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鐵軍精神,鹽城最寶貴的紅色資源

沿著光輝的足跡前進

中國江蘇網7月30日訊 炎炎夏日, 位於鹽城市區的泰山廟依舊清幽靜謐。 76年前, 新四軍在這裡重建軍部, 泰山廟成為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 如今, 作為鹽城第一個“國寶級”文物保護單位, 泰山廟迎來越來越多的參觀者, 他們追尋革命先驅的奮鬥足跡, 汲取精神滋養, 堅定人生信仰。

“砥柱江淮抗日善戰, 偉績豐功永垂文獻。 ”走進泰山廟大殿, 是陳毅、劉少奇、張雲逸、賴傳珠、鄧子恢五位新四軍主要將領的寫意雕塑。 1941年1月, 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後, 中共中央軍委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

重建新四軍軍部, 繼續領導新四軍堅持長江南北敵後抗日鬥爭。

“新四軍重建軍部, 恢復了政治委員制度。 可以說, 佩戴N4A臂章的新四軍正是從這裡崛起, 從此走上新的發展道路, 成為一支真正由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抗戰軍隊。 ”新四軍紀念館副研究館員陳宗彪說。

劉少奇、陳毅等新四軍將領在這裡運籌帷幄, 指揮著整個華中地區抗日鬥爭。 五人雕塑旁, 鐫刻著陳毅詩句:碧血前驅流萬斛, 茁壯新生民主來。 當年, 陳毅在鹽阜老區回答文人紳士的疑問時, 以詩文唱和, 其拳拳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躍然紙上。 新四軍與老區群眾的魚水深情,

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始終堅不可摧的牢固根基。

“1941年6月, 日偽軍對鹽城進行掃蕩, 新四軍軍部機關受到嚴重威脅, 於1941年7月10日被迫撤離鹽城, 前往阜寧停翅港。 在日偽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下, 泰山廟最終毀於戰火。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管理辦公室主任陳桂法說。 為了讓後人銘記這段歷史, 傳承革命精神, 從1982年起, 鹽阜老區開始籌備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的恢復工作。

“一開始, 我們借用原鹽城縣博物館的一層樓面, 舉辦鹽阜地區新四軍抗日鬥爭史陳列展, 當時布展的地方不大, 圖片只有三四十張, 沒有一件實物。 ”陳宗彪回憶起當年的展覽, 許多抗戰老兵的高度關注和積極支援讓他記憶猶新。 “鹽阜地區是新四軍浴血奮戰的地方,

這些走出去的新四軍老兵, 特別是鹽城籍老兵, 紛紛重返故地緬懷過去, 主動捐獻珍貴的實物。 ”

1986年10月10日,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和新四軍紀念館同日開館。 “從舊址恢復到現在, 泰山廟陳列展覽已經過幾次重大改版, 內容更加豐富, 可看性不斷增強, 社會教育功能更加突出。 ”陳桂法告訴記者, 作為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視窗, 近幾年泰山廟年接待參觀者超過20萬人次。

新四軍重建軍部, 在中國抗戰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面抗戰八年, 新四軍對日偽軍作戰2.46萬餘次, 斃傷日偽軍29.37萬餘名。 新四軍由當初組建時的1萬餘人發展到21萬多人。 在與日偽軍的浴血奮戰中, 新四軍共有8萬多名將士、300多名團以上幹部光榮獻身。

“抗戰時期, 新四軍為老區人民打鬼子;和平建設時期, 新四軍與鹽阜老區依舊血脈相連。 ”陳宗彪介紹說, 1983年鹽城建市, 百廢待興, 但經濟發展滯後, 特別是落後的交通面貌阻礙著鹽城發展, 這一切同樣牽動著北京、上海等地的新四軍老兵們。 跑專案、掏腰包, 正是得益於他們的群策群力, 鹽城南洋機場由軍用機場改為民航機場;通過向國外爭取無息貸款, 鹽城開通通榆河;新長鐵路全線貫通, 結束了鹽城地無寸鐵的歷史。 “水陸空”三大交通命脈的打通, 讓鹽城展開了騰飛的翅膀。

新四軍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鐵軍精神是鹽城最寶貴的紅色資源。 追昔撫今, 這種精神早已根植於鹽阜大地, 流淌在鹽阜人民的血液裡。

去年6月23日, 鹽城遭遇特大龍捲風冰雹災害, 沖在最前面的是人民軍隊, 他們戰鬥力最強, 救援效率最高, 是打不垮的鐵軍。 而困難面前不低頭的老區人民, 他們的骨子裡同樣流轉著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紅色基因, 這正是鐵軍精神的傳承和延續。

本報記者 卞小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