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居然有天壇?!

在中國說起天壇,

大多數人都能想到北京天壇,

畢竟從小就在課本裡見識過,

而且經過這麼多年清宮劇的“刷臉”,

北京天壇想不火都難,

很多人去北京旅遊,

天壇都是必去的地方之一。

如果你現在告訴一個人:

西安居然也有一座天壇,

他肯定會瞪得眼睛溜圓,

一臉的不可置信:

你是在消遣我嗎?

有這種反應也不奇怪,

畢竟大部分西安人都不知道,

就在我們熟悉的陝西師範大學老校區,

那座天壇已經“沉睡”了上千年,

而且被專家稱為“天下第一壇”!

隋唐天壇的“前世”

在這裡得糾正一個概念,

雖然我們稱之為“西安天壇”,

但是天壇的叫法是到了明清才有的,

在此之前人家一直叫“圜(yuán)丘”。

西安圜丘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年,

據今天已經有1400多年了,

比明清天壇要早近1000年。

李唐代隋以後,

除了繼承了隋大興城並改名長安以外,

還繼續沿用隋朝的圜丘一直到唐末,

這座圜丘總共被用了314年之久,

先後有21位皇帝在這裡祭天。

如果非要尊重歷史的話,

這座圜丘其實算是歷經三個朝代,

畢竟武則天稱帝以後沒有沿用唐的國號,

而是改為了“周”,

而武則天作為大周唯一的皇帝,

也是中國唯一的女皇,

在位十四年期間,

曾經兩度在這裡祭天。

圜丘在古代的歷史地位就不多說了,

古代的皇帝都自稱為“天子”,

表示自己手中的權力“受命於天”,

是代表天來統治黎民百姓的,

現在我們知道這是封建迷信,

但是古代人可是對這個深信不疑,

圜丘是用來祭拜“皇帝的老子”,

也就是傳說中的昊天上帝,

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

絕對是整個國家至高無上的禮儀重地。

而西安這座圜丘更不得了,

是全國目前唯一一處早於清代的圜丘遺址。

因為在古代地位極高,

所以圜丘的修建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

古人認為,“南”為乾位,

太陽光照的時間較長,屬陽,

所以祭天必須在帝都的南郊,

所以隋唐的圜丘,

便建在長安城城的南邊,

位於唐長安城正門明德門東側950米處。

一千多年以前,

隋唐的天子們就從這裡一步步登上壇頂,

然後虔誠的把祭品獻給昊天上帝,

祈求他老人家能夠大發神通,

保佑自己孩子掌握的國家能夠繁榮昌盛。

自唐朝末年連續戰亂以後,

長安城已經是千瘡百孔,

而唐昭宗時候朱溫挾持皇帝遷都,

更是一把火燒掉了長安城,

從此輝煌的唐帝國首都一蹶不振,

成為一片廢墟,

而唐朝皇帝祭天的圜丘也被廢棄,

淹沒在一片雜草之中,

唐昭宗也成為最後一個在這裡祭天的皇帝。

隋唐天壇的“今生”

有句歌詞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這句話也非常適合西安,

自從唐末被迫遷都以後,

西安就再也沒有作為首都出現在歷史舞臺,

既然連大哥都不是了,

那麼圜丘也就一直沒有再建起來,

曾經的天下第一壇,

只能作為“廢都”的遺跡,

默默的隱藏在西安南郊,

從圜丘變為一個無名的土堆,

只有當有心人發現它的時候會說一句:

喲,這就是當年皇帝祭天的地方啊!

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

西安圜丘就被確認身份,

但是幾十年過去了卻沒有發掘,

直到1999年才被列入發掘計畫。

1999年3月到5月期間,

在陝師大南側的“荒土坡”上,

經過整整兩個半月的發掘,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的專家們竭盡全力,

終於將圜丘從黃土中剝離出來,

至此,

現存年代最久遠、

級別最高的隋唐圜丘遺址重見天日。

整個圜丘的建造方式十分獨特,

整個壇體沒有一磚一石,

整座圓丘用土夯成,

表面和各層的檯面、台壁,

以及十二陛階表面,

都用摻有麥秸的白灰膏泥拌飾。

整個圜丘遺址占地將近20畝,

總共有4層,

高度大概是8米,

最底層的直徑達54米,

頂層的直徑也有20米。

和北京的天壇相比,

西安這座圜丘更為氣勢恢宏,

北京天壇只有3層,

比西安圜丘要少1層,

而且北京天壇高度是5.4米,

西安圜丘比它要高出2.6米!

而且從古代禮儀來說,

西安的圜丘也更為“規範”,

北京的天壇是4面有臺階,

而西安圜丘12面都有臺階,

據專家介紹,

這樣的規劃更符合周禮禮制。

這件事當時曾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全國各地的媒體都進行了報導,

不過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即便圜丘已經重見天日,

大家對它的評價也是非常高,

然而近20年過去了,

不要說全國其他地方的人,

就連西安人對它也是知之甚少,

即便這個地方旁邊的路就叫天壇路,

即便這座圜丘意義重大,

是西安作為隋唐舊都,

僅存的較為完好的皇家建築。

隋唐天壇的“明天”

但是明珠不會永遠蒙塵,

隨著圜丘的歷史地位被重視,

西安開始對這裡進行保護和開發,

2014年,

在圜丘周邊劃出數十畝地,

規劃了“隋唐天壇遺址公園”,

並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如今它的身份已然不一般,

不僅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還被列入“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補充名錄。

到了2017年年初,

西安天壇公園的重建終於被提上日程,

最終確定由曲江新區牽頭,

雁塔區和相關部門配合,

加快西安天壇公園的建設。

這座公園建成以後,

將以圜丘遺址為核心,

集博物館、燎台、禦道、綠地為一體,

占地面積約45畝、

建築面積將達到1680平方米!

