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清乾隆朝不為人知的事:文壇謀逆案,一個圈套

乾隆十九年六月。

蘇州府城。

江蘇巡撫衙門, 後堂。

一個身著綢緞馬褂的中年男子, 端坐在大堂中央, 從大堂的的門望去, 那中年男子就像鑲嵌在牆裡的雕塑, 和雕塑的唯一不同在於他沒有雕塑那樣常見的色彩的斑駁。 近處一觀, 這中年男子面容清瘦, 一看就知道是從書生模樣走過來的, 清瘦的臉上卻有雙不清澈的眼睛, 那雙眼睛的深處透出一股深邃, 深邃的深處隱藏著的是常人不易發覺的狠。

他端坐在中間, 眼睛時不時向右看看, 若有所思, 他右手邊放著一本書, 欲拿起卻又將伸出的手收了回來, 書名看不清楚, 隱約是一個人的文集。 向左看看, 左手邊是一杯茶, 茶杯的瓷器很是考究, 配得起江蘇巡撫衙門這座宅子。

這中年男子端坐在大堂中央已經有些時候了, 茶本是冒著熱煙的, 現在茶杯都已經透涼了。 他泡的這杯茶, 在茶杯裡是茶, 可在他眼裡這不是茶, 他等的就是茶涼, 因為他在等一個人走。

等著等著, 又過了些時辰, 茶還是涼的。 茶要是涼了, 就一直涼了, 不會比涼更涼。

茶涼了, 人沒走, 卻有人來了!

一個身著青布長衫的男子小跑著進了大堂, 大概四十多歲的模樣, 臉上透著焦慮和匆忙,

彎著腰給端坐的男子作了個揖, 立馬便道:“啟稟大人, 人招了, 全都招了。 ”這青布男子的話語中透著些著急, 聽著讓人覺得不太沉穩, 但也符合他這身辦差辦事的行頭。

聽了招了這話, 端坐在大堂中央的撫台大人顯得並不急於回答, 端起手邊已經涼了很久的茶, 細細品了一品便一飲而盡, 靜靜地說道:“這人既然招了, 剩下的事你也知道該怎麼辦了, 就不需要本台吩咐了。 ”說這話的時候, 那中年男子連眼皮也沒抬, 青布男子還想著從他的眼神中窺出一些心思的打算也放棄了。

聽了中年男子的話, 青布男子緩緩退出大堂, 正欲轉身離去, 一個低沉而讓人膽顫的聲音傳了過來, 聲音來自于大堂上端坐的那個男子, 聲音中流淌著一種畏懼,

“你喝過涼了的茶嗎?”

“回大人的話, 卑職未曾喝過。 ”青布男子唯唯, 頭低垂著, 眼睛盯著大堂門口的門檻, 門檻雖低, 卻如高山隔在二人中間。

“那讓那人喝了這杯涼茶, 他應該口渴了。 ”中年男子說這句話的時候, 眼睛盯著堂外站著的青布男, 他在等青布男的眼睛從門檻轉到他手裡的茶杯, 深邃的眼神中露出了一絲兇狠的光。

聽完這句話, 那青布男緩緩抬起頭, 盯著那懸在手中的茶杯, 心中一瞬間掠過一絲涼意, 比那涼茶還涼。 他不敢確定他說想是不是中年男子所表達的意思, 便問道:“卑職不明白大人的意思, 還請大人明示。 ”

青布男問完後, 時間如凝固一般, 中年男子如雕塑在大堂, 而青布男如雕塑在堂外,

風起吹過堂前, 風中有過一絲寒意。 風只是寒, 風中傳來的中年男子的話讓這風更具涼意。

“人走茶涼!”

那端坐在大堂中央如雕塑一般的中年男子不是別人, 正是現任的江蘇巡撫——木江心。 木江心是乾隆元年中的進士, 散館後被派到湖南南部某縣擔任地方官, 木江心從小小的知縣一直做到封疆大吏,耗了近十八年,這十八年在官場上算不得久,他年不到五十就深受當朝皇帝信任,調任江蘇巡撫,可見其前途不可限量。

