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產科醫生:產後恢復從月子第一天開始,月子坐好,不易顯老

十月懷胎, 一朝分娩, 生完寶寶後的萬里長征路才剛剛開始。 月子坐得好的女人, 人生等於出現了一個轉捩點。 所有產前的毛病都有機會祛除, 而且體質會改變, 變得更加有女人味。 但如果月子不注意調養, 很容易落下病根, 甚至顯老十年。

其實坐月子是一個產後調理的過程, 最關鍵是產後第一天!對於剛剛生產完的新媽媽來說, 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 這都幾乎耗盡了體力。 但生完孩子之後的第一天, 也是准媽咪最容易出現意外、最有可能落下病根的24小時。 為了自己的身體,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 都要做到以下幾件事, 但很多媽媽卻做錯了, 看看你有嗎?

一、建立良好的室內環境

從產房轉至病房後, 房間要注意衛生, 室內溫度適宜(一般控制在18-20℃), 空氣新鮮, 通風良好。 即使在冬季也要有一定時間開窗通風, 保持空氣新鮮, 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風。

居室內要清潔舒適, 在房間內不要吸煙。 由於剛分娩後的產婦需要靜養以恢復體力, 親友最好不要在此時來探望。 有慢性病或感冒的親友更是最好不要來探視產婦及新生兒, 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二、爭取時間休息

分娩過程耗盡了准媽媽的體力,

第一天最重要的是休息, 以確保體力的恢復。 現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 寶寶與母親在一起, 大約每隔3-4小時就要哺乳了, 又要給孩子換尿布, 孩子一哭鬧, 母親就更沒時間睡覺, 所以新媽媽應爭取時間多休息。

三、觀察產後出血量

產後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超過400毫升稱為產後出血。 目前, 在我國導致孕產婦死亡的第一原因仍是產後出血, 因此產後出血也是產婦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問題。 產婦出血過多可導致休克, 甚至死亡。

產婦在分娩後兩小時內最容易發生產後出血, 所以分娩後仍需在產房內觀察。 經過產房觀察兩小時後, 產婦回到病房, 自己也要繼續觀察。 一旦陰道有較多出血, 應通知醫生, 查明原因, 及時處理。

正常情況下,

准媽咪在分娩結束一小時左右, 仍然會出很多血, 這是子宮裡未排淨的餘血、粘液和其它組織。 當然, 出血量會逐漸減少, 顏色也由最開始的暗紅色, 慢慢變成粉紅色, 最後會變成褐色。 這段產後出血的時間大概會持續40天左右。 在產後第一天, 新媽咪要做的就是觀察出血量是否有減少, 然後準備一些一次性短褲和產婦用衛生巾, 每天定時更換、保持潔淨。

四、產後4小時內儘量小便

產後第一個也是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排尿。 順產產婦應多喝水, 在產後後4小時內及時排尿。 通常新媽媽在產後4-6小時內就可以主動排尿, 若超過8小時未排尿, 就屬於排尿困難, 嚴重的還會導致泌尿系感染。

在生產過程中, 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尿道,

幫助膀胱功能的恢復, 憋尿時間太長, 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收縮, 導致產後出血。 少數產婦排尿困難, 可發生尿瀦留, 其原因與膀胱長期受壓、會陰部疼痛反射有關。 這種症狀重在預防, 可以適當多飲水, 聽聽水聲, 同時放鬆心態, 越緊張就越難排出。 還要注意對會陰部的護養, 大小便之後都應用溫開水沖洗。

五、產後第一口奶

產後半小時讓寶寶吸乳頭, 這樣可儘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 促進乳汁分泌。 正常情況來說, 產後第一天就有少量粘稠、略帶黃色的乳汁, 這就是初乳。 這是所有奶粉無法替代的。

哺乳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產後第一天可以每1~3小時哺乳一次, 哺乳的時間和頻率與嬰兒的需求以及產婦感到奶脹的情況有關。 產婦第一天身體虛弱、傷口疼痛,可選用側臥位餵奶。每次哺乳後應將新生兒抱起輕拍幾下,以防回奶。

六、適當地開始活動

很多新媽媽在生產過程中消耗了大量體力,生完孩子後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天,這樣不僅不利於身體的恢復,還會妨礙尿液排出,引發排尿困難。長時間臥床易形成血栓,嚴重可致命。產後准媽媽可以根據自身身體情況,在床上翻翻身,伸伸胳膊,或者繞床行走等。

順產產婦產後6~12個小時就能試著慢慢下床走動。這樣可以增強腹肌收縮,促進子宮復原、惡露排出、增進食欲,防止尿瀦留和便秘發生;產後第二天可以在室內走動,做適宜的產後保健操,這樣不僅能加快身體恢復,還可以收縮身形,為產後減肥打下基礎。

