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那些“美妝黑話”,您知道幾個?

在開始寫護膚文章後, 各位小主經常問一些問題, 有些“美妝黑話”, 讓我這個線上下混了多年的美界老鳥聽的雲裡霧裡。 估計很多護膚護膚小白和我有一樣的經歷。

甄垚就把這些“暗號”整理一下, 幫助小白儘快晉升為美界資深老手。

1、產品心動階段

這個階段常用的美妝黑話有:種草、長草、拔草、剁手、安利。

●種草

當看了某篇文章、帖子, 裡面向網友介紹了一款產品, 或者某美妝達人、博主推薦了一款產品或品牌,

這便是向人“種草”。 種草泛指把一樣事物推薦給另一個人, 讓另一個人喜歡這樣事物的過程。

●長草

當各位小主讀了這些文章後, 開始心動並有了想購買的念頭, 這便是心中“長草”。 妹子們對化妝品的欲望永遠像原上草, 有點小風小雨, 嗖嗖地就長起來了, 速度那叫一個快。 看完兩個精華帖, 心裡能種一園子草了。

●拔草

長草後, 心動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於是開始行動, 購買了心動的產品, 這便是“拔草”。 拔草還有另外一種完全相反的解釋, 當對某款產品心動後, 又看到了這款產品的負面資訊, 覺得不適合自己, 於是果斷“拔草”, 對這款產品不在感興趣, 不想買了。

●剁手/剁手黨

剁手黨, 專指沉溺於網路購物的人群。

這些人每日遊蕩於各大購物網站, 興致勃勃地搜索、比價、秒拍、購物。 周而復始, 樂此不疲。 結果往往是看似貨比三家精打細算, 實際上買回了大量沒有實用價值的物品, 造成大量時間、金錢的浪費。 這類人自己在冷靜之後也會意識到問題所在, 甚至有痛定思痛、剁手明志的衝動, 但購物癮一犯即把決心忘得一乾二淨, 故而得名。

●安利

這裡的安利, 和安利品牌沒有半毛錢關係, 是指直接推薦的意思, 比如甄垚經常收到這樣的諮詢:我的閨蜜給我安利了××產品, 可不可以幫我分析一下呢?我很好奇, “安利”這個詞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有沒有什麼典故, 有哪位小主知道告訴我一下。

2、使用產品階段

在使用產品階段, 經常會聽到一些詞。 比如搓泥、假滑、矽感、泛白、拔幹, 精通這些詞彙, 可以讓您準確表達自己的使用感受。

●搓泥

在使用產品, 或者不同的產品相互搭配塗在面部, 經常用手輕輕一撮, 就會搓出膠狀的東東, 把這種現象稱為搓泥。 搓泥是非常讓人討厭的事情, 甄垚在《您的護膚品為什麼會“搓泥”》中,

對這種現象有詳細的分析。

●假滑

對“假滑”這個詞, 甄垚到現在也不能完全理解, 用完護膚品後, 有的會感覺滑, 但為什麼要前面加個“假”字呢?我自己的理解, 假滑是指面部有比較明顯的附著物, “滑”的有點太厲害了, 不真實, 不自然, 所以叫做假滑。 不知道這樣理解對不對。 有知道更準確定義的希望告訴我一下。

●矽感

矽油類的產品, 如果使用量比較大, 會在皮膚表層形成一層膜, 這層膜會給人帶來絲滑感、天鵝絨感……統稱“矽感、矽滑”, 有的人非常喜歡這種感覺, 有的不喜歡,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泛白

在塗抹防曬霜、隔離霜、粉底等產品後, 其中有些成分會使皮膚變白, 把這種現象叫做泛白。 泛白對比較白皙的皮膚影響不大, 但對顏色偏深的皮膚,會白的有點不自然,會影響形象。

●拔幹

使用產品後,比如粉底、防曬等,感覺皮膚乾燥得厲害,甚至有一些緊繃感,這就是所謂的拔幹,其實也應該與控油有一定的關係。

3、使用產品後出現問題

在使用產品後,效果沒有期望的那麼美好,卻出現了很多問題,皮膚出現問題後經常用到的詞有爆痘、悶痘、閉口、不耐受、外油內幹、踩雷。

●爆痘、悶痘

使用某款產品後,面部開始大面積長痘,把這種情況叫做爆痘。某款產品比較油膩、厚重,使用後開始長痘,被稱作悶痘。

●閉口

在使用某款產品後,開始長閉合性粉刺,有的小主覺得打這麼多字太麻煩,經常簡化為閉口,於是閉口開始在美妝界流傳。

●不耐受

在使用某款產品後,皮膚開始出現瘙癢、刺痛、泛紅等不適症狀,有可能是皮膚對產品中的某些成分不適應,出現過敏反應,把皮膚不適應的現象稱為不耐受,如果使用一段時間後,皮膚已經適應了裡面的成分,對這款產品不會再出現不良反應,把這種現象稱為皮膚建立耐受。比如美白成分煙醯胺,祛痘成分維A素軟膏。