說到他的升遷,從湖南一個布政使調任江蘇巡撫,那也算得一奇。他的火箭提拔並不是因為他政績卓著,而是與乾隆十五年湖南發生的一場大案有關。

乾隆十五年,湖南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文壇謀逆案。案件的發生來源於舉報,一日,湖南巡撫米丈青衙門突然接到舉報,舉報稱長沙城內的一部分鄉試諸生聚眾議政,竟有人喊出前朝餘孽王夫之“君主天下之大害”這樣大逆不道的話,矛頭直指當朝聖上。湖南巡撫米丈青聞此舉報,絲毫不敢耽擱,他深知當朝陛下將文人看得很緊,自登基以來已經處理多起文人謀逆案,不知道有多少官員為此丟了頂戴,更有甚者丟了身家性命。

湖南巡撫米丈青見他的轄區發生了如此重大的逆案,怎麼能不擔憂,隨即派人前往抓捕,一共抓捕了在場的十三名生員,經過一番審訊,生員們都大呼冤枉,都聲稱自己沒有說過大逆不道的話,誰也不認識那個高呼王夫之言論的士子,一番追查才知道有個漏網之魚,雖說沒有抓到生員們謀逆的實證,但是文人聚會已經違反朝廷法紀,巡撫大人也沒有從輕發落的意思,畢竟這是緊繃在皇上心裡的弦,誰也不敢大意,後按《大清律》懲處了參加集會的諸生,取消了他們當年參加鄉試的資格。湖南巡撫米丈青料想也沒出什麼大事,就將此案放過去了。

湖南巡撫米丈青本以為這就是起文人聚會的小案,沒想到這小案卻鬧到了天子耳中。

負責當年湖南鄉試的學台官陳木南是朝廷外派的,湖南這起案件發生的時候陳木南就在長沙城內,對此案也有所耳聞,但職務也讓他不能過多地參與此案。但是,一個夜裡,陳木南在自己的住所見了一個人,在陳木南送那人離去的時候,望著那人遠去的背影輕聲說了句“與虎謀皮而已!”

第二天一道湖南文壇謀逆案的摺子就上了京城。

乾隆皇帝讀了陳木南的摺子,大罵湖南巡撫米丈青辦事無能,如此嚴重的謀逆大案竟做如此草率地處理,皇帝親下聖旨要求湖南巡撫米丈青在一個月內揪出幕後策劃的黑手,否則必將嚴辦。在皇帝看來,這起所謂的小案背後必然有大的陰謀。

皇帝的旨傳了下來,原本已經過去的小案又被重提,重提意味著風雨更大,一場腥風血雨正在醞釀,那十三名參與聚會的生員重新被捕,然而審訊仍然是毫無頭緒,一時間湖南文壇人心不穩人人自危。隨著一個月期限的到來,湖南巡撫米丈青更加焦急,案件毫無頭緒,幕後黑手仍未查出,眼看脖子上的腦袋和腦袋上的頂戴都將不保,他的師爺在這個時候給他出了主意,他聽了連聲稱好

這是個什麼主意呢?還不是屈打成招,瞞天過海。他聽了他師爺的建議,從死刑犯監獄裡撈出了一個秋後將除以淩遲的犯人,那犯人也算是個讀書人,因為被告通姦和不孝,這才被判了極刑。米丈青告訴他可以換個痛快一點的死法,問他願不願意,那犯人一聽是文壇謀逆案,本不答應,怕送到北京再來個剝皮實草的刑法,可是架不住米丈青的一番威脅,米丈青還承諾如果他願意照辦,判他個斬立決還不是小菜一碟,如此一番,這事也就成了。至於說十三個生員的指認,這些都在米丈青的考慮範圍內,他作為一省巡撫,如此偷樑換柱改弦更張還不是易如反掌。這事知道的人不多,米丈青也不放心別人來做,就全交給了師爺來辦。

皇帝給的一個月期限到了,犯人也如期抓到了,並寫下了供狀。米丈青給皇帝上了個摺子,詳細說了案情並建言道這謀逆分子是個屢次落第而對朝廷不滿的書生,為了延攬天下讀書人的人心和彰顯皇上的隆恩,改極刑為斬立決。天子都願意是聖明的,皇帝也就准了米丈青的旨意,並大加褒揚他差事辦得好,是個好臣工。

米丈青領了旨意,謝了隆恩,又開始當起了太平老爺。哪知這太平老爺每當多久,就丟了腦袋,罪名是欺君。隨著米丈青掉腦袋的還有湖南的藩司衙的主要官員,如提刑按察使等……

原來時任湖南布政使的木江心覺得這案件破得有些蹊蹺,便私下查探了一番,一查竟然查出了米丈青這一驚天秘密。本來米丈青做的可謂密不透風,木江心也查不到什麼證據,可是奇就奇在木江心他抓到了真正的幕後黑手,讓那十三個生員一指認,全都露餡了,木江心連夜上了個摺子。皇帝看了木江心的摺子,龍顏大怒。

