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醫生們喜歡給孩子過度用藥?過度檢查?別逗了!還嫌醫患矛盾不夠嚴重?

每一個孩子, 都是家中的寶貝。 孩子生病時, 我們做家長的, 總會特別擔心特別焦慮。 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帶著孩子去醫院, 孩子病癒後, 又會有部分家長會考慮“是否被過度醫療”這個問題。

家長們的疑慮大致分為兩類:

1.過度用藥:明明只是一個小感冒, 居然還給我孩子開抗生素/掛點滴。

2.過度檢查:醫生說的那麼嚴重, 還要我孩子做全面檢查, 結果還不是什麼事兒都沒有。

當然, 像這樣的疑慮, 相信很多家長都多多少少有過(包括我)。 那麼, 以下問題,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1.抗生素真的猛於虎嗎?

近幾年, 抗生素猛於虎的言論越來越多, 也越來越深入人心了。 在幾本育兒暢銷書中, 這個概念也經常被提及。 我並不是專業人員, 不知道這個言論的背後, 有多少資料支援, 所以, 我只能分享一下個人作為患者的一個體驗。

我媽是抗生素+掛點滴組合的忠實擁護者。

在我記憶中, 即使醫生說, 我這病吃點藥就能好, 我媽還要求醫生必須給我掛點滴、開抗生素。

按照理論, 我應該產生了很強的耐藥性, 但是實際情況是, 每次抗生素治療都能夠很快起效, 也沒有出現一次比一次用藥量增加, 或者療程變長的情況。 而在我初中之後, 體質變強, 就很少去醫院了。

而現在, 我帶孩子去看病, 也只有一次醫生給我們配了抗生素, 我覺得抗生素只是一種普通的藥物, 存在即合理, 醫生給配就吃, 不配就不吃。 孩子的病症變化很快, 針對孩子的病症, 醫生的經驗總是比我們非專業人士多的。

2.過度檢查應該怎樣界定?

我曾看到過一個家長的訴苦, 大意是說, 她家孩子身體不適, 初步檢查後, 發現一個指標不正常, 有惡性疾病的可能性, 於是醫生開了更多的檢查單子, 花了不少錢, 結果, 檢查出來並不是惡性疾病。

這個流程在我看來完全沒問題, 但是這位家長就覺得醫生是在過度檢查。 那麼到底怎樣去界定過度檢查呢?我想每個家長心裡都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標準。

可能有些家長會說, 醫生都會把後果講的很嚴重, 檢查不得不做。 而事實上, 醫生的確是如實地將可能會出現的最壞的結果告訴了你, 很多時候, 都只是一個幾率問題, 到底要不要賭一把, 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家長手上。 就像打疫苗一樣, 有很多收費疫苗, 也會把不打的最壞結果告知家長, 最終要不要給孩子打, 也是家長來做決定。 如果您的專業知識夠用, 對孩子的病症也有把握, 也可以問清楚醫生需要做哪些檢查, 有不願意做的檢查, 拒絕就是了。

另外, 如果對一個醫生的診斷抱有懷疑態度, 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 多跑幾家醫院, 多做幾次診斷, 盡可能的減少誤診幾率。

誠然, 每行每業都會有品德敗壞的人從業。 但是, 畢竟這種情況只是少數, 並不是大勢所趨, 也不是醫院的大風向, 我們不能以偏概全, 因噎廢食。

我覺得我們做家長的, 既然選擇把孩子送去醫院, 那麼就應該對醫生的診斷持有最基本的信任態度。 據說培養一個醫學生需要七八年的時間, 還需要幾年的實習才能正式上崗。所以,我一直認為,醫生所儲備的知識,一定是超過我們閱讀育兒書籍所得到的醫學常識的。當然,如果家長有興趣,也可以研讀專業的兒科教材,對孩子的病多一分掌握,少去一次醫院,那麼對於大家來說,都是好事。

那麼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是怎樣看待的呢?

還需要幾年的實習才能正式上崗。所以,我一直認為,醫生所儲備的知識,一定是超過我們閱讀育兒書籍所得到的醫學常識的。當然,如果家長有興趣,也可以研讀專業的兒科教材,對孩子的病多一分掌握,少去一次醫院,那麼對於大家來說,都是好事。

那麼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是怎樣看待的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