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深度揭秘從放牛娃到明朝開國第一功臣的傳奇人生

洪武二年(1369年), 朱元璋下詔建立功臣廟, 並親自確定功臣的位次, 以徐達為第一, 下面依次是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馮國用等人。 徐達能夠成為明王朝的開國第一功臣, 不只是因為他是朱元璋的老鄉、少年時代的好夥伴, 更重要的是他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從放牛娃到朱元璋的得力幹將

徐達(1332年——1385年), 字天德, 濠州鐘離永豐鄉(今安徽鳳陽東北)人。 徐達小時候家境貧寒, 與朱元璋一塊放過牛, 兩人從小就很要好。

元朝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夏天, 朱元璋回到家鄉招募士兵, 徐達積極回應,

應募參軍, 在朱元璋手下當了頭目。

當時, 朱元璋屬於郭子興領導的農民起義軍, 但郭子興這個人心胸狹窄, 貪圖財物, 遇事缺乏決斷。 朱元璋知道郭子興成不了大事, 他就想打出濠州城, 開拓新地盤, 發展勢力。

這一年, 徐達隨朱元璋相繼攻克了許多地方, 朱元璋的軍隊聲勢大振。 至正十五年(1355年), 徐達因攻打和州(今安徽和縣)立下戰功, 被提升為鎮撫。 同年6月1日, 朱元璋與徐達、湯和、李善長、馮國用等人率3萬大軍, 乘船渡江, 殺向南岸, 一舉攻克了太平城(今安徽當塗)。 元軍反撲, 徐達、鄧愈兩人各率一支精銳騎兵埋伏于城南山中, 從背後突然出擊, 元軍大敗而逃。 接著, 徐達又帶領數千人出太平城, 攻佔了溧陽、溧水, 從南面對集慶(今南京)形成包圍之勢。

1356年3月, 朱元璋攻佔了集慶, 改名為應天府, 決定以此為中心, 建立根據地, 再作遠圖。

應天東面的鎮江還在元軍手裡, 對應天威脅很大。 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大將, 出兵攻打鎮江。 徐達不負使命, 一舉攻佔了鎮江。 然後又分兵掠取金壇、丹陽等縣。 朱元璋又任命他為統軍元帥, 駐守鎮江。 同年4月, 徐達又與常遇春等將領在朱元璋親自指揮下, 進佔了甯國。 7月, 徐達派前鋒將領趙德勝攻常熟, 活捉了張士誠的弟弟張士德。

1358年10月, 徐達與邵榮等人聯兵奪取了宜興。 這樣一來, 朱元璋相繼攻佔了應天周圍的許多城池, 在東面擋住了張士誠西犯的門路, 在西面對徐壽輝採取了以守為攻的戰略。

1360年5月, 徐壽輝被部下陳友諒殺害,

陳友諒自稱皇帝, 佔有江西、湖廣大片地區, 是起義各部中實力最強的一支。 陳友諒與張士誠聯合, 東西夾擊朱元璋, 進逼應天。 朱元璋命諸將分頭埋伏于應天城內外各險要地點, 誘使陳友諒進入伏擊圈。 結果, 陳友諒大敗, 逃奔江州(今江西九江)。

1363年7月, 朱元璋率大軍到達鄱陽湖, 與陳友諒決戰。 開戰第一天, 徐達衝鋒在前, 打敗了敵軍前鋒部隊, 殺敵1500餘人, 繳獲一艘大船。 鄱陽湖大戰持續一月有餘, 朱元璋靠火攻終於大勝敵軍, 陳友諒被飛箭射死。

1364年正月, 朱元璋在應天自立為吳王, 設置百官, 建中書省, 以李善長為右相國, 徐達為左相國, 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

朱元璋自起兵以來, 手下有三個得力幹將, 第一位就是徐達。

橫掃江淮血戰平江

朱元璋消滅陳友諒之後, 實力大增, 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消滅東吳的張士誠。

張士誠的地盤被長江分成兩截, 江南的浙西地區防守比較堅固, 而江北的淮東地區防守則相對薄弱。 朱元璋採取先北後南的方略, 於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秋天, 任命徐達為總兵管, 渡江北上, 進攻淮東地區。