湖南官場遭此大難,主政官員丟了腦袋,木江心因為辦事得力入了皇帝的法眼,直接擢升到了巡撫的位置,因此大案平步青雲。

江蘇巡撫衙門的大牢內關押著一個犯人。

這犯人頭戴著黑巾,關在監獄的最嚴密的地方,看守的差役接到的命令是沒有巡撫的手令,任何人不能接觸。

“來人啊,把門打開”一個身著青布長衫的男子端著一杯茶立在牢房門口對著牢房內說道,監獄設在地下本就有幾分涼意,那杯茶,端在一身涼意的青布男手中,涼中更涼。

“我已經招了,他還讓你來幹嘛?”那頭帶黑巾的人傳出了嘶啞的聲音,聽著聲音是個男子,聲音著帶著的是一絲平靜,是個監獄內所不該有的那種平靜。

”大人說,天涼了,喝杯涼茶”青布男緩緩說道,並用手去摘下了那人的黑巾,黑巾底下藏著的是個年紀約摸著三十來歲的男子,面容憔悴,臉色已經和牢房的顏色渾然一體,說明他被關押在牢裡已經很久了。

青布男把涼茶遞到了那男子嘴邊,那男子沒有盯著茶而是盯著青布男背後遠處的那雙眼睛,一飲而盡,飲完之後仰頭大笑,笑聲很大,笑聲中沒有透出一絲恐懼,透出的是一種解脫。

他突然說道:“你知道這涼茶的滋味嗎?下一個喝的就是你!”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停止了笑聲,眼神死死地盯著青布男子,眼神是那麼堅毅,一個不該有的眼神出現在他的眼中。

青布男走出牢房,他還在想著剛剛那句話“你知道這涼茶的滋味嗎?下一個喝的就是你!”他知道這杯涼茶早已經為他準備好了,從乾隆十五年長沙文壇謀逆案爆發的那一刻,這杯茶就已經沏好了,已經涼了很多年了。

乾隆十五年,湖南布政使木宅後堂。

一個四十多歲穿著官服模樣的男子坐在堂中央,堂中央站立著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四十多歲的男子手邊有一杯茶,二十多歲的男子手邊有一本書。

茶是熱茶,是一杯龍井。書不是好書,是朝廷禁書——《王夫之文集》。

官衣男子喝了一口茶,輕輕說道:“這湖南的讀書人怎麼也不聽話,也看上了這種大逆不道的禁書。”他說的時候沒有抬眼,只是說出了話而已,但是沒有抬眼卻勝似有雙眼睛盯著台下站立的那男子。

那站立著的二十多歲的男子接了話微微一笑,這笑雖然微微,但是微微中有一絲邪,他說道:“大人所言正是,若是皇上知道湖南的讀書人這麼不老實、不安分,那皇上又該怎麼想呢?”

“聖上是最看重讀書人的言行舉止的,如果讓他老人家知道湖南有這麼些大逆不道之徒,我想又是一場雷霆行動吧,豈不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之舊事乎?”那四十歲的官衣男子抬起了頭看著那站立的男子,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一種疑問,他把疑問交給了站立著的男子。

“大人勿憂,鄉試在即,想找幾個大逆不道的讀書人我想也不是太難辦”

“那我們就給這平靜的湖南砸下個大石頭”,說這句話的時候那官衣男子站了起來,茶杯中已然空空,這話很沉,沉如夜裡落在水裡的月,半隱半現。

一陣涼風吹來,青布男從回憶中抽身回來。原來那四十歲模樣的官衣男就是現江蘇巡撫木江心,那二十歲的男子就是剛剛喝了涼了的茶的那黑巾男子。原來當年湖南文壇謀逆案就是出自木江心一手策劃,算的就是渾水摸魚,他步步為營,從投放魚餌到勸陳木南上書皇上,再到後來上書皇上彙報案件實情,一切都在他的計畫之內。沒有在他計畫之內的就是他,那個黑巾男子,黑巾男子深知木江心的為人,日後必留不得他,所以在案件爆發後便銷聲匿跡了,但是他就像一個隨時會爆炸的炸藥桶,木江心從未停止過搜尋他,直到前年才抓捕到他。木江心本可一刀滅口,可是這黑巾男子也留著一手,記錄了木江心為官生涯的裡的一些秘密證據,雖然黑巾男已經在手,然而木江心仍舊過得不踏實,隨時擔心暴露的那一天……