剖腹產媽媽產後儘快排氣

剖腹產媽媽手術容易使腸道受刺激,而使得腸道功能受到抑制,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因此,術後會有漲腹感,應儘早排氣。

剖腹產媽媽6小時後可以飲用一些排氣類的湯,如蘿蔔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肚脹,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

另外,月子期間還要注意這些事,才能恢復快。

注意子宮恢復

對新媽咪來說,產後子宮的恢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子宮若沒得到充分的恢復,會影響到以後的身體健康,更易罹患各種婦科疾病。所以,子宮恢復不容忽視哦!

子宮恢復的指標是子宮體積縮小、惡露逐漸減少至消失。一般來說,產後複檢時,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到一團東西,子宮還是比較大而柔軟,遲遲不恢復到原來的形狀,而褐色惡露卻常常持續不斷。子宮遲遲不入盆腔,在恥骨上區總能摸到子宮底,有時有壓痛,還有褐色分泌物,就應考慮為子宮復原不全;如有臭味,可能已經併發感染了。

促進子宮持續恢復3關鍵

1.母乳餵養

寶貝一吸吮乳頭,子宮就會收縮,這種頻繁的反射刺激,會使子宮恢復加快。沒餵奶的媽咪,也可採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2.按摩子宮底

一手按壓恥骨聯合上方使子宮抬起,一手置於子宮底部,拇指在前壁,其餘4指在後壁,均勻而有節律地按摩子宮底。力量應從小到大,讓子宮受刺激收縮加快恢復。

3.及時進行恢復性鍛煉

缺乏鍛煉是導致子宮恢復不良的最主要原因,要進行適量運動,增加腿部、骨盆、腰骶部肌肉的緊張度,刺激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的恢復。

●胯部牽拉運動 平躺於床上,將左腿彎曲,右腿伸直並屈曲腳部(即腳部與腿成90°角)。將右腳跟儘量向前伸,同時將右腿的肌肉繃緊,使胯部隨之向前運動,保持此動作5秒鐘,然後將腳跟回縮至起始位。在伸縮腳跟時不要彎曲膝蓋和背部。可左右腿交替進行,應連續做10次。

●腹肌運動 平躺於床上,將雙膝彎曲,雙手心置於下腹部。將臀部收緊,使背部緊壓於床面,保持此動作5秒鐘後恢復至起始位,連續做10次。

●仰臥運動 平躺於床上,將雙膝彎曲,雙手手心向下放在大腿上。將頭部用力抬起,使雙手觸及膝蓋,保持此動作5秒鐘後恢復至起始位。這組動作應連續做10次。

●抬臀運動 取坐位,雙臂交叉抱於胸前。深吸一口氣,將臀部向前上方抬起約5釐米,再緩慢向後上方抬起至腹部肌肉呈緊張狀態,保持此動作5秒鐘後恢復至起始位。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要好好的愛惜自己的身體,這些事情都要做好,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讓孩子健健康康的長大!

注意及時收腹

人體子宮呈倒三角形,在懷孕期間,由於孕婦要攝取相應的營養成分以補充寶寶營養吃的過多,而導致胃部增大,同時孕期由於寶寶在母體子宮不斷增大,肝臟,腸胃上移,一旦孕婦產下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便會下移,但無法找到最實的支持點也就是恢復原位。子宮騰空,也就出現了平常所見產婦有肚腩,婦女病,腸胃不適,未老先衰等相關症狀。所以這時必須束縛,束縛可以收縮腹部,防止內臟下垂,預防婦女病,建議選用產婦專用的收腹依。

產後六個月是各位媽咪們儘早儘快恢復體型的黃金時機,因為這個時候體內的脂肪是屬於流動的,所以各位媽咪們一定不要錯過這個黃金時機哦,不然可就追悔莫及啦。

注意飲食

1、飲食要富含蛋白質

月子裡要比平時多吃一些蛋白質,尤其是優質動物蛋白質,如雞、魚、瘦肉、動物肝等;也可適量飲用牛奶、豆類。但不可過量攝取,不然會加重肝腎負擔,還易造成肥胖,反而對身體不利,一般每天攝入90-95克蛋白質即可。

2、主副食種類要多樣化

不要偏食,粗糧和細糧都要吃,不能只吃精米精面,還要搭配雜糧,如小米、燕麥、玉米粉、糙米、標準粉、赤小豆、綠豆等。這樣既可保證各種營養的攝取,還可使蛋白質起到互補作用,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對新媽媽恢復身體很有益處。