●外油內幹

經常收到各位小仙女私信給甄垚,我是外油內幹的皮膚,怎麼護理。實際上,在皮膚分類中,並沒有外油內幹這種劃分。屬於一個網路流行語,通常是指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後,皮膚的鎖水能力差,有的部位拼命分泌油脂,有的部位不分泌油脂,而人們過多關注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忽略了不分泌油脂部位的護理。使有的部位很油,有的部位很乾燥。這類皮膚最好的方式是分區護理。

●踩雷

使用某款產品後,開始長閉口、爆豆、過敏、很難聞,總之是各種不爽,那麼你會吐槽“又踩雷了”。

4、自己開始找產品後

當皮膚出現一些問題,開始自主搭配產品,這時又有一些新名詞,比如刷酸、水膜、成膜、乳化。

●刷酸

當皮膚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暗黃、色斑、痘痘、油膩、黑頭等,聽說各種“酸”效果不錯,經常用到的酸類成分有A酸、甘醇酸、乳酸、水楊酸、杏仁酸、壬二酸等,於是自己購買含有各種濃度的“酸”類產品,開始“刷酸”,希望能徹底解決皮膚的問題。刷酸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而且對酸的濃度要求很高,濃度太高容易傷到皮膚,濃度不夠效果不明顯,因此,刷酸要特別慎重,一定要小面積做皮試,遇到太多刷酸的妹子,把皮膚生生刷成敏感肌。

●水膜

面膜最近幾年大行其道,一種新的面膜被創造出來。用化妝棉、面膜紙、壓縮面膜用爽膚水浸濕,然後但面膜使用,其效果取決於爽膚水的成分。當然,這類面膜不建議過度頻繁使用,否則有導致皮膚過度水合的風險。

●成膜

近來大家防曬的意識越來越高,防曬霜使用已經比較普遍,但如何判斷防曬產品的有效性呢?於是用“成膜”來感覺產品有沒有在皮膚表面上形成一層均勻的防曬膜(這確實是防曬產品需要達到的),經常聽到成膜好,成膜快

●乳化

乳化是一個專業詞彙,但美妝界使用時,專指使用卸妝油的時候,由於卸妝油中含有油和乳化劑,在與水一起按摩的時候就是一個乳化的過程。

●空瓶

當您購買並使用了某款產品後,覺得效果不錯,把他用完了,就叫做空瓶。

5、一些品牌暗號

有些品牌大家不喜歡直叫其品牌名,而是有其特有代號,也顯得更像美妝界老手,所以,你安利別人產品的時候,使用這些別名,才能更讓人覺得你有這個資質,比如:

◆ 法蘭西一枝花:蘭蔻

◆ 許三多:資生堂

◆ 大葡萄:歐緹麗

◆ 724:科顏氏

……

●各種產品縮寫

◆ K乳:理膚泉清痘淨膚煥膚精華乳

◆ DUO乳:理膚泉青春痘調理精華乳

◆ 紅腰子:資生堂紅妍肌活精華露

還有小黑瓶、小棕瓶、小白瓶、小綠瓶、小黃瓶、小蘭瓶、小紅瓶、大紅瓶、大黃瓶、大白瓶、大綠瓶……

除了上面這些“美妝黑話”,還有複購、回購……等等,新的詞彙不斷湧現,有一天不學習,就有落伍的趕腳。如果您熟練掌握了以上用於,就可以裝一下逼,尤其是在給小白安利產品的時候。如果您還知道那些“美妝黑話”,歡迎留言。

甄垚,化妝品配方師,從事美容、護膚行業超過15年,宣導理性護膚,反對跟風購買。每週不少於5篇護膚文章分享。(前面的文章底部有我的……),裡面有我全部的文章。您有任何護膚問題,歡迎留言給我,有問必答。

