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賓士舉報了大眾寶馬?不可描述的德國汽車圈發生了什麼

大眾汽車“柴油門”電影還沒殺青, 如今“壟斷門”這個大IP又橫空出世。

據德國的《明鏡》週刊報導, 德國當局目前正在對本國汽車製造商大眾集團、戴姆勒和寶馬集團展開反壟斷調查, 以確定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 這三家汽車製造商是否存在相互非法串通合謀的行為。

這三家“好基友”的相愛相殺, 已經被八卦過很多次了。 德國媒體這回算是坐實了, 三兄弟之間的確有著有不可描述的關係。

20年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要說德國的《明鏡》週刊也是一點都不講政治, 對於民族品牌一點保護都沒有, 簡直就是胳膊肘往外拐。

據其報導, 從1990年代起, 幾個德國車企巨頭秘密組建了60個工作組, 召開了1000多次會議, 就技術、成本、供應商和市場等多個領域達成一致, 以維持行業地位, 獲取更大利益。 德國幾大汽車企業——大眾汽車及其旗下子品牌奧迪和保時捷, 以及戴姆勒、寶馬一個不少,

全都是這個“卡特爾”聯盟的一員, 這直接構成壟斷, “破壞了其它國家競爭對手的利益”。

有意思的是, 《明鏡》週刊不僅普及了幾大車企暗地裡抱團取暖結成友軍的套路, 還曝光了各大企業爭先恐後“打小報告”的行為。

最先“告密”的是大眾。

作為“排放門”的主角, 經過兩年折騰顯然大眾已經傷痕累累。

然而劇情馬上反轉。 路透社引用知情人士稱, 第一個反水的隊友不是大眾, 而是戴姆勒。 早在2014年, 戴姆勒就已經開始與監管部門合作, 並缺席了隨後舉行的多次秘密會議。

對於戴姆勒、大眾的行為, 寶馬表示很受傷。 據《南德日報》報導, 寶馬表示將“慎重考慮”與戴姆勒未來合作, 因為此舉“已經嚴重破壞了”寶馬對戴姆勒的信任。 看起來, 寶馬似乎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好學生, 但背後的真相誰知道呢。

“友商”先是盟友, 又變成了“叛徒”。 儘管反壟斷事件並未最終確定, 但德系三強既然已經聯手二十年, 最近卻“反目成仇”背後插刀, 難道是因為正義感作祟?

歐盟笑了。 在歐盟的法律中, 也講究“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壟斷案中, 第一個選擇合作的涉案壟斷企業可以免去相關懲罰, 第二個站出來的人, 如果能提供有價值的證據, 至少也可以享受50%的處罰減免。

2011年, 涉及多家卡車製造商的壟斷經營案中, DAF、戴姆勒、依維柯、斯堪尼亞、和富豪/雷諾一共支付了30億歐元的罰金,

而作為“告密者”的大眾旗下的卡車品牌MAN則成功倖免。

而據巴黎銀行的分析師推算, 如果最終確定德國車企構成壟斷, 寶馬將面臨最多80億歐元的罰款, 戴姆勒為140億歐元, 大眾則為190億歐元。 兄弟誠可貴, 但罰款價更高。

德國汽車圈都有哪些秘密?

根據德媒的報導, 德系三強的專家高管秘密工作組們每年都會固定碰幾次頭。 那麼, 在斯圖加特、在慕尼克, 還有在幾個國際大車展, 這些工作組都“秘密”說了什麼?

舉個例子。 比如其中有一組, 叫做“機械附件工作組”, 集結了來自此三大車企的專家, 開會商量說大家賣的敞篷車啊, 都要在限速50公里/時內才可以開閉軟頂。 想想還挺貼心, 50公里以上迎風招展的, 髮型還要不要了?但是在曝光的會議記錄裡明寫著,基於“成本、重量、增加技術風險、及碰撞相關”考慮,“在速度上各家不宜進行軍備競賽”。

其他技術,比如可折疊車頂的操作、車身設計、刹車以及電子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創新,都會經過這些小組討論安排。甚至,連指定誰作為供應商,也在討論議題之內,而那些沒被選定的製造商們,就無法進入相關市場了。

關於德系三強的合謀論,被披露的一個關鍵專案便是合謀控制車用尿素罐的尺寸大小。

使用柴油發動機,會產生有害氣體氮氧化合物,必須通過汽車環保尿素處理。這種液體需要一個罐子儲存,罐子尺寸越大,成本就越高。要想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完全中和,尿素罐的大小至少得19升。據《福布斯》報導,2006年,秘密會議對儲液罐的尺寸和成本達成一些共識;2008年,戴姆勒、奧迪、寶馬以及大眾同意所有車型使用8升的儲液罐,“每輛車可以節省80歐元”。

汽車行業內,各車企聯合討論技術等問題的情況不少。在我國,包括在一些行業標準的制定上,各領域龍頭企業還可以牽頭進行標準草擬。

大眾顯然也是這麼認為的。其在聲明中表示,“對於全球的車企來說,為了加快創新速度和品質,在技術問題上交流合作是非常常見的。”而面對合謀指控,大眾、戴姆勒和寶馬還共同聲稱的,這是“聯手對抗矽谷企業,如特斯拉、Uber和穀歌公司”。

不過,技術切磋也就罷了。連成本、供應商和市場也可以“有話好說”, 這就有些反競爭之嫌了。這些的確是違反市場經濟基本原則的。

事實上,德國車企之間的深厚友誼傳統,早已有之。有這麼一個故事:

