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出貨量躋身世介面板五強的京東方華星 仍需在面積上做出更多努力

Popo||撰稿

液晶面板是近一年的關鍵字, 連續漲價、利潤暴增、供不應求...讓這個相對專業的上游慢慢被大家熟知。 這幾年, 以京東方、華星光電為代表的中國面板企業的崛起, 也讓業內人員為之自豪, 更吸引機構紮堆介入。

確實, 京東方(BOE)、華星光電(CSOT)以及中國電子(CEC)等面板企業的綜合實力也在不斷增強, 漸漸具備與日韓及臺灣企業叫板的能力, 而世界前五強中也慢慢有了中國企業的身影。 不過, 在取得進步的同時, 我們也不能妄自菲薄, 畢竟差距還是存在。

進步明顯, 但差距仍有

出貨量排名已有影響力

協力廠商權威大資料公司奧維雲網最近公佈了一組資料, 結果顯示, 2017年H1, 全球TV面板共計出貨122.8M, 同比下滑0.5%, 出貨面積共計64.8M㎡, 同比增長8.4%。 這其中, 中國力量BOE、CSOT以及CEC等的穩定出貨提供了積極保障。

而具體到出貨量排名, 中國力量也不容小覷。 結果顯示, LGD憑藉龐大的產能支撐,

出貨量總體穩定, 穩居第一, INX出貨量, 而前期市場焦點BOE, 雖然因為B8產線部分產能轉移至NB, 出貨量同比下降了13%, 但仍排名第三, 緊隨其後的是SDC和CSOT。

其中CSOT的產能逐步爬滿, 今年上半年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23%, 是出貨數量增長最大的面板廠。 而另一家中國面板代表企業CEC則排在Sharp之後, 位列第七。

增長最快

如果僅僅從出貨量的資料看, 中國企業的表現還是令人欣慰, 這些年通過自身的努力, 獲得了市場份額, 也獲得了利潤回報, 比如京東方第一季度淨利潤也超過了去年全年淨利潤, 達到24億元。 這對2001年開始至2016年十幾年時間裡, 綜合淨利率僅為1.41%, 現在淨利情況得以明顯改善。

而得益于華星光電的優異表現, TCL集團今年上半年的淨利也增長了七成, 而一年前華星光電的毛利率還在5個點徘徊。

這些都說明, 在投資數年後, 抓住面板出現供不應求的機遇, 中國面板企業也開始賺錢了, 而且賺了大錢。

出貨面積還需要上一臺階

雖然面板企業賺錢了, 但如果拋開週期性波動的影響,

我們還需要多思考一下下一步如何去做。 因為從種種跡象來看, 第三季度, 終端廠商拿貨的激情已經不再高漲, 而終端銷售的低迷也勢必會傳導到面板領域, 這將考驗面板企業在不同週期下能否保持持續盈利的能力。

客觀講, 雖然從出貨量的排名上, BOE、CSOT和CEC等排名已經搶眼, 但在出貨面積上, 還是要落後日韓品牌一大截。 換句話說, 中國面板企業的優勢更多集中在49英寸及以下市場, 而三星和LG等韓國品牌的優勢更多集中在大尺寸領域, 它們在大尺寸電視市場的占比更高。

大屏是趨勢

奧維雲網資料顯示, LGD出貨面積第一, 而三星顯示(SDC)去年關閉了生產40英寸以下中小尺寸為主的L7-1產線, TV面板的出貨量同比下降13%, 但因此出貨平均尺寸卻增長了3.4英寸之多, 平均尺寸達到47.1, 為各家面板廠之最, 出貨面積位列第二。 而BOE雖然出貨量第三, 但出貨面積的排名僅為第六。 同樣CSOT32英寸占比較高, 出貨平均尺寸僅為38.3英寸。

這點上看, 國內面板廠商仍需提升面板出貨面積, 因為這需要更高的技術標準。 而雖然有研究人士認為中日韓的面板品質差距已經不明顯,但那是針對中小尺寸的,在大尺寸市場,有廠商也承認國產屏的穩定性遠不如日韓屏。

所以,在出貨量成為吸睛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出貨面積是廠商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當然,正在陸續建設的高世代線或能解決這個問題,但畢竟要在兩三年之後才會批量上市,屆時需要考慮的是是否會受到新技術升級的衝擊,而這也是中國面板產業乃至中國顯示產業需要認真思考的。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而雖然有研究人士認為中日韓的面板品質差距已經不明顯,但那是針對中小尺寸的,在大尺寸市場,有廠商也承認國產屏的穩定性遠不如日韓屏。

所以,在出貨量成為吸睛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出貨面積是廠商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當然,正在陸續建設的高世代線或能解決這個問題,但畢竟要在兩三年之後才會批量上市,屆時需要考慮的是是否會受到新技術升級的衝擊,而這也是中國面板產業乃至中國顯示產業需要認真思考的。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