遺址公園內將新建兩層天壇博物館及配套設施,

新增遺址周邊綠化景觀及園區道路,

在遺址公園南側建成長200米、

寬30米的通視走廊,

形成以文物保護為基本特徵、

功能多元化的遺址公園。

這座公園建成以後將會開放,

到時候大家可以進去體驗,

踩著千年前天子們走過的臺階,

一步一步登上圜丘頂端,

體驗一把當年皇帝們祭天時候的感覺。

以後出去也可以給人吹牛,

我可是和唐太宗、武則天這些人親近過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當年這裡還是帝都圜丘的時候,

方圓150米都不能有別的建築,

而且當初也沒有這麼多的高樓大廈,

那時候站在圜丘頂端才叫一個爽。

悄悄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如果工程一切順利的話,

年底這座公園就能和大家見面了,

天下第一壇,

久違了!

因為在古代地位極高,

所以圜丘的修建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

古人認為,“南”為乾位,

太陽光照的時間較長,屬陽,

所以祭天必須在帝都的南郊,

所以隋唐的圜丘,

便建在長安城城的南邊,

位於唐長安城正門明德門東側950米處。

一千多年以前,

隋唐的天子們就從這裡一步步登上壇頂,

然後虔誠的把祭品獻給昊天上帝,

祈求他老人家能夠大發神通,

保佑自己孩子掌握的國家能夠繁榮昌盛。

自唐朝末年連續戰亂以後,

長安城已經是千瘡百孔,

而唐昭宗時候朱溫挾持皇帝遷都,

更是一把火燒掉了長安城,

從此輝煌的唐帝國首都一蹶不振,

成為一片廢墟,

而唐朝皇帝祭天的圜丘也被廢棄,

淹沒在一片雜草之中,

唐昭宗也成為最後一個在這裡祭天的皇帝。

隋唐天壇的“今生”

有句歌詞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這句話也非常適合西安,

自從唐末被迫遷都以後,

西安就再也沒有作為首都出現在歷史舞臺,

既然連大哥都不是了,

那麼圜丘也就一直沒有再建起來,

曾經的天下第一壇,

只能作為“廢都”的遺跡,

默默的隱藏在西安南郊,

從圜丘變為一個無名的土堆,

只有當有心人發現它的時候會說一句:

喲,這就是當年皇帝祭天的地方啊!

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

西安圜丘就被確認身份,

但是幾十年過去了卻沒有發掘,

直到1999年才被列入發掘計畫。

1999年3月到5月期間,

在陝師大南側的“荒土坡”上,

經過整整兩個半月的發掘,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的專家們竭盡全力,

終於將圜丘從黃土中剝離出來,

至此,

現存年代最久遠、

級別最高的隋唐圜丘遺址重見天日。

整個圜丘的建造方式十分獨特,

整個壇體沒有一磚一石,

整座圓丘用土夯成,

表面和各層的檯面、台壁,

以及十二陛階表面,

都用摻有麥秸的白灰膏泥拌飾。

整個圜丘遺址占地將近20畝,

總共有4層,

高度大概是8米,

最底層的直徑達54米,

頂層的直徑也有20米。

和北京的天壇相比,

西安這座圜丘更為氣勢恢宏,

北京天壇只有3層,

比西安圜丘要少1層,

而且北京天壇高度是5.4米,

西安圜丘比它要高出2.6米!

而且從古代禮儀來說,

西安的圜丘也更為“規範”,

北京的天壇是4面有臺階,

而西安圜丘12面都有臺階,

據專家介紹,

這樣的規劃更符合周禮禮制。

這件事當時曾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全國各地的媒體都進行了報導,

不過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即便圜丘已經重見天日,

大家對它的評價也是非常高,

然而近20年過去了,

不要說全國其他地方的人,

就連西安人對它也是知之甚少,

即便這個地方旁邊的路就叫天壇路,

即便這座圜丘意義重大,

是西安作為隋唐舊都,

僅存的較為完好的皇家建築。

隋唐天壇的“明天”

但是明珠不會永遠蒙塵,

隨著圜丘的歷史地位被重視,

西安開始對這裡進行保護和開發,

2014年,

在圜丘周邊劃出數十畝地,

規劃了“隋唐天壇遺址公園”,

並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如今它的身份已然不一般,

不僅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還被列入“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補充名錄。

到了2017年年初,

西安天壇公園的重建終於被提上日程,

最終確定由曲江新區牽頭,

雁塔區和相關部門配合,

加快西安天壇公園的建設。

這座公園建成以後,

將以圜丘遺址為核心,

集博物館、燎台、禦道、綠地為一體,

占地面積約45畝、

建築面積將達到1680平方米!

遺址公園內將新建兩層天壇博物館及配套設施,

新增遺址周邊綠化景觀及園區道路,

在遺址公園南側建成長200米、

寬30米的通視走廊,

形成以文物保護為基本特徵、

功能多元化的遺址公園。

這座公園建成以後將會開放,

到時候大家可以進去體驗,

踩著千年前天子們走過的臺階,

一步一步登上圜丘頂端,

體驗一把當年皇帝們祭天時候的感覺。

以後出去也可以給人吹牛,

我可是和唐太宗、武則天這些人親近過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當年這裡還是帝都圜丘的時候,

方圓150米都不能有別的建築,

而且當初也沒有這麼多的高樓大廈,

那時候站在圜丘頂端才叫一個爽。

悄悄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如果工程一切順利的話,

年底這座公園就能和大家見面了,

天下第一壇,

久違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