青布男之所以知道這麼多,因為他得到了那本秘密證據。他之所以得到,並不是因為他給的,而是因為這一切都是個圈套而已……

在公佈這個圈套之前,他接到的命令是——抓捕江蘇巡撫木江心。

所謂圈套,圈的人是皇帝,套的人是芸芸眾生皇上畫個圈,眾生就全部鑽到套裡去了……

乾隆朝的文字獄方興未艾,湖南的那場文字獄只不過是全國文字獄案總圈套的一個而已……

乾隆十年,一大批秘密人員從京城奔赴各地,這其中就有兩人去了湖南,兩個人二十多歲,後拜在了湖南布政使門下。

木江心被捕了,罪名是在江蘇巡撫任上貪污腐化,他才接任江蘇巡撫一年,但他仍舊是湖南文壇逆案的功臣,沒有人知道他幕後策劃的一切,他自己在牢獄中也幸運在他被捕的那也他及時地送黑巾男去了該去的地方,翻翻《清史稿》仍可以看到歷史的評價:查究湖南文壇逆案有功!

木江心也不過是一個圈套而已,可怕的是他自己並不知道他的圈套只是另一個圈套的延伸。

他的生是皇帝英明,他的死也是皇帝英明……

青布男喝了一杯涼茶,不是木江心給他準備的,是黑巾男所說的那杯涼茶……

他在寒風中感受涼意,他想起了乾隆十年,那個站在京城最高處的最高者說的話:“所謂文逆,此知行合一而已,文即所想,知也,既知,便是行,故敢有思文逆者即行文逆者,當嚴查之。故汝等之責,在於誘耳,誘其欲想而不敢想者,欲行而不敢行者。”

乾隆十年出京的那些人,最後都喝了涼了的茶,他們走的時候聽見了山呼般的“皇上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木江心從小小的知縣一直做到封疆大吏,耗了近十八年,這十八年在官場上算不得久,他年不到五十就深受當朝皇帝信任,調任江蘇巡撫,可見其前途不可限量。

說到他的升遷,從湖南一個布政使調任江蘇巡撫,那也算得一奇。他的火箭提拔並不是因為他政績卓著,而是與乾隆十五年湖南發生的一場大案有關。

乾隆十五年,湖南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文壇謀逆案。案件的發生來源於舉報,一日,湖南巡撫米丈青衙門突然接到舉報,舉報稱長沙城內的一部分鄉試諸生聚眾議政,竟有人喊出前朝餘孽王夫之“君主天下之大害”這樣大逆不道的話,矛頭直指當朝聖上。湖南巡撫米丈青聞此舉報,絲毫不敢耽擱,他深知當朝陛下將文人看得很緊,自登基以來已經處理多起文人謀逆案,不知道有多少官員為此丟了頂戴,更有甚者丟了身家性命。

湖南巡撫米丈青見他的轄區發生了如此重大的逆案,怎麼能不擔憂,隨即派人前往抓捕,一共抓捕了在場的十三名生員,經過一番審訊,生員們都大呼冤枉,都聲稱自己沒有說過大逆不道的話,誰也不認識那個高呼王夫之言論的士子,一番追查才知道有個漏網之魚,雖說沒有抓到生員們謀逆的實證,但是文人聚會已經違反朝廷法紀,巡撫大人也沒有從輕發落的意思,畢竟這是緊繃在皇上心裡的弦,誰也不敢大意,後按《大清律》懲處了參加集會的諸生,取消了他們當年參加鄉試的資格。湖南巡撫米丈青料想也沒出什麼大事,就將此案放過去了。

湖南巡撫米丈青本以為這就是起文人聚會的小案,沒想到這小案卻鬧到了天子耳中。

負責當年湖南鄉試的學台官陳木南是朝廷外派的,湖南這起案件發生的時候陳木南就在長沙城內,對此案也有所耳聞,但職務也讓他不能過多地參與此案。但是,一個夜裡,陳木南在自己的住所見了一個人,在陳木南送那人離去的時候,望著那人遠去的背影輕聲說了句“與虎謀皮而已!”

