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越講理越沒用時,中國人要如何劃底線?用對方“聽得懂”的話

面對危急情況, 是秀肌肉管用, 還是講道理管用?當遇到根本聽不進大道理的, 應該咋辦?

對此, 有人說孔子的儒家文化就是教人文弱的, 光知道講理, 遇到聽不進道理的, 就一點兒辦法沒有了。 果真如此?

來看看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行游, 馬逸食稼, 野人怒, 縶其馬。 子貢往說之, 卑詞而不得。 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聽說人, 譬乙太牢享野獸, 以《九韶》樂飛鳥也!”乃使馬圉往, 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 予不遊西海也, 吾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 解馬而予之。

車夫用他的方式劃定了底線

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

孔子坐車馬出行時, 馬掙脫韁繩吃了農夫的莊稼, 農夫十分憤怒, 抓住馬並關起來。 子貢去索要, 低聲下氣懇求, 講了一通道理, 結果農夫不理他。 孔子說:“用別人聽不懂的道理去說服他, 好比讓野獸享用祭祀的太牢, 請飛鳥聽《九韶》這樣的音樂, 太高抬對方了,

所以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 ”

孔子於是讓馬夫再去, 馬夫對農夫說:“你種地從沒到過東海, 我也不曾到過西海, 兩地莊稼卻生長得一樣, 馬哪裡知道那是你的莊稼而不是我的?”農夫聽了覺得明白了這個道理, 就把馬還給馬夫。

印度阿三聽得懂中國話嗎

在沒啥文化的人面前, 談論詩書禮樂、一味講道理你認為管用嗎?馬夫用對方聽得懂的話, 輕鬆把事情解決了, 這種直接了當的方式, 傳遞了是十分明確的資訊, 對方肯定會聽得懂。 孔子正是知道這個道理, 才讓馬夫和農夫進行了一番對話, 這比子貢的討價還價有用。

可以設想:農夫看到一個書生來講道理, 內心是崩潰, “你丫說的啥?俺一句聽不懂!”

但是聽了馬夫的話, 農夫一下子就懂了。 “原來人是不能和牲畜一般見識的, 我的水準不能比牲畜還差……”

再來設想一下:長年駕車的馬夫肯定是五大三粗的, 說話也不可能像子貢那樣文縐縐的, 說不定還吹鬍子瞪了瞪眼睛啥的……然後, 農夫就慫了唄。

這是說誰呢?你懂得

當別人聽不懂你一再釋放的善意, 一再講明的道理, 一直以來最大限度的克制時, 也許用對方聽得懂的方式去劃定底線, 才是最直接有效的。

所以, 有的時候中國人劃定的底線, 往往一般人尤其是外國人, 根本就看不懂的。

這時候, 就需要用車夫的方式告訴他:你小子再聽不懂,

我就要修理修理你了……

這是在說誰呢?

你懂得!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 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 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 或者點個贊, 轉發一下, 讓朋友分享本文。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