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安順農村改革:頂雲經驗到塘約道路的轉變

今年

的全國兩會上, 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這個典型的山區村莊, 三年前還是貧困村, 但短短三年時間,

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30元, 村集體經濟從不足4萬元提高到2016年的202.45萬元, 實現了從貧困村向“小康示範村”的華麗嬗變, 為農村脫貧打造出了“塘約樣板”, 被學者譽為“塘約道路”。

事實上, 安順市的農村改革, 一直走在前列, 早在30多年前, 該市關嶺自治縣頂雲公社十六個生產隊衝破思想束縛, 大膽實行“定產到組, 超產獎勵”的聯產承包責任制, 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鄉”, 與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一道率先闖開“包產到戶”的禁地, 深刻推進了農村土地產權改革, 豐富了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內涵, 激發了農村土地活力, 解放了生產力, 奏響了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聲。 30多年後, 和我國大多數農村一樣, 頂雲社區解決了溫飽,

卻還不夠富裕。

新時期的“塘約道路”, 成為深化農村土地產權改革實踐的縮影。 2014年, 塘約村拉開改革的序幕, 率先成立村級土地流轉中心, 建立農村產權確權資訊管理平臺, 對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農地集體財產權“七權”疊加一併進行確權登記, 明晰了農村產權“身份證”, 讓農民把產權“揣”在兜裡, 初步形成了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 為農村產權交易打下基礎, 促進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農村資源優化配置, 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土地經營權參社入股, 村裡把利潤分成講得透亮:合作社30%, 村集體30%, 村民40%。

48歲的村民李金全把家裡的6畝土地入股到合作社,

2016年獲得5800元分紅。

談到現在的生活, 他用天壤之別來形容。 2014年以前, 他們全家人天天圍著家裡那6畝地“轉”, 一年也攢不下幾個錢, 而現在, 靠著與合作社一起發展, 他們每年的收入都在8萬元以上。

土地產權改革立竿見影, 三權分置解除土地束縛, 塘約村順利推進了“合股聯營、村社一體”的發展道路, 採取“黨總支+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經濟發展模式, 發展淺水蓮藕基地、辣椒基地及精品水果基地, 初步構建了規模集約化發展的現代農業體系, 迅速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如今的塘約村, 進村公路寬敞筆直, 蔬菜大棚拔地而起;靚麗的民居錯落有致, 文化廣場旗幟飄揚;林蔭小道旁, 綠樹紅花與小橋流水交融,

微風襲來, 陣陣花香沁人心脾。

有關專家表示, 塘約道路代表著農村改革的方向。 現在, 塘約道路正在安順全市推廣, 在這一“道路”的引領下, 30多年前的頂雲經驗正賦予新的內涵, 二者交相融合中, 重新演繹新時期農村改革、加速同步小康的精彩。

撰文:貴報傳媒全媒體記者 胡麗華 楊小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