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連續兩次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最後的勝利者嗎?

原創出品, 頭條首發, 涉權必究。

正如王菲歌曲《我願意》中唱的那樣,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儲權也是。 因為這點事, 父子不為父子,

兄弟不為兄弟的悲劇在李世民身上接連上演了兩回。

為爭奪儲權, 李世民在武德九年(626年)農曆六月初四, 借玄武門之變, 剷除了李建成、李元吉。 作為勝利者, 李世民完成了從秦王到皇太子的關鍵一躍, 並在三個月後順利登基, 開始領銜奏唱貞觀長歌。

十七年後,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 試圖效法父親, 再次發動玄武門之變, 從玄武門提兵直入太極宮, 弑君殺父, 誅滅強勁對手、魏王李泰。 這次的勝利者也是李世民。 不是李承乾的政變失敗, 而是政變的星星之火還沒點燃就被澆滅了。

貞觀十七年(643年), 一方面感受到來自李世民的厭隙, 自覺接班人地位不保, 另一方面對來自弟弟李泰意欲取而代之的回應, 李承乾決定孤注一擲幹票大的:糾集漢王李元昌、兵部尚書侯君集、駙馬都尉杜荷、洋州刺史趙節等, 密謀先動手為強, 搞掉李世民和李泰, 提前登基。 這裡面有個老熟人, 對, 侯君集, 侯先生參加過第一次玄武門之變, 負責提供經驗加成。

這個倒楣太子,

此前連續策劃過分別針對老師張玄素和弟弟李泰的暗殺行動, 不知道是錢使的不夠還是東宮門下全是廢材, 反正兩次都沒成功。 這次李承乾又又又失敗了, 連栽了三次, 一次比一次重。

第三次李承乾栽的比較冤, 也比較搞笑。 一切準備就緒就差動手了, 斜刺裡殺出來一個齊王李佑, 帶亂了政變的節奏。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齊王這二貨偏偏說不能讓謀反輸在起跑線上, 他先于李承乾倉促在濟南兵變造反了!

李佑很快就和勇士紇幹承基等一起被平叛大軍擒獲了。 這個紇幹承基, 偏偏也是李承乾政變計畫的重要執行者, 為求自保他將李承乾的密謀全盤托了出來。 還把太子的講話錄音放給李世民聽:東宮西牆,

距離大內二十步, 謀劃大事, 豈是齊王所能比擬的!

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想起了當年誅殺李建成、李元吉的太過血腥, 他沒要李承乾的命, 廢其為庶人, 徙居黔州, 兩年後鬱鬱而終。

假設一下, 如果李承乾事成了, 也許就不會再有李治上位, 不再有武氏代唐,

不再有李隆基的唐隆政變登基, 不再有安史之亂等等, 大唐國運可能也會為之大變。 。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