徐達很快攻克了泰州, 然後分兵進攻興化和高郵。 朱元璋擔心徐達孤軍奮戰, 便命令他返回泰州, 先攻取淮安、濠州和泗州(今江蘇盱眙)。 恰在此時, 張士誠為了牽制江北朱元璋的軍隊, 出兵攻擊江南的宜興。 朱元璋命徐達渡江還擊, 擊退了張士誠的進攻, 生俘3000餘人。 然後, 徐達又返回江北, 攻打高郵, 很快攻克了高郵。

1366年4月, 徐達兵臨淮安, 夜襲張士誠部將徐義的水寨, 徐義乘船逃走。 徐達揮兵圍城, 淮安守將梅思祖等人開城投降, 並獻出了所轄的四州。 隨後, 徐達進兵攻取了興化, 這樣, 淮東地區便成為朱元璋的地盤了。

朱元璋對江南地區的攻擊, 分為兩步。 首先是攻取湖州(今浙江吳興)、杭州, 切斷其兩翼力量;第二步是從北、西、南三面包圍平江(今蘇州)。 7月, 徐達受命為大將軍, 常遇春為副將軍, 統領20萬大軍, 從太湖出發直取湖州, 同時分兵攻打杭州和嘉興。

張士誠看到湖州危急, 不斷地派兵增援。 見援兵被打敗, 索性親自帶兵來援, 但被徐達在皂林(今浙江桐鄉北)擊敗。 9月, 張士誠又派部將徐志堅以輕舟增援, 同樣被打敗。 到了11月, 湖州、杭州和嘉興先後被攻克。

朱元璋的第一步戰略目的達到後,著手實施第二步戰略,就是攻取平江。徐達統領大軍進逼平江,把平江包圍起來。張士誠在城內外無援兵,內缺糧草,幾次突圍都沒有成功。朱元璋幾次派人前去勸降,張士誠死不投降,拼死守城。

到了1367年2月,徐達因平江久圍不克,派人向朱元璋請示。朱元璋親寫書信:“今後軍中一切事務皆由將軍自行定奪。”雙方戰到9月,平江城中糧盡,只能以枯草老鼠為食。徐達指揮大軍猛烈攻城,張士誠全線崩潰。徐達的軍隊攻入城中,張士誠自殺未遂,被押送應天。後來,張士誠在看守地自縊而死。

平江被攻破後,徐達下達軍令:“掠民財者死,拆民居者死,離營20裡者死。”他命部隊各自駐守,安定民心。隨後,徐達率諸將回到應天覆命,朱元璋親自到戟門迎接,大賞將士,徐達進封為信國公。

攻克大都威震邊塞

消滅張士誠後,朱元璋決定北伐滅元。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25萬大軍,向北進攻中原。

徐達統率北伐大軍浩浩蕩蕩從淮安出發,先進入山東。北伐軍所過之處,張布“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討元檄文,許多州縣紛紛投降,北伐軍進展順利。11月,徐達指揮大軍攻克沂州(今山東臨沂),然後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命部將韓政扼守黃河天險,張興祖攻東平、濟寧,自己率大軍攻克益都(今山東青州)。12月,大軍抵達濟南,守城的元將開城投降。徐達複還益都,進攻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掖縣)。北伐軍出征三個月,山東基本被平定。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明,年號洪武。新朝建立,自然要封賞功臣,設置百官。朱元璋任命的左右丞相,一個是李善長,一個就是徐達。朱元璋立長子朱標為太子,李善長兼任太子少師,徐達兼任太子少傅。

這年2月,北伐軍沿黃河西進直入河南境內,接連攻克了永城、歸德、許州(今許昌),直逼陳橋。元汴梁(今開封)守將出城投降,徐達統率大軍直奔河南(今洛陽)。四月,經過激戰,元軍棄城而逃,河南被攻克。徐達繼續西進,攻克陝州(今河南陝縣),直逼潼關。元軍望風而逃,徐達進入潼關,向西直至華州(今陝西華縣)。至此,徐達的大軍已先後佔領了山東、河南的大部分地區,又佔據了潼關,對元朝的大都形成了月牙形的包圍態勢。五月,朱元璋駕幸汴梁,慰勞將士,同時商討下一步的進軍方案。徐達建議,應立即發兵,攻取大都,朱元璋採納了徐達的建議,命徐達統軍進攻大都。

