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暑期在家,誤吞了藥物、紐扣電池這些有毒物質,怎麼辦?!

作者:范愛文

暑期到, 家裡孩子不用上學可以在家撒野了。 可是, 外面世界有風險, 家居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居很多用品在成人眼裡非常安全, 可是在孩子身上就可能出現不可估計的意外。

家居用品包括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清潔和洗衣劑、藥物、異物(不安全玩具、硬幣、溫度計的水銀)、殺蟲劑等。 因此, 這些用品最好少量購買, 而且用完即丟棄。 一定要確保孩子接觸不到這些用品。

可能造成危險的家居用品包括:

藥品:對於合適的人, 備用藥物是安全的。 但對於錯誤使用藥物或使用過量, 則可能是非常危險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煤氣:這種氣體實際上是一種看不見的殺手, 確保孩子不會自行扭開煤氣爐, 裝上安全閥, 並監管以及教導孩子不能接觸。

紐扣電池:特別注意2cm的鋰紐扣電池。 兒童如果吞咽這些電池, , 特別是4歲以下的兒童, 會在2小時內引起食道灼傷,

然後食道可能會潰爛形成破口, 進而燒傷臨近的氣管或主動脈。 嚴重個案可因吞咽紐扣電池而死亡的。

清潔劑產生的化學灼傷產品:導致化學灼傷的產品包括馬桶清潔劑, 除鏽劑和烤箱清潔劑等。 排水清潔劑和馬桶清潔劑:排水清潔劑可能是強鹼性的, 馬桶清潔劑則可能是強酸。 這些物質均對口腔, 喉嚨和胃部造成毀滅性的燒傷。 如果吞咽, 必須立即稀釋, 以限制快速發生的損傷。

指甲膠去除劑和指甲油:一些指甲膠去除劑在兒童吞咽時可能會引起氰化物中毒。 一些指甲油則會引起皮膚和嘴巴的灼傷。

碳氫化合物:包括汽油, 煤油, 燈油, 機油, 傢俱拋光劑和油漆稀釋劑。 如果有人試圖吞咽, 這些液體就會引起窒息,

當口服後, 這些物質會通過血液迴圈進入肺部, 造成肺部損傷, 出現難以呼吸等呼吸衰竭情況。 碳氫化合物是兒童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殺蟲劑:必須小心使用殺蟲劑和其他害蟲的化學物品, 以防止對人類造成傷害。 許多農藥可以通過皮膚吸收。 許多人也可以通過吸入煙霧進入身體。 有些可以影響神經系統, 產生幻覺以及抑制呼吸中樞, 出現呼吸困難。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擋風玻璃清洗液和防凍液:少量這些液體對人類和寵物有毒害。 如果吞咽, 擋風玻璃洗衣液可能導致失明和死亡。 如果吞食, 防凍液會導致腎衰竭或者死亡。

野生蘑菇:只有蘑菇鑒定專家可以準確區分有毒蘑菇和安全蘑菇之間的差別。 因此不要吃野生蘑菇。

酒精:當孩子吞下酒精時, 可能出現昏迷, 甚至死亡。 無論酒的來源如何(酒味糖), 都是如此。 另外, 含有酒精的漱口水、面部清潔劑和滋補劑, 均不能讓孩子接觸到。

這些家居用品如果沒有得到正確使用, 都屬於毒物。

孩子誤服/誤碰毒物的急救措施

如果發現孩子誤服毒物,

在確保寶寶意識清楚, 沒有抽搐, 能夠吞咽, 而且這些毒物是可燃、刺激或者腐蝕可能, 可以喂孩子少量水或者牛奶, 然後及時就醫。

如果眼睛不慎接觸毒物, 請務必立即灌洗/沖洗眼睛。 每一秒都非常重要而且如果延遲可能會導致視力喪失。 使用大量的室溫水沖洗至少15至20分鐘。 大齡兒童可能會接受一邊淋浴一邊沖洗眼睛, 讓水沖洗到鼻樑上, 然後流到眼睛, 而不是直接將水倒入眼中, 同時鼓勵眨眼。 至少沖洗15至20分鐘, 然後及時就醫。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果毒物接觸到皮膚,請首先脫掉受污染的衣服,不能拖延,並使用大量室溫自來水沖洗至少15分鐘。 對於大量溢出物,可以直接淋浴。 如果毒物均有黏性,可使用弱鹼類肥皂清洗。沖洗至少15分鐘,若出現起泡,燒傷,疼痛,發紅或腫脹持續存在,那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發現不慎吸入毒物,那需要遠離有毒的煙霧和氣體,徹底通風相關區域,並馬上呼吸新鮮空氣,然後及時就醫。

就醫前均需要把毒物的商品說明一同帶上。

家居安全你我有責,共同構造安全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http://www.poison.org/first-aid

http://www.poison.org/common-and-dangerous-poisons

(本文已獲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作者介紹:

范愛文,兒科醫生,畢業于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先後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兒科專業碩士學位。范愛文醫生從醫12年,擅長於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危重病的診斷與治療。

如果有更多問題,歡迎關注公眾號:母嬰家庭課堂,點擊功能表列“微諮詢”,找到醫生進行諮詢。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果毒物接觸到皮膚,請首先脫掉受污染的衣服,不能拖延,並使用大量室溫自來水沖洗至少15分鐘。 對於大量溢出物,可以直接淋浴。 如果毒物均有黏性,可使用弱鹼類肥皂清洗。沖洗至少15分鐘,若出現起泡,燒傷,疼痛,發紅或腫脹持續存在,那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發現不慎吸入毒物,那需要遠離有毒的煙霧和氣體,徹底通風相關區域,並馬上呼吸新鮮空氣,然後及時就醫。

就醫前均需要把毒物的商品說明一同帶上。

家居安全你我有責,共同構造安全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http://www.poison.org/first-aid

http://www.poison.org/common-and-dangerous-poisons

(本文已獲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作者介紹:

范愛文,兒科醫生,畢業于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先後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兒科專業碩士學位。范愛文醫生從醫12年,擅長於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危重病的診斷與治療。

如果有更多問題,歡迎關注公眾號:母嬰家庭課堂,點擊功能表列“微諮詢”,找到醫生進行諮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