3、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

哺乳媽媽對鈣的需求量很大,需要特別注意補充,應該每天增加25克左右的蛋白質,避免影響乳汁分泌量。因為從飲食中攝取蛋白質不足時,對乳汁中的蛋白質含量影響不明顯,但會影響乳汁的分泌量。

4、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

產後出血及哺喂寶寶,補充鐵也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容易發生貧血。如果在飲食中多注意吃一些含血紅素鐵的食物,如動物血或肝、瘦肉、魚類、油菜、菠菜等及豆類等,就可防止產後貧血。

5、合理攝取必需脂肪

要注意攝取必需脂肪,其中的脂肪酸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很有益,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對中樞神經的發育特別重要。哺乳媽媽飲食中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組成,會影響乳汁中這些營養的含量。但也不能攝取過度,脂肪所提供的熱能應該低於總熱能的1/3。

6、多吃蔬菜、水果和海藻類

產後禁吃或少吃蔬菜水果的習慣應該糾正。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富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果膠及足量的膳食纖維,海藻類還可提供適量的碘。這些食物既可增加食欲、防止便秘、促進乳汁分泌,還可為新媽媽提供身體必需的營養素。

7、多進食各種湯飲

一定要注意多喝湯。湯類味道鮮美,易消化吸收,還可促進乳汁分泌,如紅糖水、鯽魚湯、豬蹄湯、排骨湯等,需注意的是一定要湯和肉一同進食。

8、不吃酸辣食物及少吃甜食

酸辣食物會刺激新媽媽虛弱的胃腸,引起很多不適。甜食最好只喝紅糖水,過多吃其他甜食不僅影響食欲,還易使熱能過剩並轉化為脂肪,引起產後肥胖。

9、不吃鹽漬食物不飲酒

鹽漬食物會影響新媽媽體內的水鹽代謝,咖啡及含某些香辛料的食品可通過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影響他們的健康發育,特別要加以注意。

產婦第一天身體虛弱、傷口疼痛,可選用側臥位餵奶。每次哺乳後應將新生兒抱起輕拍幾下,以防回奶。

六、適當地開始活動

很多新媽媽在生產過程中消耗了大量體力,生完孩子後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天,這樣不僅不利於身體的恢復,還會妨礙尿液排出,引發排尿困難。長時間臥床易形成血栓,嚴重可致命。產後准媽媽可以根據自身身體情況,在床上翻翻身,伸伸胳膊,或者繞床行走等。

順產產婦產後6~12個小時就能試著慢慢下床走動。這樣可以增強腹肌收縮,促進子宮復原、惡露排出、增進食欲,防止尿瀦留和便秘發生;產後第二天可以在室內走動,做適宜的產後保健操,這樣不僅能加快身體恢復,還可以收縮身形,為產後減肥打下基礎。

剖腹產媽媽產後儘快排氣

剖腹產媽媽手術容易使腸道受刺激,而使得腸道功能受到抑制,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因此,術後會有漲腹感,應儘早排氣。

剖腹產媽媽6小時後可以飲用一些排氣類的湯,如蘿蔔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肚脹,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

另外,月子期間還要注意這些事,才能恢復快。

注意子宮恢復

對新媽咪來說,產後子宮的恢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子宮若沒得到充分的恢復,會影響到以後的身體健康,更易罹患各種婦科疾病。所以,子宮恢復不容忽視哦!

子宮恢復的指標是子宮體積縮小、惡露逐漸減少至消失。一般來說,產後複檢時,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到一團東西,子宮還是比較大而柔軟,遲遲不恢復到原來的形狀,而褐色惡露卻常常持續不斷。子宮遲遲不入盆腔,在恥骨上區總能摸到子宮底,有時有壓痛,還有褐色分泌物,就應考慮為子宮復原不全;如有臭味,可能已經併發感染了。

促進子宮持續恢復3關鍵

1.母乳餵養

寶貝一吸吮乳頭,子宮就會收縮,這種頻繁的反射刺激,會使子宮恢復加快。沒餵奶的媽咪,也可採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2.按摩子宮底

一手按壓恥骨聯合上方使子宮抬起,一手置於子宮底部,拇指在前壁,其餘4指在後壁,均勻而有節律地按摩子宮底。力量應從小到大,讓子宮受刺激收縮加快恢復。

3.及時進行恢復性鍛煉

缺乏鍛煉是導致子宮恢復不良的最主要原因,要進行適量運動,增加腿部、骨盆、腰骶部肌肉的緊張度,刺激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的恢復。