7月,朱元璋返回應天。徐達、常遇春率諸將會于河陰(今河南滎陽),然後分兵進入河北。閏7月,徐達於臨清召集諸將,部署具體進軍方略。隨後,常遇春首先攻佔德州,接連又攻佔了長蘆(今河北滄州)、天津。鎮守天津的元丞相從海口望風而逃,大都震動,人心大亂。

明軍進至河西務(今河北武清東北),大敗元軍,乘勝推進到通州(今北京通縣),又乘大霧伏擊元軍,元軍守將戰敗身死。通州失守的消息傳到大都,元順帝驚慌失措,於閏7月27日深夜帶著後妃、太子從建德門狼狽逃跑。8月2日,徐達率軍進至大都齊化門,士兵填平城下的壕溝,攻進城中。徐達登上齊化門城樓,兵士將元順帝留下守城的淮王、左右丞相等人押到。這些人寧死不降,被徐達下令處死。其餘願意投降的,徐達准許投降,無一人被濫殺。徐達下令查封城中的府庫,派1000兵士守衛皇宮。同時嚴令所有將士,禁止擾民。由於徐達的軍隊紀律嚴明,使大都很快安定下來,街市上的店鋪買賣也照常營業。

朱元璋接到攻克大都的捷報後,宣佈大赦天下,並下令改大都為北平府,命徐達、常遇春等人率大軍攻取山西、陝西等地,掃清元朝的殘餘勢力。

1368年9月,徐達指揮大軍進入山西。12月攻佔太原、大同,山西全部成為明軍的勢力範圍。洪武三年正月,徐達再次受命為征北大將軍,出兵西北。4月,經潼關直指定西,大敗元軍。11月,徐達凱旋回到京城,朱元璋親自到龍江迎接。然後大行封賞,改封徐達為魏國公。洪武四年春天,朱元璋命徐達鎮守北平。第二年,為了徹底清除北方邊患,徐達再次受命出征,給元朝殘餘勢力以沉重打擊。洪武六年,徐達留守北平。11月,元軍進犯大同,被徐達擊退。洪武十四年,徐達又率軍出塞,一直進至黃河最北端,大破元軍,凱旋而歸。

徐達從洪武四年鎮守北平,此後10多年間,數次率兵出塞,使元朝殘餘勢力不敢輕易南下,有效地保衛了大明的北方邊界,朱元璋由衷地稱譽徐達是“萬里長城”。

謙虛謹慎光明磊落

在明王朝的建立過程中,徐達開闢江漢流域,掃清淮楚之地,攻取浙西,席捲中原,聲勢威名直達塞外,先後降服王公、俘獲將領不計其數,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在皇帝面前尤其恭敬謹慎。朱元璋經常召見徐達,設宴歡飲,每每以“布衣兄弟”相稱,而徐達總是謙虛謹慎,小心應對,不越君臣之尊卑秩序。

按照朝廷的禮儀制度,徐達官至丞相,外出時備有相當規模的威赫儀衛。但他時常乘著普通的車馬出門,回到家中也過著儉樸的生活,從不奢侈浪費,或者歌舞宴請以誇耀自己顯達高貴。朱元璋曾對徐達說:“大將軍征戰幾十年,勞苦功高,從未安寧地休息過。我把過去住過的舊宅院賜給你,你可以安享天倫之樂。”朱元璋所說的舊宅院,就是他稱吳王時的王府。徐達堅決推辭,不肯接受。有一天,朱元璋帶徐達來到舊吳王府,設計將徐達灌醉,然後把他抬到床上,蒙上被子,想用這種辦法強迫他接受賞賜。徐達酒醒之後,驚慌失措,急忙下床伏地向朱元璋請罪。朱元璋見徐達如此謙恭,心中非常高興,便不再硬逼他接受舊王府。

徐達除了謙虛謹慎,戰功卓著外,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忠誠正直,愛恨分明,不結黨營私。朱元璋曾在朝堂上當著群臣的面稱讚徐達說:“受命率軍出征,取得勝利凱旋歸來,一貫不驕不傲,女色無所愛,財寶無所取,公正無私,像日月行天一樣光明磊落,大將軍就是這樣的人啊!”