1972年,德國寶馬的銷售總監曾是一名瑞士裔的美國人。有一天,這名美國人被自家的老大安排,從寶馬的慕尼克總部專車送到對手戴姆勒的斯圖加特總部。

美國人懵了,而更懵的是,在那裡他見到了當時戴姆勒的老大。一杯咖啡過後,他被痛批一頓,簡單來說就是因為他賣出了太多的六缸車——

“六缸是我們的特產!”戴姆勒的老大吼著,“我們也做四缸,但商量好了,那塊是寶馬的。你們四缸做得好,那就專心做四缸。我們會在四缸上放水的。”

歐洲人的柴油夢被打破

過去,汽車圈“德國製造”這塊金字招牌可是響噹噹的。

在歐洲人的觀念中,柴油車是相較于汽油車更清潔的。2015年大眾柴油車被爆出涉嫌尾氣排放資料造假,可以說是對歐洲人這個觀念的沉重打擊,而隨著“壟斷門”的曝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涉嫌造假的企業可能遠不止大眾一家。

“壟斷門”後,德國民調機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德國公民認為本國汽車製造商不再值得信任。

但在另一方面,及時的曝光對幾大車企而言,晚不如早。因為“合謀”的確抑制了德系車企在技術創新上的發展。

當豐田的混動技術被公認為是一種先進的環保技術,德國車很尷尬,他們並沒有差不多的技術,於是就扭頭選擇了有100多年歷史的老技術——二氧化碳排放較少的柴油。時至今日,柴油車仍舊占到歐洲市場一半以上的主流車型。

在2日的“全國柴油車論壇”上,德國主要汽車企業負責人宣佈,將對德國國內的約530萬輛柴油汽車採取軟體升級、換車補貼等措施,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出席當天論壇的有寶馬、大眾、戴姆勒、歐寶等德國汽車巨頭的掌門人。德國環境部長和交通部長都對上述車企的最新決定表示歡迎。或許這將徹底改變德國汽車市場。

髮型還要不要了?但是在曝光的會議記錄裡明寫著,基於“成本、重量、增加技術風險、及碰撞相關”考慮,“在速度上各家不宜進行軍備競賽”。

其他技術,比如可折疊車頂的操作、車身設計、刹車以及電子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創新,都會經過這些小組討論安排。甚至,連指定誰作為供應商,也在討論議題之內,而那些沒被選定的製造商們,就無法進入相關市場了。

關於德系三強的合謀論,被披露的一個關鍵專案便是合謀控制車用尿素罐的尺寸大小。

使用柴油發動機,會產生有害氣體氮氧化合物,必須通過汽車環保尿素處理。這種液體需要一個罐子儲存,罐子尺寸越大,成本就越高。要想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完全中和,尿素罐的大小至少得19升。據《福布斯》報導,2006年,秘密會議對儲液罐的尺寸和成本達成一些共識;2008年,戴姆勒、奧迪、寶馬以及大眾同意所有車型使用8升的儲液罐,“每輛車可以節省80歐元”。

汽車行業內,各車企聯合討論技術等問題的情況不少。在我國,包括在一些行業標準的制定上,各領域龍頭企業還可以牽頭進行標準草擬。

大眾顯然也是這麼認為的。其在聲明中表示,“對於全球的車企來說,為了加快創新速度和品質,在技術問題上交流合作是非常常見的。”而面對合謀指控,大眾、戴姆勒和寶馬還共同聲稱的,這是“聯手對抗矽谷企業,如特斯拉、Uber和穀歌公司”。

不過,技術切磋也就罷了。連成本、供應商和市場也可以“有話好說”, 這就有些反競爭之嫌了。這些的確是違反市場經濟基本原則的。

事實上,德國車企之間的深厚友誼傳統,早已有之。有這麼一個故事:

1972年,德國寶馬的銷售總監曾是一名瑞士裔的美國人。有一天,這名美國人被自家的老大安排,從寶馬的慕尼克總部專車送到對手戴姆勒的斯圖加特總部。

美國人懵了,而更懵的是,在那裡他見到了當時戴姆勒的老大。一杯咖啡過後,他被痛批一頓,簡單來說就是因為他賣出了太多的六缸車——

“六缸是我們的特產!”戴姆勒的老大吼著,“我們也做四缸,但商量好了,那塊是寶馬的。你們四缸做得好,那就專心做四缸。我們會在四缸上放水的。”

歐洲人的柴油夢被打破

過去,汽車圈“德國製造”這塊金字招牌可是響噹噹的。

在歐洲人的觀念中,柴油車是相較于汽油車更清潔的。2015年大眾柴油車被爆出涉嫌尾氣排放資料造假,可以說是對歐洲人這個觀念的沉重打擊,而隨著“壟斷門”的曝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涉嫌造假的企業可能遠不止大眾一家。

“壟斷門”後,德國民調機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德國公民認為本國汽車製造商不再值得信任。

但在另一方面,及時的曝光對幾大車企而言,晚不如早。因為“合謀”的確抑制了德系車企在技術創新上的發展。

當豐田的混動技術被公認為是一種先進的環保技術,德國車很尷尬,他們並沒有差不多的技術,於是就扭頭選擇了有100多年歷史的老技術——二氧化碳排放較少的柴油。時至今日,柴油車仍舊占到歐洲市場一半以上的主流車型。

在2日的“全國柴油車論壇”上,德國主要汽車企業負責人宣佈,將對德國國內的約530萬輛柴油汽車採取軟體升級、換車補貼等措施,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出席當天論壇的有寶馬、大眾、戴姆勒、歐寶等德國汽車巨頭的掌門人。德國環境部長和交通部長都對上述車企的最新決定表示歡迎。或許這將徹底改變德國汽車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