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集權與分權:哪些部分朝廷中樞是不能輕易下放的

古代或者現在的大型集團公司, 由於規模大, 難免要出現集權與分權的問題, 但不論古今中外, 總有那麼一些關鍵的部分, 是必須攏在組織中樞、輕易下放不得的。

唐朝名臣魏征的後代魏稠欠了一屁股債, 打算把唐太宗賜給魏征的祖宅賣了。 地方軍閥李師道打算用私財買下宅子送給魏稠, 結果被白居易阻止, 說服唐憲宗拿公款買下, 當作“安居房”分配給魏家子孫居住。 當時唐朝已開始衰落, 唐憲宗又忙於跟軍閥們混戰, 國庫空虛得很, 白居易卻能說動皇帝忍痛“出血”, 這是為何呢?

奧妙就在於“生殺予奪、下放不得”這八個字上———你一地方軍閥要搶皇帝的人情,

想幹什麼?

《周禮》中提到帝王的八種賞罰手段, 即爵、祿、廢、置、生、殺、予、奪, 按照今天的話說, 就是用人權、提拔權、賞賜權、赦免權, 以及與之對應的廢黜權、降職權、沒收權、處死權, 別的權都可以放, 這八樣是必須由決策者牢牢掌握、斷然下放不得的大權。

唐朝名將李愬, 在平定淮西吳元濟叛亂時, 活捉了吳元濟部下驍將丁士良, 不但沒殺, 還給予優待。 丁士良十分感動, 他說自己原本是安州的軍官, 被吳氏捉住後予以優待, 就為吳家效死力;如今被李愬捉住本該處死, 卻又受到優待, 因此決心知恩圖報“盡死以報其德”。

由此可見, 諸如救人一命這樣的大恩大德可非同小可, 一般人受這麼大一人情, 總會銘記不忘, 竭力報效。 東晉末年有個叫朱齡石的本來犯罪該死, 被大臣桓沖救了, 後來桓沖的侄孫桓玄叛亂, 朱齡石跟隨主將劉裕起兵討伐, 臨戰時竟以“世受桓氏舊恩, 不容以兵刃相向”為由, 要求殿后。

既然是大人情, 承情的人會記住的,

往往是求情者, 而不是真正掌握大權的那個人。 比如郭子儀, 他早年犯法被殺, 要殺他的、後來饒他的, 都是主帥哥舒翰, 但他記住的卻是路過此地、隨口為他講情的詩人李白。

歷代帝王雖然給予出征主帥“殺”的權力, 往往不過假客氣, 當真是要壞事的。

明末大名鼎鼎的袁崇煥, “專殺”了毛文龍, 落了崇禎的猜忌。 相反, 倘是聰明的將帥, 就會把這個燙手的刀把子不動聲色地塞回去。 西漢大將軍衛青本來有權處死戰敗逃回的部將蘇建, 他卻拒絕部下“殺將立威”的建議, 把蘇建送回長安, 交漢武帝處置, 這樣不管漢武帝殺或不殺, 他都不會失去皇帝的信任。

相反, 自作聰明, 搶上級的生殺予奪之權, 不管有心也好, 無意也罷,

下場往往都好不到哪兒去。

明初的大富翁沈萬三自告奮勇要替朱洪武發軍餉, 結果被猜忌成為圖財, 差點被害命;雍正時的大將軍年羹堯權勢最盛時, 有意無意放風, 說八旗兵丁貧困, 是他年大將軍請求皇帝撫恤, 結果雍正劈頭來個上諭, 說“朕乞幼沖之君, 必待年羹堯為之指點, 又豈年羹堯強為陳奏而有是舉乎”———我又不是小孩子, 撫恤兵丁這麼大事兒, 我自己做不來主麼?這是他年羹堯該攙和的事兒麼?

正因為生殺予奪這類綱紀大權非同小可, 由誰支配這些關鍵問題的話語權, 往往意味著權力中樞的所在, 話語權的轉移, 也就預示著權力中樞的更迭。 因此古往今來, 決策人往往要通過突出、強調自己擁有這些權力,

來強化自己的權威和號召力。

太平天國內亂的緣由, 可以說是內部出現了兩個話語權造成的衝突: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 名義上的一把手是天王、“萬歲”洪秀全, 可實際總理朝政的是東王楊秀清, 他有“代天父下凡傳言”的特權。 天父就是上帝, 洪秀全假託是上帝的二兒子、耶穌的親弟弟, 楊秀清的親哥哥。也就是說,當楊秀清是楊秀清時,他是臣子、弟弟,洪秀全是君主、哥哥;但當楊秀清扮演“天父上主皇上帝”耶和華的時候,他就是君主、父親,天王洪秀全反倒成了臣子、兒子,好端端一個“天國”,有了倆管事兒的。

兩人在審決大案要案時故意對著幹:洪秀全說“該殺”,楊秀清就會演一齣“天父下凡”,把人給放了;洪秀全要說“該放”,楊秀清也會照樣扮一出好戲,把人給殺了。楊秀清這麼做的目的再明白不過———告訴文武百官軍民人等,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老大。

最後,楊秀清跟洪秀全矛盾激化、最終釀成天京事變。

不論時代如何演變,有些道理卻是顛撲不破的,不論是古代朝廷還是大型集團公司,諸如人事任免、財務體制的確立與更迭、管理體制的奠定與修改,這些根本性、綱領性的權力,卻依然要匯總到中樞機構,在這些大政方針上過多、過濫的分權,很容易造成十羊九牧、事權不一的混亂局面,令中樞喪失權威性和號召力,也令各分支和普通成員一僕多主,無所適從。

楊秀清的親哥哥。也就是說,當楊秀清是楊秀清時,他是臣子、弟弟,洪秀全是君主、哥哥;但當楊秀清扮演“天父上主皇上帝”耶和華的時候,他就是君主、父親,天王洪秀全反倒成了臣子、兒子,好端端一個“天國”,有了倆管事兒的。

兩人在審決大案要案時故意對著幹:洪秀全說“該殺”,楊秀清就會演一齣“天父下凡”,把人給放了;洪秀全要說“該放”,楊秀清也會照樣扮一出好戲,把人給殺了。楊秀清這麼做的目的再明白不過———告訴文武百官軍民人等,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老大。

最後,楊秀清跟洪秀全矛盾激化、最終釀成天京事變。

不論時代如何演變,有些道理卻是顛撲不破的,不論是古代朝廷還是大型集團公司,諸如人事任免、財務體制的確立與更迭、管理體制的奠定與修改,這些根本性、綱領性的權力,卻依然要匯總到中樞機構,在這些大政方針上過多、過濫的分權,很容易造成十羊九牧、事權不一的混亂局面,令中樞喪失權威性和號召力,也令各分支和普通成員一僕多主,無所適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