徐達在朝中功高位顯,深得皇帝信任,自然有人想高攀他,企圖利用他的聲望謀取私利。丞相胡惟庸曾想與徐達拉攏關係,結為友好,但徐達看不起胡惟庸的品行作為,沒有理會。

當胡惟庸希望與徐達結交而遭冷遇後,便企圖收買徐達的看門人福壽,想讓福壽捏造罪名陷害徐達。但福壽忠於其主,不吃那一套,胡惟庸也沒有辦法。

長期的戎馬生涯,使徐達的身體逐漸支撐不住,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1384年閏10月,徐達在北平病重,朱元璋遣使把徐達召回應天,第二年2月20日病逝于應天府,時年54歲。

朱元璋的第一步戰略目的達到後,著手實施第二步戰略,就是攻取平江。徐達統領大軍進逼平江,把平江包圍起來。張士誠在城內外無援兵,內缺糧草,幾次突圍都沒有成功。朱元璋幾次派人前去勸降,張士誠死不投降,拼死守城。

到了1367年2月,徐達因平江久圍不克,派人向朱元璋請示。朱元璋親寫書信:“今後軍中一切事務皆由將軍自行定奪。”雙方戰到9月,平江城中糧盡,只能以枯草老鼠為食。徐達指揮大軍猛烈攻城,張士誠全線崩潰。徐達的軍隊攻入城中,張士誠自殺未遂,被押送應天。後來,張士誠在看守地自縊而死。

平江被攻破後,徐達下達軍令:“掠民財者死,拆民居者死,離營20裡者死。”他命部隊各自駐守,安定民心。隨後,徐達率諸將回到應天覆命,朱元璋親自到戟門迎接,大賞將士,徐達進封為信國公。

攻克大都威震邊塞

消滅張士誠後,朱元璋決定北伐滅元。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25萬大軍,向北進攻中原。

徐達統率北伐大軍浩浩蕩蕩從淮安出發,先進入山東。北伐軍所過之處,張布“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討元檄文,許多州縣紛紛投降,北伐軍進展順利。11月,徐達指揮大軍攻克沂州(今山東臨沂),然後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命部將韓政扼守黃河天險,張興祖攻東平、濟寧,自己率大軍攻克益都(今山東青州)。12月,大軍抵達濟南,守城的元將開城投降。徐達複還益都,進攻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掖縣)。北伐軍出征三個月,山東基本被平定。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明,年號洪武。新朝建立,自然要封賞功臣,設置百官。朱元璋任命的左右丞相,一個是李善長,一個就是徐達。朱元璋立長子朱標為太子,李善長兼任太子少師,徐達兼任太子少傅。

這年2月,北伐軍沿黃河西進直入河南境內,接連攻克了永城、歸德、許州(今許昌),直逼陳橋。元汴梁(今開封)守將出城投降,徐達統率大軍直奔河南(今洛陽)。四月,經過激戰,元軍棄城而逃,河南被攻克。徐達繼續西進,攻克陝州(今河南陝縣),直逼潼關。元軍望風而逃,徐達進入潼關,向西直至華州(今陝西華縣)。至此,徐達的大軍已先後佔領了山東、河南的大部分地區,又佔據了潼關,對元朝的大都形成了月牙形的包圍態勢。五月,朱元璋駕幸汴梁,慰勞將士,同時商討下一步的進軍方案。徐達建議,應立即發兵,攻取大都,朱元璋採納了徐達的建議,命徐達統軍進攻大都。

7月,朱元璋返回應天。徐達、常遇春率諸將會于河陰(今河南滎陽),然後分兵進入河北。閏7月,徐達於臨清召集諸將,部署具體進軍方略。隨後,常遇春首先攻佔德州,接連又攻佔了長蘆(今河北滄州)、天津。鎮守天津的元丞相從海口望風而逃,大都震動,人心大亂。