第二天一道湖南文壇謀逆案的摺子就上了京城。

乾隆皇帝讀了陳木南的摺子,大罵湖南巡撫米丈青辦事無能,如此嚴重的謀逆大案竟做如此草率地處理,皇帝親下聖旨要求湖南巡撫米丈青在一個月內揪出幕後策劃的黑手,否則必將嚴辦。在皇帝看來,這起所謂的小案背後必然有大的陰謀。

皇帝的旨傳了下來,原本已經過去的小案又被重提,重提意味著風雨更大,一場腥風血雨正在醞釀,那十三名參與聚會的生員重新被捕,然而審訊仍然是毫無頭緒,一時間湖南文壇人心不穩人人自危。隨著一個月期限的到來,湖南巡撫米丈青更加焦急,案件毫無頭緒,幕後黑手仍未查出,眼看脖子上的腦袋和腦袋上的頂戴都將不保,他的師爺在這個時候給他出了主意,他聽了連聲稱好

這是個什麼主意呢?還不是屈打成招,瞞天過海。他聽了他師爺的建議,從死刑犯監獄裡撈出了一個秋後將除以淩遲的犯人,那犯人也算是個讀書人,因為被告通姦和不孝,這才被判了極刑。米丈青告訴他可以換個痛快一點的死法,問他願不願意,那犯人一聽是文壇謀逆案,本不答應,怕送到北京再來個剝皮實草的刑法,可是架不住米丈青的一番威脅,米丈青還承諾如果他願意照辦,判他個斬立決還不是小菜一碟,如此一番,這事也就成了。至於說十三個生員的指認,這些都在米丈青的考慮範圍內,他作為一省巡撫,如此偷樑換柱改弦更張還不是易如反掌。這事知道的人不多,米丈青也不放心別人來做,就全交給了師爺來辦。

皇帝給的一個月期限到了,犯人也如期抓到了,並寫下了供狀。米丈青給皇帝上了個摺子,詳細說了案情並建言道這謀逆分子是個屢次落第而對朝廷不滿的書生,為了延攬天下讀書人的人心和彰顯皇上的隆恩,改極刑為斬立決。天子都願意是聖明的,皇帝也就准了米丈青的旨意,並大加褒揚他差事辦得好,是個好臣工。

米丈青領了旨意,謝了隆恩,又開始當起了太平老爺。哪知這太平老爺每當多久,就丟了腦袋,罪名是欺君。隨著米丈青掉腦袋的還有湖南的藩司衙的主要官員,如提刑按察使等……

原來時任湖南布政使的木江心覺得這案件破得有些蹊蹺,便私下查探了一番,一查竟然查出了米丈青這一驚天秘密。本來米丈青做的可謂密不透風,木江心也查不到什麼證據,可是奇就奇在木江心他抓到了真正的幕後黑手,讓那十三個生員一指認,全都露餡了,木江心連夜上了個摺子。皇帝看了木江心的摺子,龍顏大怒。

湖南官場遭此大難,主政官員丟了腦袋,木江心因為辦事得力入了皇帝的法眼,直接擢升到了巡撫的位置,因此大案平步青雲。

江蘇巡撫衙門的大牢內關押著一個犯人。

這犯人頭戴著黑巾,關在監獄的最嚴密的地方,看守的差役接到的命令是沒有巡撫的手令,任何人不能接觸。

“來人啊,把門打開”一個身著青布長衫的男子端著一杯茶立在牢房門口對著牢房內說道,監獄設在地下本就有幾分涼意,那杯茶,端在一身涼意的青布男手中,涼中更涼。

“我已經招了,他還讓你來幹嘛?”那頭帶黑巾的人傳出了嘶啞的聲音,聽著聲音是個男子,聲音著帶著的是一絲平靜,是個監獄內所不該有的那種平靜。

”大人說,天涼了,喝杯涼茶”青布男緩緩說道,並用手去摘下了那人的黑巾,黑巾底下藏著的是個年紀約摸著三十來歲的男子,面容憔悴,臉色已經和牢房的顏色渾然一體,說明他被關押在牢裡已經很久了。

青布男把涼茶遞到了那男子嘴邊,那男子沒有盯著茶而是盯著青布男背後遠處的那雙眼睛,一飲而盡,飲完之後仰頭大笑,笑聲很大,笑聲中沒有透出一絲恐懼,透出的是一種解脫。

他突然說道:“你知道這涼茶的滋味嗎?下一個喝的就是你!”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停止了笑聲,眼神死死地盯著青布男子,眼神是那麼堅毅,一個不該有的眼神出現在他的眼中。