但對顏色偏深的皮膚,會白的有點不自然,會影響形象。

●拔幹

使用產品後,比如粉底、防曬等,感覺皮膚乾燥得厲害,甚至有一些緊繃感,這就是所謂的拔幹,其實也應該與控油有一定的關係。

3、使用產品後出現問題

在使用產品後,效果沒有期望的那麼美好,卻出現了很多問題,皮膚出現問題後經常用到的詞有爆痘、悶痘、閉口、不耐受、外油內幹、踩雷。

●爆痘、悶痘

使用某款產品後,面部開始大面積長痘,把這種情況叫做爆痘。某款產品比較油膩、厚重,使用後開始長痘,被稱作悶痘。

●閉口

在使用某款產品後,開始長閉合性粉刺,有的小主覺得打這麼多字太麻煩,經常簡化為閉口,於是閉口開始在美妝界流傳。

●不耐受

在使用某款產品後,皮膚開始出現瘙癢、刺痛、泛紅等不適症狀,有可能是皮膚對產品中的某些成分不適應,出現過敏反應,把皮膚不適應的現象稱為不耐受,如果使用一段時間後,皮膚已經適應了裡面的成分,對這款產品不會再出現不良反應,把這種現象稱為皮膚建立耐受。比如美白成分煙醯胺,祛痘成分維A素軟膏。

●外油內幹

經常收到各位小仙女私信給甄垚,我是外油內幹的皮膚,怎麼護理。實際上,在皮膚分類中,並沒有外油內幹這種劃分。屬於一個網路流行語,通常是指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後,皮膚的鎖水能力差,有的部位拼命分泌油脂,有的部位不分泌油脂,而人們過多關注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忽略了不分泌油脂部位的護理。使有的部位很油,有的部位很乾燥。這類皮膚最好的方式是分區護理。

●踩雷

使用某款產品後,開始長閉口、爆豆、過敏、很難聞,總之是各種不爽,那麼你會吐槽“又踩雷了”。

4、自己開始找產品後

當皮膚出現一些問題,開始自主搭配產品,這時又有一些新名詞,比如刷酸、水膜、成膜、乳化。

●刷酸

當皮膚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暗黃、色斑、痘痘、油膩、黑頭等,聽說各種“酸”效果不錯,經常用到的酸類成分有A酸、甘醇酸、乳酸、水楊酸、杏仁酸、壬二酸等,於是自己購買含有各種濃度的“酸”類產品,開始“刷酸”,希望能徹底解決皮膚的問題。刷酸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而且對酸的濃度要求很高,濃度太高容易傷到皮膚,濃度不夠效果不明顯,因此,刷酸要特別慎重,一定要小面積做皮試,遇到太多刷酸的妹子,把皮膚生生刷成敏感肌。

●水膜

面膜最近幾年大行其道,一種新的面膜被創造出來。用化妝棉、面膜紙、壓縮面膜用爽膚水浸濕,然後但面膜使用,其效果取決於爽膚水的成分。當然,這類面膜不建議過度頻繁使用,否則有導致皮膚過度水合的風險。

●成膜

近來大家防曬的意識越來越高,防曬霜使用已經比較普遍,但如何判斷防曬產品的有效性呢?於是用“成膜”來感覺產品有沒有在皮膚表面上形成一層均勻的防曬膜(這確實是防曬產品需要達到的),經常聽到成膜好,成膜快

●乳化

乳化是一個專業詞彙,但美妝界使用時,專指使用卸妝油的時候,由於卸妝油中含有油和乳化劑,在與水一起按摩的時候就是一個乳化的過程。

●空瓶

當您購買並使用了某款產品後,覺得效果不錯,把他用完了,就叫做空瓶。

5、一些品牌暗號

有些品牌大家不喜歡直叫其品牌名,而是有其特有代號,也顯得更像美妝界老手,所以,你安利別人產品的時候,使用這些別名,才能更讓人覺得你有這個資質,比如:

◆ 法蘭西一枝花:蘭蔻

◆ 許三多:資生堂

◆ 大葡萄:歐緹麗

◆ 724:科顏氏

……

●各種產品縮寫

◆ K乳:理膚泉清痘淨膚煥膚精華乳

◆ DUO乳:理膚泉青春痘調理精華乳

◆ 紅腰子:資生堂紅妍肌活精華露

還有小黑瓶、小棕瓶、小白瓶、小綠瓶、小黃瓶、小蘭瓶、小紅瓶、大紅瓶、大黃瓶、大白瓶、大綠瓶……

除了上面這些“美妝黑話”,還有複購、回購……等等,新的詞彙不斷湧現,有一天不學習,就有落伍的趕腳。如果您熟練掌握了以上用於,就可以裝一下逼,尤其是在給小白安利產品的時候。如果您還知道那些“美妝黑話”,歡迎留言。

甄垚,化妝品配方師,從事美容、護膚行業超過15年,宣導理性護膚,反對跟風購買。每週不少於5篇護膚文章分享。(前面的文章底部有我的……),裡面有我全部的文章。您有任何護膚問題,歡迎留言給我,有問必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