合判斷。

甄垚,化妝品配方師,從事美容、護膚行業超過15年,宣導理性護膚,反對跟風購買。每週不少於5篇護膚文章分享。(前面的文章底部有我的……),裡面有我全部的文章。您有任何護膚問題,歡迎留言給我,有問必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