青布男走出牢房,他還在想著剛剛那句話“你知道這涼茶的滋味嗎?下一個喝的就是你!”他知道這杯涼茶早已經為他準備好了,從乾隆十五年長沙文壇謀逆案爆發的那一刻,這杯茶就已經沏好了,已經涼了很多年了。

乾隆十五年,湖南布政使木宅後堂。

一個四十多歲穿著官服模樣的男子坐在堂中央,堂中央站立著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四十多歲的男子手邊有一杯茶,二十多歲的男子手邊有一本書。

茶是熱茶,是一杯龍井。書不是好書,是朝廷禁書——《王夫之文集》。

官衣男子喝了一口茶,輕輕說道:“這湖南的讀書人怎麼也不聽話,也看上了這種大逆不道的禁書。”他說的時候沒有抬眼,只是說出了話而已,但是沒有抬眼卻勝似有雙眼睛盯著台下站立的那男子。

那站立著的二十多歲的男子接了話微微一笑,這笑雖然微微,但是微微中有一絲邪,他說道:“大人所言正是,若是皇上知道湖南的讀書人這麼不老實、不安分,那皇上又該怎麼想呢?”

“聖上是最看重讀書人的言行舉止的,如果讓他老人家知道湖南有這麼些大逆不道之徒,我想又是一場雷霆行動吧,豈不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之舊事乎?”那四十歲的官衣男子抬起了頭看著那站立的男子,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一種疑問,他把疑問交給了站立著的男子。

“大人勿憂,鄉試在即,想找幾個大逆不道的讀書人我想也不是太難辦”

“那我們就給這平靜的湖南砸下個大石頭”,說這句話的時候那官衣男子站了起來,茶杯中已然空空,這話很沉,沉如夜裡落在水裡的月,半隱半現。

一陣涼風吹來,青布男從回憶中抽身回來。原來那四十歲模樣的官衣男就是現江蘇巡撫木江心,那二十歲的男子就是剛剛喝了涼了的茶的那黑巾男子。原來當年湖南文壇謀逆案就是出自木江心一手策劃,算的就是渾水摸魚,他步步為營,從投放魚餌到勸陳木南上書皇上,再到後來上書皇上彙報案件實情,一切都在他的計畫之內。沒有在他計畫之內的就是他,那個黑巾男子,黑巾男子深知木江心的為人,日後必留不得他,所以在案件爆發後便銷聲匿跡了,但是他就像一個隨時會爆炸的炸藥桶,木江心從未停止過搜尋他,直到前年才抓捕到他。木江心本可一刀滅口,可是這黑巾男子也留著一手,記錄了木江心為官生涯的裡的一些秘密證據,雖然黑巾男已經在手,然而木江心仍舊過得不踏實,隨時擔心暴露的那一天……

青布男之所以知道這麼多,因為他得到了那本秘密證據。他之所以得到,並不是因為他給的,而是因為這一切都是個圈套而已……

在公佈這個圈套之前,他接到的命令是——抓捕江蘇巡撫木江心。

所謂圈套,圈的人是皇帝,套的人是芸芸眾生皇上畫個圈,眾生就全部鑽到套裡去了……

乾隆朝的文字獄方興未艾,湖南的那場文字獄只不過是全國文字獄案總圈套的一個而已……

乾隆十年,一大批秘密人員從京城奔赴各地,這其中就有兩人去了湖南,兩個人二十多歲,後拜在了湖南布政使門下。

木江心被捕了,罪名是在江蘇巡撫任上貪污腐化,他才接任江蘇巡撫一年,但他仍舊是湖南文壇逆案的功臣,沒有人知道他幕後策劃的一切,他自己在牢獄中也幸運在他被捕的那也他及時地送黑巾男去了該去的地方,翻翻《清史稿》仍可以看到歷史的評價:查究湖南文壇逆案有功!

木江心也不過是一個圈套而已,可怕的是他自己並不知道他的圈套只是另一個圈套的延伸。

他的生是皇帝英明,他的死也是皇帝英明……

青布男喝了一杯涼茶,不是木江心給他準備的,是黑巾男所說的那杯涼茶……

他在寒風中感受涼意,他想起了乾隆十年,那個站在京城最高處的最高者說的話:“所謂文逆,此知行合一而已,文即所想,知也,既知,便是行,故敢有思文逆者即行文逆者,當嚴查之。故汝等之責,在於誘耳,誘其欲想而不敢想者,欲行而不敢行者。”

乾隆十年出京的那些人,最後都喝了涼了的茶,他們走的時候聽見了山呼般的“皇上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