明軍進至河西務(今河北武清東北),大敗元軍,乘勝推進到通州(今北京通縣),又乘大霧伏擊元軍,元軍守將戰敗身死。通州失守的消息傳到大都,元順帝驚慌失措,於閏7月27日深夜帶著後妃、太子從建德門狼狽逃跑。8月2日,徐達率軍進至大都齊化門,士兵填平城下的壕溝,攻進城中。徐達登上齊化門城樓,兵士將元順帝留下守城的淮王、左右丞相等人押到。這些人寧死不降,被徐達下令處死。其餘願意投降的,徐達准許投降,無一人被濫殺。徐達下令查封城中的府庫,派1000兵士守衛皇宮。同時嚴令所有將士,禁止擾民。由於徐達的軍隊紀律嚴明,使大都很快安定下來,街市上的店鋪買賣也照常營業。

朱元璋接到攻克大都的捷報後,宣佈大赦天下,並下令改大都為北平府,命徐達、常遇春等人率大軍攻取山西、陝西等地,掃清元朝的殘餘勢力。

1368年9月,徐達指揮大軍進入山西。12月攻佔太原、大同,山西全部成為明軍的勢力範圍。洪武三年正月,徐達再次受命為征北大將軍,出兵西北。4月,經潼關直指定西,大敗元軍。11月,徐達凱旋回到京城,朱元璋親自到龍江迎接。然後大行封賞,改封徐達為魏國公。洪武四年春天,朱元璋命徐達鎮守北平。第二年,為了徹底清除北方邊患,徐達再次受命出征,給元朝殘餘勢力以沉重打擊。洪武六年,徐達留守北平。11月,元軍進犯大同,被徐達擊退。洪武十四年,徐達又率軍出塞,一直進至黃河最北端,大破元軍,凱旋而歸。

徐達從洪武四年鎮守北平,此後10多年間,數次率兵出塞,使元朝殘餘勢力不敢輕易南下,有效地保衛了大明的北方邊界,朱元璋由衷地稱譽徐達是“萬里長城”。

謙虛謹慎光明磊落

在明王朝的建立過程中,徐達開闢江漢流域,掃清淮楚之地,攻取浙西,席捲中原,聲勢威名直達塞外,先後降服王公、俘獲將領不計其數,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在皇帝面前尤其恭敬謹慎。朱元璋經常召見徐達,設宴歡飲,每每以“布衣兄弟”相稱,而徐達總是謙虛謹慎,小心應對,不越君臣之尊卑秩序。

按照朝廷的禮儀制度,徐達官至丞相,外出時備有相當規模的威赫儀衛。但他時常乘著普通的車馬出門,回到家中也過著儉樸的生活,從不奢侈浪費,或者歌舞宴請以誇耀自己顯達高貴。朱元璋曾對徐達說:“大將軍征戰幾十年,勞苦功高,從未安寧地休息過。我把過去住過的舊宅院賜給你,你可以安享天倫之樂。”朱元璋所說的舊宅院,就是他稱吳王時的王府。徐達堅決推辭,不肯接受。有一天,朱元璋帶徐達來到舊吳王府,設計將徐達灌醉,然後把他抬到床上,蒙上被子,想用這種辦法強迫他接受賞賜。徐達酒醒之後,驚慌失措,急忙下床伏地向朱元璋請罪。朱元璋見徐達如此謙恭,心中非常高興,便不再硬逼他接受舊王府。

徐達除了謙虛謹慎,戰功卓著外,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忠誠正直,愛恨分明,不結黨營私。朱元璋曾在朝堂上當著群臣的面稱讚徐達說:“受命率軍出征,取得勝利凱旋歸來,一貫不驕不傲,女色無所愛,財寶無所取,公正無私,像日月行天一樣光明磊落,大將軍就是這樣的人啊!”

徐達在朝中功高位顯,深得皇帝信任,自然有人想高攀他,企圖利用他的聲望謀取私利。丞相胡惟庸曾想與徐達拉攏關係,結為友好,但徐達看不起胡惟庸的品行作為,沒有理會。

當胡惟庸希望與徐達結交而遭冷遇後,便企圖收買徐達的看門人福壽,想讓福壽捏造罪名陷害徐達。但福壽忠於其主,不吃那一套,胡惟庸也沒有辦法。

長期的戎馬生涯,使徐達的身體逐漸支撐不住,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1384年閏10月,徐達在北平病重,朱元璋遣使把徐達召回應天,第二年2月20日病逝于應天府,時年54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