●胯部牽拉運動 平躺於床上,將左腿彎曲,右腿伸直並屈曲腳部(即腳部與腿成90°角)。將右腳跟儘量向前伸,同時將右腿的肌肉繃緊,使胯部隨之向前運動,保持此動作5秒鐘,然後將腳跟回縮至起始位。在伸縮腳跟時不要彎曲膝蓋和背部。可左右腿交替進行,應連續做10次。

●腹肌運動 平躺於床上,將雙膝彎曲,雙手心置於下腹部。將臀部收緊,使背部緊壓於床面,保持此動作5秒鐘後恢復至起始位,連續做10次。

●仰臥運動 平躺於床上,將雙膝彎曲,雙手手心向下放在大腿上。將頭部用力抬起,使雙手觸及膝蓋,保持此動作5秒鐘後恢復至起始位。這組動作應連續做10次。

●抬臀運動 取坐位,雙臂交叉抱於胸前。深吸一口氣,將臀部向前上方抬起約5釐米,再緩慢向後上方抬起至腹部肌肉呈緊張狀態,保持此動作5秒鐘後恢復至起始位。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要好好的愛惜自己的身體,這些事情都要做好,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讓孩子健健康康的長大!

注意及時收腹

人體子宮呈倒三角形,在懷孕期間,由於孕婦要攝取相應的營養成分以補充寶寶營養吃的過多,而導致胃部增大,同時孕期由於寶寶在母體子宮不斷增大,肝臟,腸胃上移,一旦孕婦產下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便會下移,但無法找到最實的支持點也就是恢復原位。子宮騰空,也就出現了平常所見產婦有肚腩,婦女病,腸胃不適,未老先衰等相關症狀。所以這時必須束縛,束縛可以收縮腹部,防止內臟下垂,預防婦女病,建議選用產婦專用的收腹依。

產後六個月是各位媽咪們儘早儘快恢復體型的黃金時機,因為這個時候體內的脂肪是屬於流動的,所以各位媽咪們一定不要錯過這個黃金時機哦,不然可就追悔莫及啦。

注意飲食

1、飲食要富含蛋白質

月子裡要比平時多吃一些蛋白質,尤其是優質動物蛋白質,如雞、魚、瘦肉、動物肝等;也可適量飲用牛奶、豆類。但不可過量攝取,不然會加重肝腎負擔,還易造成肥胖,反而對身體不利,一般每天攝入90-95克蛋白質即可。

2、主副食種類要多樣化

不要偏食,粗糧和細糧都要吃,不能只吃精米精面,還要搭配雜糧,如小米、燕麥、玉米粉、糙米、標準粉、赤小豆、綠豆等。這樣既可保證各種營養的攝取,還可使蛋白質起到互補作用,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對新媽媽恢復身體很有益處。

3、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

哺乳媽媽對鈣的需求量很大,需要特別注意補充,應該每天增加25克左右的蛋白質,避免影響乳汁分泌量。因為從飲食中攝取蛋白質不足時,對乳汁中的蛋白質含量影響不明顯,但會影響乳汁的分泌量。

4、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

產後出血及哺喂寶寶,補充鐵也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容易發生貧血。如果在飲食中多注意吃一些含血紅素鐵的食物,如動物血或肝、瘦肉、魚類、油菜、菠菜等及豆類等,就可防止產後貧血。

5、合理攝取必需脂肪

要注意攝取必需脂肪,其中的脂肪酸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很有益,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對中樞神經的發育特別重要。哺乳媽媽飲食中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組成,會影響乳汁中這些營養的含量。但也不能攝取過度,脂肪所提供的熱能應該低於總熱能的1/3。

6、多吃蔬菜、水果和海藻類

產後禁吃或少吃蔬菜水果的習慣應該糾正。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富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果膠及足量的膳食纖維,海藻類還可提供適量的碘。這些食物既可增加食欲、防止便秘、促進乳汁分泌,還可為新媽媽提供身體必需的營養素。

7、多進食各種湯飲

一定要注意多喝湯。湯類味道鮮美,易消化吸收,還可促進乳汁分泌,如紅糖水、鯽魚湯、豬蹄湯、排骨湯等,需注意的是一定要湯和肉一同進食。

8、不吃酸辣食物及少吃甜食

酸辣食物會刺激新媽媽虛弱的胃腸,引起很多不適。甜食最好只喝紅糖水,過多吃其他甜食不僅影響食欲,還易使熱能過剩並轉化為脂肪,引起產後肥胖。

9、不吃鹽漬食物不飲酒

鹽漬食物會影響新媽媽體內的水鹽代謝,咖啡及含某些香辛料的食品可通過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影響他們的健康發育,特別要加以注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