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萬里長江萬里長荊湘兩淮修羅場,為保衣冠華夏在誰言南國無兒郎

飽受戰亂之禍的母親河

長江及其周邊廣大流域, 自古以來便是南北爭衡、問鼎天下的重要區域。 尤其號稱中國命門的荊湘地區也在長江流域, 在分裂時期, 北方政權要平定江南、混一宇內, 必須突破長江防線;而南方政權若要偏安江左、進取中原, 也必須建立完整穩固、自成體系、攻守兼備的萬里江防。 長江及其支流, 也成為中國古代軍事地理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長江流域曾經發生過的著名戰事有:秦統一全國的滅楚之戰, 三國時期曹操為統一全國的赤壁之戰, 東晉時北方少數民族第一次飲馬長江的肥水之戰,

隋朝楊家滅陳統一之戰, 華夏浩劫蒙元戰略大迂回滅宋襄陽之戰。 朱元璋屌絲逆襲滅陳友諒之戰, 還有數不清較小規模的戰事, 可見長江流域的每次大戰役都決定著中國未來命運的走向, 我們母親河的河底同樣也是白骨累累

橫行天下蒙古騎兵之挫敗

蒙哥汗帶領蒙古鐵騎進入四川後, 逢山必爭、遇城必戰, 騎兵的遠端機動和戰略奇襲優勢被抵消得一乾二淨。 後來蒙古大軍頓兵於堅固的釣魚城之下, 苦戰經年, 卻師老無功, 蒙哥汗本人還被城中滾落的飛石砸中, 重傷至死。 蒙軍對南宋的戰爭這才告一段落。

南宋滅亡後, 面對舉國淪陷、元軍四集的不利局面, 釣魚城依然憑藉險要地形堅決抵抗。 最終, 由於彈盡糧絕、屏障盡失, 為了釣魚城的十萬軍民的生命, 在鏖戰二百餘場、歷經三十六年後, 釣魚城守將王立最終選擇投降。 但這是一次附帶著苛刻條件的體面投降:不降旗、不收兵器、不改縣誌。

忽必烈居然同意了, 並且信守了承諾, 將蒙哥屠城洩憤的遺囑拋諸腦後。

全體釣魚城軍民在向南宋京城臨安的方向拜了三拜, 開城投降。

岳爺爺精忠報國的遺憾

金國滅遼後順勢南下滅北宋, 大宋政權在華北和西北地方的統治全面喪失。 只能居南國依託長江防守, 在長期的戰爭實踐中, 南宋沿長江形成了上游川陝、中游荊襄、下游兩淮三個彼此獨立又相互策應的戰區,

川陝吳氏兄弟、荊襄地區的嶽飛、兩淮地區的韓世忠及其所部, 也在戰火中鍛造成為百戰勁旅, 成為抵抗金軍南下、拱衛南宋政權的有效屏障。

岳飛在長江兩翼戰線穩固的基礎上, 以荊襄六郡為前進基地, 制定了“連結河朔”、北伐中原的戰略方針, 並相繼取得了郾城之戰和潁昌之戰的勝利, 黃河以北的敵後抗金部隊發展到四十萬人, 使金朝“燕山以南, 號令不復行”。

大好形勢下, 嶽飛堅請高宗北伐。 當此之際, 如果宋廷審時度勢、趁熱打鐵, 令吳璘出四川入漢中, 與陝西義軍取得聯繫, 進逼長安;令兩淮韓世忠、劉琦、張俊諸軍沿淮北上, 或西援岳飛于河南戰場,

或東入山東與嶽飛互為犄角, 則即便不能達到驅逐金人、恢復中原的目標, 但將防線向北推進至黃河一線, 拓展更加充裕的迴旋空間還是可以做到的。

日月大明

元末朱元璋在佔據南京後, 西滅陳友諒, 東滅張士誠, 再平蜀地明玉珍, 攜長江流域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全力北伐, 最終將元朝統治者趕回草原,在恢復漢家王朝的同時,也創造了南方割據勢力建立全國統一政權的唯一成功範例。

最終將元朝統治者趕回草原,在恢復漢家王朝的同時,也創造了南方割據勢力建立全國統一政權的唯一成功範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